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禅语句子2022最新网红微信句子

1、  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就够了,误会也罢,委屈也罢,甚至被抹 黑、被侮辱也罢,你就当作人生的一种修炼好了。人生不过百年,说 过去也就过去了,这一世再怎么纠缠,都是岁月里的瞬间,反正过了 这一世,就是不想躲,也注定不会再见面。

2、 佛说:“谦卑比慈悲更难,慈悲是把众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从心底生 起自然的慈爱与关怀;谦卑则是把众生当成自己的父母,从心底生起自然 的尊崇与敬爱。”我们知道,无条件地爱子女是容易的,无条件地敬父母 则相对较难。所以,谦卑比慈悲更难。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 谦卑。

3、  没事不惹事,遇事莫慌张;人生要从容,凡事向前看。生命 百年短,聚少离别长;隐约定数在,勿念亦勿忘。

4、 六中意识起闻思修,熏于本识,成闻思修善法种子,本熏无明,令其渐薄,无明薄故,起阿陀那执我亦薄,执我薄故,生起六识起惑亦薄,如是展转,有过斯尽,有德皆备,真修如是。(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三

5、 当爱处于激情澎湃的潮头浪尖时,我们用真心去感受它;当爱处于细水长流的小溪时,我们依然用真心去感悟它;当爱像一潭死水不再起波澜时,我们再用真心去搅动它,让它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才是我们经营一份真爱的制胜法则。

6、 “善知识”即思想端正、品格高尚、言行友善、可助人为善者;“恶知识”正好相反,思想邪僻、品格卑污、言行乖张、可导人为恶。

7、 【禅语感悟】 谁都会有不自知的时候,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别人一句赞扬的话, 自己嘴上谦虚,心里却喜不自胜,觉得自己多么了不得;别人一句过激的 话,自己便怒火中烧,嗔恨迭起。如这般,自己的喜怒哀乐全是由别人左 右的,自己做不了主,好像傀儡一样,丧失了自我。

8、 人生难得糊涂。所谓糊涂,不是不明事理,而是表面糊涂、内心清明的大智若愚。

9、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块田,这块田的耕夫只能是自己。一个懒惰的、抱怨的耕夫,其田地将满是荒草蛀虫;而一个充满希望、辛勤劳作的耕夫,会把田地耕种得丰收连连。

10、 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温暖,走出或泠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11、  一个人一旦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 才智和创造力也会无法正常发挥。狮子再威猛,一旦被关在笼子里力量就 会无法体现。自卑是束缚创造力的一条绳索,消除自卑才能成就大事。

12、 鸟从空里飞,人向心中住。人死心宛然,鸟没空何预?一生一过鸟,此心实可据,但自了其心,无劳问来去。——《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13、 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曾。用通俗的话说:这个人就现出衰相,就显得倒霉。一一耕云先生

14、 【人生半字歌】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睡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自我,另外一半顺自然。

15、 什么叫做柔和谦虚的“菩萨仪容”?师言:“我们对贫困的众生,讲话语气要轻柔,态度要谦虚而亲切;贫困的众生,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而已,更需要爱。爱的表现,是在于形态上。所以,不能有傲慢的表现,对他们一定要温和亲切。”——证严法师

16、 佛法劝诫人们戒除妄念,因为妄念是人心底的狭隘欲望,同时也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往往脱离现实生活而存在。一旦欲望脱离了现实,就会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难以实现。就如同谁都想成为世界首富,谁都想掘有纵横天下的智慧一样,目标虽好,但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这般期望不过是狂妄的想法而已。

17、 忠臣不畏死,故能立天下之大事。勇士不顾生,故能成天下之大名。衲僧家透脱生死,不惧危亡,故能立佛祖之纪纲。——《圆悟佛果禅师语录》饶你官高花瓣,富有万钟,功盖乾坤,名喧朝野。三寸气断,一火洞然,收得一摄冷灰,埋向一堆黄土。平生英雄豪杰,果安在哉?——《天如和尚语录》

18、 佛不是只供人谈论的哲学和理论,佛是艺术的生活,佛是超越的本心,佛是一种广博的爱心善念。

19、 如果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本分,忽略了自己的角色,而去痴心、妄想、羡慕或嫉妒别人,所得到的除了烦恼和人生的负值之外,只有迷失了。——耕云先生

20、 想用谎言欺骗人,实际是欺骗自身;说一次谎话的人,再说真话也不信。(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21、 爱是人间的一分力量,但是只有爱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个“忍”——忍辱、忍让、忍耐,能忍则能安。

22、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23、 人的生命本来微不足道,但是有一样东西却重于泰山,那就是——慧命。它可以不断延续,发挥良能,让后世的人循着这个脚步不断前进。

24、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达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

25、 【禅理】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空是一种度量与胸怀,空是有的可能与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佛经里有一空万有与真空妙有的禅理。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装不完的欢喜与感动。

26、 这是一句佛语,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

27、 人在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产生的压力会激发出巨大的潜能。那些主动迎接挑战,经常接受磨炼的人,才能顶住困难,并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从而走出逆境,创造出崭新的天地。

28、 斧头虽小,但经过多次劈砍,终究能将一棵坚硬的橡树砍倒。只要不放弃,只要肯努力,再糟糕的境遇都能改变。命运就是随机抓到手中的扑克牌,好坏全凭运气。然而,高明的玩家,即使手中抓了一副烂牌,也不会轻易放弃。在他们看来,只要赌局还没有结束,每个人就都有赢的机会。

29、 若复有人作如是念:我除须发,乃为出家,当知彼人则住我相。《大宝积经》卷-。四,善住意天子会

30、 【一日一禅:智慧】智与慧,其实是两个词:急中生智,定静生慧。智是一种能力,慧是一种境界;智是在做加法,慧是在做减法;智是知道如何进,慧是懂得怎么退;智者拿得起,慧者放得下。拿得起是本事,放得下才是自在。

31、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本来就是为了启迪人们的智慧,教人正确地认识社会与人生的。佛教自创立以来,留下了大量经典的佛家妙语,它就像一盏心灯,一盏引人渡向彼岸的光明之灯。佛家妙语寓意深刻,蕴含人生哲理,我们可以从中启迪智慧,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取得快乐与成功。

32、 夫物应尽,欲使不尽者,此不可得;夫物应灭,欲使不灭者,此不可得;夫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复次,病法,欲使不病者,此不可得;复次,死法,欲使不死者,此不可得。《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善聚品

33、 大地。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34、 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一切空无性,要心分别有。如理而观察,一切皆无性。《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35、 以财物惠施,获八功德,云何为八?一者随时惠施,非为非时;二者鲜洁惠施非为秽浊;三者手自斟酌,不使他人;四者誓愿惠施,无侨恣心;五者解脱惠施,不望其报;六者惠施求灭,不求生天;七者施求良田,不施荒地;八者持此功德,施惠众生,不自为己。《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七,八难品

36、  世上最永恒绵长的是岁月,最经不起消耗的是瞬息即逝的时 光。岁月来自时光的叠加,岁月的厚度;决定于时光的厚度,岁月的 宽度,决定于时光的宽度;岁月的浓度,决定于时光的浓度。时光的 厚薄、宽窄和浓淡,掌握在消耗它的生命手中,时光的状态取决于生 命状态。拥有生命便拥有对时光岁月的责任。

37、 若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众多觉想,相续住,见色过患,见过患已,能舍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律仪。《杂阿含经》卷四十三,第1170经

38、 【天天禅语】当我们拥有很多钱财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面对的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懂得感恩之人变得更加珍惜,并善用它来做更多的好事,其结果是良性循环;私欲膨胀之人变得更加贪婪,并利用它来做更多的坏事,其结果是恶性循环。

39、  行走在雨中,不要总在意脚下的泥泞,如果心中有一条洒满 阳光的路,你的步履就不会犹豫而沉重。

40、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我每天早七起床后,晚L睡觉前,最不忘念诵的四句非常重要的佛法,就是顶果法王写的:“不要忘记上师,时刻至诚祈祷;不要忘记自心,时刻观照本性;不要忘记死亡,时刻观修无常;不要忘记众生,时刻回向祈愿。”

41、 我们只是拥有钱财,福报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具有善用钱财的智慧,否则钱财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

42、 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有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自生智慧。

43、 毕竟寂静,究竟清凉,隐没不现,唯由清净,无戏论体。如是清净无戏论体,不可谓有,不可谓无,不可谓彼亦有亦无,不可谓非有非无,唯可说为不可施设,究竟涅槃。《本事经》卷三

44、  可悲的是有太多的浪子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危险,错过一个又一个来救自己 的菩萨。

45、 我们应该以真诚与包容心,来善待他人;以善巧与智慧心,来处理事情;以慷慨与无私心,来善用财物。如果我们生活的点滴中能做到如此,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与什么物,都会给我们带来幸福与快乐。049。

46、 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47、 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只为情生智隔,于日用而不知;想变体殊,趣业缘而莫返。茫茫今古,谁了本因?——《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48、 助人,多利,善人最快乐,若能转物即如来,春至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慈悲手,摸得人心一样平。——宋·白云守端

49、 佛家说:爱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别人,也能照亮自己。捧一颗爱心上路的人,一生都将生活在爱里。

50、 谁是佛,谁不是佛,不能只从外表判定。穿百衲衣者,不一定是真和尚。不穿百衲衣者也未必就不是真觉者。同样,谁是对,谁是错,也不能仅凭一面之词。

51、 生活从来是挫折与崭新并存,失落与希望共生,生活的禅法在于一种积极的思维与积极的态度,每一时刻都是出发的起点,生活怎么样,也就在于你看待一切事物的眼界与心地,人生向前,需要内心一种光明昂扬的信念,走过人生困惑的时候能找到一条正确客观的方向。

52、 生活如此美好,睿智的人从来不会慨叹。我们随着快速流逝的生命朝前奔跑,从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担心衰老。没有时间老,每一秒钟都可能创造一个奇迹,每一天都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不必伤春悲秋,把握佳时间,就能把握住生命。

53、 知足常乐。什么东西不要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否则无尽的贪欲最终会毁掉自己。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不义之财最终会给自己带来祸害。

54、 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坛经·坐禅第五》

55、 始见新春,又逢初夏。四时若箭,两曜如梭。不觉红颜翻成白首。直须努力,别著精神,耕取自己田园,莫犯他人苗稼。——《兜率从悦禅师》

56、  修炼的过程是一种煎熬的过程,一旦这种煎熬变成愉悦和自 在,你就涅槃了。问题是多数人愿意修炼,却极少有人受得了修炼的 煎熬,往住在尚未体验到愉悦和自在的滋味时,便已经放弃了。人生 和生命的修炼就是一种坚持,唯坚持才能浴火重生。希望的彼岸无限 美好,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抵达。

57、 【佛语禅心】你可以做捐助千万元的善事,但不能证明你能够一辈子做善事。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甚至在一段时间持续做善事都容易做到,难的是你一辈子都做善事。我们怎样才能一辈子持续做善事呢?必须把善的种子种到你的心田,而把善种播入心田之道就是孝道。

58、  喜欢或者讨厌往往都没有理由,人心这东西有时就是这么奇 妙。有些人、有些事,可以瞬间让你愉悦安然,不由你不喜欢;有些 事有些人,可以顿时叫你不安狂躁,不由你不讨厌。何以如此?你能 说得清理由吗?正因为说不清,才迷恋、才回味、才不能自拔。世上 的人事本来平常,一颗心竟令其千回百转。

59、 世人身体上的重担、心灵上的压力,何止手上的两个“花瓶”呢?我们往往是自己给自己增加负重,使前进的步履变得越来越沉重。这些重担与压力,使人活得十分辛苦。因此,在纷繁的社会中,学会“放下”才可以使心灵获得解脱,只有放舍了尘根,我们才能像风筝一样,清闲自在。

60、 譬如两木相磨,便有火生,还烧是木;如是迦叶,真实观故,生圣智慧,圣智生已,还烧实观。实智慧生,无智便灭,智与无智二相俱空,无作无取。《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61、 每当我生病,身心不舒服时,就会想起恩德上师的窍诀:“当你生病时,应当想将如母有情众生的疾病都发生在自己身上,发愿如母众生永离疾病之苦而获得解脱。”由于上师的加持不可思议及窍诀殊胜之故,身心的疼痛与难受自然减轻或消失了。我坚信,如果你也如是清净发愿,就一定能从疾病的恐惧中得到解脱。

62、 真正的善心总会换来回报。世事就是这样,当我们左手付出爱时,便能从右手收获爱。就像我们在旅途所经之处播撒各种鲜花的种子,即使我们不会再从同一条路上经过,但是这种美的传播会让原野变得美丽,让道路两侧鲜花缤纷、生机盎然,我们的心灵也会因此变得无比富足。

63、 最近从电视上看到阿兹特克帝国血祭传说,他们杀害无数人来祭祀神明。如果我们是那些被杀害用来祭祀的人,你是否会感受到剧烈的恐惧与痛苦,不希望这种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样的,当你为了口腹之欲而杀害无辜生命时,为什么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恐惧与痛苦的感受呢?难道因为它们不是人才没有这种感受?

64、 生命是一条船,要顺利通向彼岸,只能靠我们自己掌握航向;生活是一块待耕的土地,想要收获果实,我们就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人生充满艰难险阻,想要有所成就,我们就要有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没人能替我们成功,只能靠着一双手,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靠着一双脚,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65、 愤怒有如刀的两刃,能伤害别人,也会伤到自己。而爱心、宽容,如香水能够自香,亦能使人常闻到香味。——海涛法师

66、 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维摩经》卷上,弟子品

67、 一切诸法不可得故,非方不离方,随所至处,即处自灭。《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二

68、 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信解圆通,方为行本。——《涅槃经》

69、 正如小马过河,要真正知道小河的深度只需自己亲自去试试。有些事 情,只是想并没有用,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

70、 人活在世间,不能脱离人群。有人就有是非,有是非就会有困境,这些都必须一一克服。要克服难关就必须忍让,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菩萨宽阔宁静的境地。

71、 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深意的人,自然也就无法将它纳入到自己生活旋律的每个音符之中。

72、 无所事事的人,内心并不轻松闲适;积极付出的人,内心反而宁静喜乐。欣赏他人,即是庄严自己。因为世界所现,全都与己相关。

73、 普贤菩萨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这是告诉我们,生命过去一天就少了一天,就像缺水的鱼一样,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念及人生的无常,就不要放纵自己,而要每日都想着精进修为,如此才能充分利用生命的能量。

74、 有人常为负担太重而困扰。师言:“不要担心负担多、责任重;能受天磨方铁汉,只要脚步站稳,力气是愈用愈大的。”——证严法师

75、  人往往被他所属的群体绑架,被自己所属的派系绑架,因 此,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是不真实的,一切都像电脑程序一样被现实设 置,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程序规范运行。万一不兼容,他或者被停用, 或者被置换,或者被当做病毒清除。他只能为所属的群体和派系而存 在,没有谁在乎他作为人的基本属性。

76、 口说好话,心存好念,身行好事,脚走好路。改善自己是自度,也是度人;影响他人是度人,更是度渡。不能小看自己,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这无限就是空性,而有限就是障碍。君子了达空性,能够悲心切愿,任重道远,身安道隆;小人迷于无明,致使罔顾公德,钻营取巧,身败名裂。

77、 虽三藏十二部,言言互摄互融,然必得其要,方能势如破竹。(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78、 恍然间,闲云高飞,繁华散尽。唯有古刹之外,清风摇曳,我依然如故,禅茶依然如故,菊影依然如故,经卷依然如故,暗香依然如故。

79、 佛法功夫,一日要见一日精进。若因因循循,纵过了百劫千生,也不得有成功的日子。——《禅宗直指》

80、 人有居家得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者,亦有得阿惟越致菩萨者。《惟日杂难经》

81、 问:“如何是学人心?”师日:“尽十万世界是你心。”——《长沙景岑禅师》

82、 修行不是盲目信仰,而是理智地探究真理。修行不是脱离生活,而是全身心地融人生活。修行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公益心地担当义务。修行不是放弃俗务,而是无私地奉献大众。修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谦逊地尊重他人。修行不是执著成就,而是利他心地服务众生.,097。

83、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乐于索取,一种人乐于付出。吝于付出的人,他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被幸福疏远。懂得分享、给予和付出的人,才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这样的幸福犹如香水,给予别人的时候自己手中也留有余香。

84、 性相近,习相远。此语直示千古修行捷径,吾人苟知自性本近,唯因习而远,顿能把断要津,内习不容出,外习不容入。——《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85、 在家逼迫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出家闲旷若虚空,自在无为离系着。《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86、  一日,老聃弟子和仲尼弟子互掐,一个说《道德经》天下第 一,一个说《论语》举世无双。一位老和尚正好路过,双方便找老和 尚评理。老和尚微微一笑:你们一个学不争,一个学中庸,学来学去 竟学会了吵架,我都为你们的师傅不太好意思了。

87、 【天天禅语】人生短暂,难得相聚,全家人能够一起度过春节是很幸运的事,值得大家珍惜,并相互善待。年轻人应该给老年人好好拜个年,让老年人心中充满欢喜,祈愿他们长寿健康,幸福平安。这不仅是一种孝顺的表现,更是一种基本的修行。

88、 爱本来就无穷无尽,扩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长慧命;缩小则成自私自利,增长恶业。

89、 【信心】信,从人、从言,即以他人所说的话为信。信,是放下自己的主观判断,而以对方所说为准。信,以闻信为主,而非眼见为实:主观感受上明明有我,可是佛说无我,信佛就要信无我;肉眼没见到极乐,耳闻佛说有极乐,则信有极乐。

9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很多人将这句话当做对“执著”二字的最好诠释。但我们可以将“求索”二字理解为对生活方向的摸索,既然要摸索,就少不了摸爬滚打,只有在跌跤碰撞中,才能更准确地确定真正合适自己的路。

91、  一位社会底层的父亲说,他这一生最大的错事,就是造出了下一 代。让自己的下一代为就业迷茫,为房子辛苦,为由房子和职业主宰的 恋爱心碎。实际上,这位父亲三十年来也有机会积累血淋淋的资本,也 可以既厚且黑地向上爬,成为新的权贵或富豪,但“道德”阻碍了他。

92、 【禅语感悟】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古今中外,多少对生命的描述,都不及佛经 这般精彩。

93、 佛说:推崇圣人,敬重善人,内心仁慈,博爱众生。佛家所说的“圣人”,是指先觉者,他们不一定是知识最丰富、学问最大的人,但他们一定是了悟善道、躬行正法的人;“善”是指世间的善知识、善人、善事。

94、 应当修习无相正观,无相能伏妄想。唯现实性,不见实相,一切诸法,体本空寂,无见无知,是名正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95、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私欲人人有之,只是多与少的区别而已。莫作妄 语说,一发恶因缘,能凿缚生死,善道不可见。甘露及毒药,皆在人舌中。

96、 天人合一,宇宙的存在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只有“一”,里面没有好也没有坏,没有生也没有灭,得到这个“一”之后你想好,这个力量就变成好的力量;想坏,这个力量就变成坏的力量,这个“一”的力量随着心念的改变而改变。

97、 通途法门,从因向果,先求完善人格,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渐行成佛;念佛法门,从果向因,不论何种罪人,先保证其必定成佛,再来庄严、完善人格。

98、 不要迷惑于表象而要洞察事务的本质,初学者的心态是行动派的禅宗。所谓初学者的心态是指,不要无端猜测不要期望不要武断也不要偏见。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应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赞叹。

99、 为欲成熟一众生故,修一切刹极微尘数波罗蜜门,成就圆满如来一力。如是次第,为一切众生成就如来一切智力,心无疲厌。“四十华严”卷四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