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泛滥经常带来灾难,为什么还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的诗句传神地写出了黄河非凡的气势。就像歌里唱的:

“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

即使没有亲眼见过黄河的壮美,身为中华儿女,你一定也对“母亲河”充满了亲切感和熟悉感。

但我们又时常听到黄河泛滥居民受灾的消息,这样“有脾气”的“母亲河”,我们为什么还要敬爱她呢?

黄河就像一条巨龙,蜿蜒横亘在中国的北方。黄河流域是华夏族的发源地,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今天,我们登上黄土高原,看到满眼的沟壑纵横,可能会产生怀疑:这样的自然环境,如何能够孕育华夏文明?

殊不知几千年前,今天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分布着大片森林。借《孟子》的话说,当时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绿树成荫,是飞禽走兽的乐园。

就是在这片曾经苍翠的土地上,诞生了充满生机的中华文明。

秦汉以后,气温转寒,暴雨集中,使得本就结构松散的黄土更易流失;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人们开垦放牧,植被的破坏更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恶化。

黄河流域的黄土,适合开掘窑洞,肥力充足。我们的先祖很早就在这里居住、耕种。早在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就是文明发展的中心。

今天的黄河沿岸,已经发现了包括约150万年前的山西西候度猿人、约10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猿人和约30万年前的陕西大荔猿人等在内的众多文明遗迹。

到了公元前5000多年,黄帝、炎帝的部落在此兴盛,悠久的华夏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明,开始在这片黄土地上书写下新的篇章。随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此建立,拥有近800年历史的周朝在此绵延,一统天下的大秦帝国在此勃兴……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英雄人物,在建立和经营着自己的帝国的同时,把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推向了一个个高峰,无论是“四大发明”,还是唐诗、宋词、元曲,它们都是黄河水滋养下诞生的文明硕果。

黄河决堤泛滥,是自古就有的忧患,据说在过去的两三千年间,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两岸居民受尽黄泛之苦。

黄河因水中多泥沙,河水浑黄而得名。泥沙沉积,河床淤高,是黄河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黄河流域的降雨量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在暴雨袭击之下,水量巨大,泥土冲刷加剧,洪水也就更容易发生。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黄河治理上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保护和恢复植被,修筑和加固堤坝,大力修建水利枢纽。数管齐下,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黄河长久地哺育了中华民族,现在或许就是我们“反哺”黄河这条“母亲河”的时候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