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变卖家财,将明英宗从瓦剌人手中赎了回来,时候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不仅他本人官至正一品,就连他的儿子、养子、侄子也跟着沾光,先后受封的达十几人。

杨善官居高位,趁机大肆收敛钱财,英宗也不管不问,直到杨善以75岁高龄病逝,未有一句责备之语。

明英宗的魅力

明英宗朱祁镇不懂治国理政,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这一点无可辩驳,但英宗同时又是一个极有个人魅力的人,他对自己身边的人极好,对他死心塌地的也很多。

比如,土木堡之变中,英宗被俘之后,负责看管他的人叫伯颜帖木儿,是瓦剌太师也先的弟弟。但是,伯颜帖木儿对英宗非常恭敬,不仅衣食不缺,而且还经常来陪英宗聊天。伯颜曾对英宗说,“如果有一天你能回到中原,而我这里有变的话,我就去投奔你。”

英宗返回的时候,伯颜一直相送到明朝边境,眼看无法继续送别,伯颜大哭着说道,“我的皇帝啊,你今日去了,何时才能再得见啊?”能和敌人的关系处得如此之好,也是古今一大奇观。

再比如,英宗的原配皇后钱氏,在得知英宗被俘之后,终日以泪洗面。当时朝廷的第一个方案并不是拥立朱祁钰为帝,而是用金银赎回英宗,钱皇后知道后,立即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贡献了出来。但是也先看到这么多财宝之后,认为英宗还有更大的价值可以利用,便毁约不肯放回英宗了,这才迫使于谦等人拥立朱祁钰为帝。

眼看英宗返回无望,钱皇后却没有变节,她日夜跪在佛像前为英宗祈祷,终日哭泣不已,很快就哭瞎了一只眼睛,跪瘸了一条腿。

但钱皇后拒绝治疗,她认为如果这是英宗能够回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她愿意继续付出。钱皇后能够对英宗如此付出,在历代皇后之中也是不多见的。

再举一个例子,英宗返回之后,朱祁钰担心他会对自己的皇位形成威胁,便将其囚禁在了南宫,但英宗自有其个人魅力,凡是在南宫侍奉他的太监、宫女都对他死心塌地。朱祁钰给的衣物、食物不足,钱皇后就和宫女们一起做女红,托人出去变卖,补贴家用,就像一家人一样。

有一个老太监叫阮浪,侍奉英宗格外上心,英宗很感激,就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把金刀送了阮浪。

阮浪手下有一个叫王瑶的小太监,非常喜欢这把刀,阮浪就顺手送给了王瑶。不料,王瑶带刀出宫时,被锦衣卫发现,向朝廷告发了此事。

朱祁钰正愁找不到借口除掉英宗,于是命人沿着这条线查下去,一定要查到英宗谋反的证据。结果,王瑶和阮浪受尽酷刑,始终不肯做不利于英宗的口供,最终王瑶被凌迟,阮浪死在狱中,此案不了了之。

王瑶、阮浪之流,不过是侍奉一个失势的太上皇,竟然宁可身死也不出卖英宗,其本身自然是忠义无双之人,但英宗的个人魅力也不可小觑。

总之,英宗作为皇帝,工作成绩不及格,但他的身边的确有一帮死忠于他的人,杨善就是其中一个。

杨善变卖家财,连哄带骗,将英宗带了回来

杨善其人,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才能,明成祖朱棣时即入朝为官,至英宗时任礼部左侍郎,兼管鸿胪寺的工作。

明朝官制,左侍郎位居尚书之下,为正三品官员。鸿胪寺卿是正四品官员,具体职责为掌管朝会、筵席、祭祀等事务,同时也管四方朝贡,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杨善就是以礼部副部长的身份,分管鸿胪寺。

土木堡之变时,杨善也在军中,但六十六岁的他竟然从乱军之中逃脱,回到了北京,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当时明朝有上百名文武官员都死在土木堡之变中,空出来的职位非常多,杨善因此被左副都御史的职务,都督王通提督京城守备。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进右都御史,仍然分管鸿胪寺的工作。

景泰元年的元旦,朝臣们按照惯例向朱祁钰朝贺,完事后相会于朝房,并相互道贺,只有杨善想起了英宗,流着泪说道,“上皇在何所,而我曹自相贺乎!”于是,众人都感到很惭愧。

瓦剌俘虏了英宗,开始以为奇货可居,尤其是在得到了大量财宝之后,胃口大开。最初,瓦剌人想以英宗为要挟,迫使大明边关的守将打开城门,入侵中原,但边关守将早已得到朝廷命令,没有上当。瓦剌无奈,只好退而求其次。

景泰元年初,瓦剌遣使求和,表示他们愿意放英宗回来,只求明政府拿着财宝去交换。

但是,瓦剌倒是愿意放人,可朱祁钰不愿意接受啊。他问推他登上皇位的于谦,“我说不当这个皇帝吧,你非让我当,现在怎么办?”于谦答复说,“你放心迎英宗回来,如果有变,我自有办法。”

于是,当年六月景泰帝命礼部侍郎李实、大理寺少卿罗绮、指挥使马政等携带诏书,前往瓦剌。

不过,李实还未回来,瓦剌使者又到了,使者告诉明朝廷,“你们的使者只去拜访了瓦剌的丞相,却不去拜访大汗和太师,那这事肯定办不成。”意思是送去的礼物不够。

事情办不成,朱祁钰是最高兴了,但碍于面子,总不能表现出来,只好再派杨善和工部侍郎赵荣出使瓦剌。不过,这次朱祁钰压根就没给杨善他们礼物,摆明了是不打算接英宗回来。

有个叫袁敏的大臣上书,说怎么也得给英宗带点东西吧,朱祁钰不许。尚书胡濙表示,英宗用的衣服、食物啥的,就让杨善他们带去吧,朱祁钰还是不许。而且,朱祁钰在给他们的诏书中,压根就没提接英宗回来这个事。说白了,杨善他们基本就是空着手上路的。

杨善琢磨,就这么空着手去,恐怕啥事也办不成啊。于是杨善变卖家产,购买了许多贵重礼物,带着上路了。

到了瓦剌,杨善去拜访掌握实权的太师也先,开始了忽悠的过程。

也先问,“敕书何以无奉迎语?”

杨善说,“这是为你考虑啊,如果敕书有这句话,岂不是显得你是迫于压力送回太上皇的?”

也先又问“上皇归将复得为天子乎?”

杨善说,“那倒不太可能了。”

也先的部下问,“怎么就送了这么点礼物来?”

杨善说,“如果拿重礼来,那么人们就会说太师图利,而今礼物少,人们就会说太师仁义,将来一定会名垂史册,颂杨万世。”

也先被杨善一顿忽悠,稀里糊涂地就答应释放英宗了,事后有人劝他再考虑一下,也先怕失信丢人,仍旧同意让杨善带英宗回去。

杨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杨善凭借着一点点礼物,以及自己大忽悠的本事,以极小地代价将英宗带了回来,一下子引起了朝野轰动,知道这件事的人无不啧啧称奇。

但最郁闷的却是朱祁钰,自己这皇位当得好好的,哥哥朱祁镇突然回来了,这叫咋回事嘛。可他表面上还不能表现出来,不仅不能表现出来,还要装出一副十分高兴的样子来。

《明史纪事本末》渲染说二人嘘寒问暖,彼此谦让了一番。《明实录》则只有一句“帝迎见于东安门,驾入南宫,文武百官行朝见礼。”

表面功夫做完之后,朱祁钰将英宗锁进了南宫,一关就是七年。至于杨善,朱祁钰只给他升了一小级,从右都御史迁左都御史,具体仍然分管鸿胪寺的工作。左右都御史都是正二品职务,只不过古代以左为上,左都御史名义上地位要稍高一点。

景泰二年元旦,百官朝贺,杨善又和去年一样,来了一句“太上皇在南宫受不到我们的祝贺,我们怎么能相互道贺呢?”众臣不欢而散。

景泰三年,杨善被授予太子太保的虚衔,这是从一品的职位了,只不过没有实权而已。

不过朱祁钰对杨善的打压,却恰好保全了杨善。杨善没什么才能,但却为人随和,善于交际。

他在城外有一个果园,果子熟了就摘下来给同僚们挨家挨户地送,所以人人都觉得他还不错。但是杨善贪财,如果有机会敛财他是不会放过的,而朱祁钰不给他这个机会,杨善也就没犯什么错,朱祁钰也不好拿捏他。

景泰八年,石亨、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将英宗从南宫接出来,重新推上了皇位。虽说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年,但英宗没有忘记杨善的功劳。

即位之后,英宗立即封杨善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兴济伯,岁禄一千二百石,赐世券,掌左军都督府事。甚至还短暂地做过礼部尚书,但很快就因年龄太大,改为守正文臣。

这里面的宣力武臣、守正文臣,大都是功臣称号,却是实实在在的正一品。而其中的“掌左军都督府事”就不得了,明朝设五军都督府,是全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分左右前后中五个岗位,可见其重要性了。而杨善以文官掌武事,这在明朝是不多见的。

除此之外,杨善的四个儿子因为跟他一起出使瓦剌,也都被授予了官职。杨善的养子、侄子也都受到了封赏,前后有十几人。

受到重用的杨善暴露出了他的本性,开始大肆收敛钱财,而明英宗因为杨善的功劳,始终听之任之,不闻不问,任由杨善胡闹。

天顺二年,杨善病世,终年75岁。英宗追赠他为兴济侯,赐谥号忠敏。他的儿子杨宗承袭爵位,但在宪宗时追革“夺门”之功,杨宗被免去爵位,但是依旧被授予世袭金吾卫指挥使,代代传承,直至明亡。

综上所述,杨善变卖家财,连哄带骗,把英宗从瓦剌带回北京,一方面是他对英宗确实有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在钻营取巧。

幸运的是,他成功了,凭此功劳他不仅登上了正一品的官场巅峰,而且还被授予了伯爵的爵位,带给了后代子孙足够多的好处。

虽然后来被削爵,但世袭金吾卫指挥使也很厉害了。总之,杨善只是变卖了家财,冒了一点点风险,但得到的回报却太丰厚了,其投资眼光之独到,似乎不在战国时期吕不韦之下啊。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