海蜇是在海洋内分布广泛的腔肠动物,属于水母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在触手等部位分布有大量刺胞,因此又称刺胞动物。
海蜇含有哪些毒素
海蜇的“帽子”,称为“伞”,下面挂着很多须,会蜇人的刺细胞就长在这些长须上。海蜇刺胞内含有大量毒液,其成分复杂,主要是5-羟基胺、组胺等各种毒胺、毒肽蛋白。不同种类海蜇的毒性强弱不同。即使海蜇已经死亡,它的毒液还会在海里存留24小时以上。
当海蜇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刺激,如环境中酸碱度、温度、湿度、渗透压改变时,盘曲的刺丝就会弹射出来。
这些“毒箭”射出的时间只需要万分之一秒,若穿入人的皮肤,海蜇刺胞内的毒液经管状的刺丝注入皮内,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很快就会导致体表局部红肿,继而可能出现胸闷、气短、心跳加快,严重的可致死亡。
如何避免被海蜇蜇伤
海蜇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去海边游玩时要注意防范。海蜇毒性对儿童伤害较大,游玩时尤其要看护好儿童。
海蜇怕高温,一般都在阴冷的海水下面,浅水区比较少。但在汛期时,浅水区也要注意。
在海边游玩时要加强防范意识:
-
不要用手脚或者是身体其他部位去碰触海水中不明的软体物体,防止被海蜇攻击咬伤;
-
看到海面上有类似“白色塑料袋”的物体或者海水中有白色或半透明的不明物体出现时,要及时避开,不要与之接触;
-
不要直接用手去捡被海水冲到沙滩上的海蜇,避免碰到有毒囊的触须而被蜇伤;
-
尽量去周边水域内设有防护网的正规海滨浴场,防护网能够有效防止海蜇进入,避免蜇咬事故。
被海蜇蜇伤后如何处理
一旦被海蜇蜇伤,切勿用淡水冲洗,因为淡水会促使刺胞加快释放毒液。
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粘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也可用海水冲洗。
有条件者可用酒精或碱性洗液冲洗或喷洒患处,如10%碳酸氢钠等。
对皮损面积大、全身反应严重者,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海蜇怎么吃才安全
大多数种类水母不适合食用或者口感较差。
我们平时所食用的海蜇,属于“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海蜇种”。
海蜇含水96%左右,口味清脆爽口,是凉拌佳肴。但是食用未脱水排毒的鲜海蜇,会引起中毒,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经过食盐加明矾盐渍三次(俗称“三矾”)、脱水三次,才能让毒素随水排净。经过“三矾”处理的海蜇呈浅红或浅黄色,厚薄均匀且有韧性,用力挤压也挤不出水,这种海蜇方可食用。
到海蜇产地旅游,如果会遇到兜售不经处理或只经1至2次盐渍处理的海蜇,千万别去品尝或选购。
还要注意一点,经过“三矾”处理的海蜇,有可能铝残留量超标,国家标准规定即食海蜇的铝残留量不得超过500mg/kg。铝元素在人体里可以慢慢蓄积,对人体的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骨骼等都会产生一定的损害作用。因此,海蜇食用前最好用清水浸泡、漂洗,建议浸泡时加醋,以达到更好的脱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