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网超赞的心灵禅语的句子
1、 譬如人,于梦中,得佛道,度众生,此无道,无众生。佛法性亦复然,坐道场,无所得。若不得,则不有,明、无明,同一相。知如是,为世尊。众生性,即菩提,菩提性,即众生,菩萨众,亦不二。知如是,为世尊。《诸法无行经》
2、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则烹炼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为苦具。(民国)印光《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3、 一切诸见,唯空能灭,若起空见,则不可除。《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4、 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楞严经》卷四
5、 久而久之,你便不愿将心烦的事情告诉他,因为他每次处理的方式都让你接受不了。
6、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改变自私自利的后天形成的观念,就无法做到慈悲待人。
7、 (三)调伏自心一行常隐覆,大力难调伏,害而不可见,轻动速流行。若人有智慧,调伏如是心,其人离魔网,则能到彼岸。《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七
8、 人总会有倒霉时,比如生意失败,恋人背弃,家人反目,被公司炒鱿鱼等。如果我们留意就会发现,当一个人走背运时,会印堂发黑,脸色晦暗,毫无神采。甚至接二连三发生不幸的事,所谓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便是形容那些不断遭遇灾难的人。
9、 时光如水漫过眼帘,从新苞吐蕊到花开茶靡,从最初的遇见到最后的寂寂无言。经过世事喧嚣,看淡了红尘风月,人情淡薄,最静谧的风景是守着心中一方净土,听一曲云水禅心,将喧嚣关在门外,在落红深处寻一处幽静,卸下红妆,以素颜静对山水,访草木以素心,感受轻风拂尘的清雅。
10、 当知佛境界充遍,故众生境界亦复充遍。离佛境界外,别无众生境界;舍众生境界外,别无佛境界。——《天目中峰和尚广录》
11、 无论是修佛法、救济贫苦,还是普度众生,如果没有这样的“愿力”,是很难成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提之路的。
12、 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形相而可得。《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回向品
13、 总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 痛苦不堪,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既往不 咎,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
14、 本栏目将佛家智慧一一呈现于你的面前,用佛的智慧净化你疲惫的心灵,尽除你内心的疑惑,挖出你心中的魔孽,滋润你的心田,使你拥有一颗佛心。
15、 可做的事情很多,能做的事情有限;可说的话很多,能说的 话有限。可做的事不一定有机会去做,可说的话不一定有机会说出。
16、 若能做到无为、无争、不贪、知足,从容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保持对名利的淡泊心,对屈辱的忍耐心,对他人的仁爱心,做好每天当做之事,享受每一件事情带来的快乐,自然会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生活中永恒存在的挫折和痛苦,也自然能够获得更纯粹的幸福。
17、 修行人要发大愿、立大志。只有把自己这一点点心力都奉献给众生,才会有无穷无尽的动力去战胜困难、攀登高峰。
18、 问:怎样才是正确的修行?答案是:以智慧去净化H己,以慈悲去感化他人,这才是正确的修行。
19、 云何真实义?谓略有二种:一者依如所有性诸法真实性,二者依尽所有性诸法一切性。如是诸法真实性、一切性,应知总名真实义。此真实义,品类差别复有四种:一者世间极成真实,二者道理极成真实,三者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四者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
20、 在佛的眼里,知足是常态。对真正修行佛法开悟的人来说,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无数的因缘际会才有的结果,所以他们懂得知足,懂得珍惜眼前所得。
21、 为什么会累?心念妄动。不知随顺因缘,没有倚靠弥陀,心不甘情不愿,放不下,要面子,对人不放心。
22、 【人类灵感】 在人类的思维中,灵感是突发、奇特、美妙而富有创造性的,灵感主 管着成功和财富的大门。
23、 生命是一条船,要顺利通向彼岸,只能靠我们自己掌握航向;生活是一块待耕的土地,想要收获果实,我们就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人生充满艰难险阻,想要有所成就,我们就要有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没人能替我们成功,只能靠着一双手,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靠着一双脚,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24、 成佛之道分为道谛与灭谛。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道谛。灭谛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方便道与智慧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方便道。智慧道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暂时安乐之道与究竟解脱之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前者,后者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
25、 【天天禅语】诚正大爱无敌对,信实良知有感恩,慈悲心境宽包容,喜舍无私念纯真。
26、 这个世界,如果每个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那么,人类所展现的凝聚力和力量便能超越任何自然界。过去,有很多人误会“人定胜天”
27、 夫从爱润泽,思、想为滋蔓,爱欲深无底,老死用是增。《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28、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块小小的缺角,这块小小的缺角用 一生也补不全。那个缺角是希望和绝望轮番上阵的战场,总是充满硝 烟和无声的厮杀。没有人一生都处在希望之中,也没有人一生都总是 绝望。
29、 禅是禅非佛法四个字一缘。世间万物皆有相缘,缘是机遇,缘是达观。二空。空是智慧,包容宽恕,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三悟。悟为慧根,启发心智,世事洞明皆学问。四善。心怀悲悯,心存感恩,积善行,帮助别人。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应天下之变;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爱天下之善。
30、 尔欲识地狱道,只今镬汤煎煮者是;欲识饿鬼道,即今多虚少实令人信者是;欲识畜生道,见今不识仁义、不辨亲疏者是;……欲识人天,即今净威仪持瓶挈钵者是。(唐)药山惟严禅师《传灯录》卷二十八
31、 不要放大自己的缺点,也不要掩藏自己的优点,这样你会自 信一些。不要害怕面对内心的龌龊,也不要忽视对内心美好的赞美, 这样你会对自己客观一些。拥有自信,做到客观,人生就已经像模像 样,若有余力再稍事打磨,成为精品绝品,或许并不是一种奢望。
32、 慈悲的心可以沟通无限的能量;慈悲的行为可以引发无限的能量;慈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
33、 有人以为自己修持得很好,但是碰到一点小事就起烦恼心。师言:“凡夫心容易起波澜,即是‘八风’(注)吹不动,微风吹动了。”(注:人生“八法”如八种风,分别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34、 琴能奏出高音低音,是依靠琴弦的长短、粗细来实现的,有短有长,有高有低才能弹奏出美妙的音符。人事物也各有长短,书生儒冠可以在朝侍奉君主,却不能跃马驰骋,纵横疆场;赤兔乌骓能日行千里,但若将其放到屋里捕鼠,它们甚至比不上一只小野猫;锋利的宝剑若借给木匠做活,可能还不如一把普通的斧头。
35、 有些人为了钱财与名利而引发亲人之间的纠纷、朋友之间的背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些人为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好、人与人之间的与谐而善用钱财、广结善缘,忍让与包容。你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你自己。
36、 什么是生活禅?从物质到精神,就是生活禅;从迷失到觉悟,就是生活禅;从染污到净化,就是生活禅;从凡夫到圣者,就是生活禅。
37、 心志若能守持于道,必能精深博大;否则,即使透彻千经万论,亦如空花水月,一事无成。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38、 佛教徒对生病的态度乐观而积极。因生病而体会到患者的感受,因生病而谨慎恶业,因生病而努力行善,因生病而消除业障,因生病而降低我慢,因生病而生起爱心,因生病而功德增上。生病是一场修行之旅,病越久业障消除越有效,病越重功德增上越迅速。生病是不求而得的助缘,也是不请而到的幸运。
39、 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圆觉经》卷上
40、 菩萨闻未闻,应思其义理,不应作是言:我昔未曾闻。《大宝积经》卷七十七,富楼那会
41、 “信息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是一种资源。精确的信息,如同我们身体所需要的氧气。”信息是一种软资源,谁拥有了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42、 一切众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缘,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对象。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与众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7。
43、 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44、 虽有妻子,受用上妙田宅卧具香鬟璎珞衣服饮食,受蓄种种金银珍宝,驱役奴婢僮仆作使,……而于诸欲不生耽染,不数发起猛利贪爱。彼身在家,其心已出,是名于欲心离非身。《法蕴足论》卷六,静虑品
45、 【佛心禅语】 施恩而不求回报的可贵之处在于无私,如果每一个施恩者都有这种思 想境界,见人有难,慷慨解囊;遇人罹难,施出援手;事后不管受助者有 没有回报之举动,都能够心安理得,无怨无悔。久之,便能够广积众德, 受益无穷。
46、 【天道变化】 天道的变化总是祸福相依,失意与得意总是交相而来,有福时要居安 思危,有祸时要会摆脱厄运。
47、 为了生存和延续,我们必须吃饭,必须有一定的享乐,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这是人生中更重要、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为了这更有意义的事,宁可做个“痛苦的人”,而不是做一头“快乐的猪”。
48、 人生本如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一切皆是无常,繁华过尽是虚无。如果人们能体会到事过无痕的境界,就不会滋生这样那样的烦恼,也就不会陷入越执著越得不到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49、 【佛心禅语】 一个时刻充满感恩之心的人,从不会觉得世界欠了自己什么,相反是 为自己无以回报这个世界的慷慨而内疚不安。
50、 最容易的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从最细微处开始行动,一点一滴的积累也能穿透顽石。
51、 所谓讲禅话、听禅音、做禅事、用禅心,无非是友善二字。任何人以友善的态度待人接物,都会变成一个有魅力的人。
52、 佛出世难,人身难得;值佛生信,是事亦难;能忍难忍,是亦复难;成就禁戒具足无缺,得阿罗汉果,是事亦难,如求金沙、优昙钵花。《大般涅槃经》卷二,寿命品
53、 为了愿心与欢喜心而服务人群的人,能不惜承担重任,不畏辛苦地勇往直前!只要众生能离苦得救,就满心欢喜,别无所求。
54、 【佛教智慧禅语】人生莫过做好三件事:一是知道如何选择,找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别左顾右盼,莫贪多求快,误入乱花迷了眼;二是明白如何坚持,好走的路上景色少,人稀途中困苦多,勿盲从,忌跟风,坚守这一刻,才能看到下一刻的风景;三是懂得如何放弃,属于你的终究有限,放弃繁星,你才能收获黎明。
55、 自行十善道,亦教他行十善道,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尸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五,问乘品
56、 时不待人,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到前头将什么抵拟?莫似落汤螃蟹,手脚忙乱,无汝掠虚说大话处。——《云门文偃禅师》
57、 鼓励是一种美德,不要吝啬鼓励。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 或许不经意间就为他插上了一双希望的翅膀;给成人一句鼓励的话 语,往往就可能照亮一方信心的天空。人生需要鼓励,生命渴望鼓 励,生活离不开鼓励,鼓励是一种善良、一种博爱。
58、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普明禅师
59、 佛教的真理犹如虚空,比如虚空既遍于一切万法,又超越一切万法一般。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世俗谛,是遍于一切而立;胜义谛,是超越一切而言。
60、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日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四十二章经》
61、 建立水月道场,庄严性空世界,罗列幻化供具,供养影响如来。忏悔罪性本空,劝请法身常住。回向了无所得,随喜福等真如,赞叹彼我虚玄,发愿能行平等。礼拜影现法会,行道步蹑真空,焚香妙达无生,诵经深通实相。(五代)延寿《观心玄枢》
62、 “三分医药,七分精神”,通过医疗、食疗等物质方法可能改善形象;“三分人才,七分打扮”,通过修饰、着装等物质手段也可能改善形象,但最方便、最省钱、效果最佳的美容法是心系当下、保持宁静愉悦的心理状态。
63、 六字乾坤袋,大即包天包地,小则提手便行,可大可小,能放能收。还有什么装不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64、 一潭静水、一朵白云、一声蝉鸣、一个背影,在云林深处,烟火人间,皆隐藏着淡淡的禅机。
65、 【禅心】生病的人往往讳疾忌医,就像是自己身上的一块伤疤害怕被别人揭露出来一样。而人们最不愿意表露出来的事物,却往往正是自己的致命伤。这是人之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倘若刻意隐藏自己的缺点,时时害怕被别人议论,不但自己整天活在遮遮掩掩中,而且万一事情败露难免恼羞成怒最后酿成恶果。
66、 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修炼人生,也就是改善思想与行为,提高素质和道德。人生的旅途上,在生活的点滴中,满怀爱心服务一切众生,让福德资粮更加增上圆满;觉悟宇宙生命的真理,让智慧资粮更加明亮观照。人生的修炼成功,就是成就;人生的道德圆满,就是成佛。
67、 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我们的心里或多或少 会有一种寻求帮助的渴望。但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是否会伸出援助 之手呢?或许此时我们心中的“小我”会说何苦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68、 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华严经》卷十九
69、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念念为别人,不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 养。所以人人天天都在修布施波罗蜜,天天都在行菩萨道,只是不懂得, 不知道而已。
70、 是找了一股扑鼻的香气,抬头看见了满树的桂花。那浅黄色的花蕊,不迷人却香彻骨。所谓的香气发至骨子里,桂花算得上其中的一种。站在桂花树下的时候,是在一处道观里。喜欢在浮华的尘世间,去聆听禅意的声音。伴着九月桂花的迷香,问道,问心,问一段清宁。
71、 有贫穷已,始有劫盗;有劫盗已,始有兵杖。《长阿含经》卷六,《转轮圣王修行经》
72、 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十不善品
73、 人们常说,出家人慈悲为怀。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或者听到关于出家人的事情,比如出家人不杀生,出家人不饮酒,出家人食素等,但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出家人都有一个慈悲的心怀。在出家人的眼里,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因此要对万物慈悲为怀,用宽容的心原谅世人的行为。
74、 天下的米一个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个人做不尽。同样的,一个人也无法成就天下所有的功业。
75、 言证人者,彼微细智亦不生灭,与真如无异,无可分别,是名证人。《大宝积经》卷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
76、 同样的鸟鸣,有人听成美妙的天籁,有人听成喋喋不休的絮 叨;同样的早晨,有人当作希望的象征,因而热爱和赞美,有人当作 刻薄的监工,因而埋怨甚至诅咒。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早晨,但早晨 从不会因人而异,她将与生俱来的热情、宽容、慈善和爱献给众生, 不求报答,也不在乎任何颂扬或谩骂。
77、 如有大石山,高广无缺坏,周遍四方来,磨榨此大地,非兵马咒术,力所能防御。恶劫老病死,常磨榨众生。《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47经
78、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坛经·付嘱第十》
79、 富足不是外在的身份,不是金钱的堆砌,也不是以物质衡量的价值,而是一种身心的状态。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也可能比一个满身金银的富人更富足。
80、 精神的空虚用物质永远也填不满。精神的空虚一定要用精神的能源、精神的食粮,用智慧、用慈悲、用奉献的精神来填补。
81、 最终,倾城舞,舞落了一生的思量,舞尽了一世的繁华。可,看舞的人已经不复醒了,另辟的禅房,成为了这一生的救赎,也成为了这一生的画地为牢。
82、 一个内心忧郁又孤寂的人面对打击,似乎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反击 中保护自尊。
83、 能寂静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说: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七十二
84、 无论是苦是福,我们都应该本着“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的态度去看待。从人生的苦难中看到未来的美好,从眼前的福乐中感念他日的苦祸,以一颗淡定的心去看待福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才能获得真幸福。
85、 权力不是罪过,富裕不是罪过,贫穷也不是罪过。权力怎么 运用,富人的道德取合,穷人的志气长短,最终区分了善良与罪恶。
86、 名声真正的用处在哪里一个人心中没有智慧,没有信仰的支撑,就无法恰当处理名声。
87、 佛家禅语:修行不仅仅仅要有诚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时刻如是,平时不好讲那么多话,舌尖顶上颚,有口小时咽下,那是甘露水。
88、 人生淡然如花,自然一路芬芳。花红不为争春,春自艳;花香不为引蝶,蝶自来。漫漫的岁月,默默地生长,静静地开放。不求大红大紫,只愿春来次第开,春归渐入尘,一生美丽过便是不枉。静守一方天空,安度一春岁月,与清风对语,与光阴说禅。人生的美丽,不在于争,而在于守。
89、 禅,有如银雪洁白:雪,富有晶莹的特性,雪,给人洁净的感觉。禅,就像银白的雪一样清净。没有杂染;禅就是这样,没有歪曲,没有化妆,没有掩饰。
90、 的确,很多的“小善”能使人受益匪浅,相反,许多的“小恶”却使 人失去很多。有些人之所以会成为无恶不作的强盗,或许只是因为儿时的 一丝贪念、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正是这样的“小恶”的累积导致了一个 个悲剧的发生。
91、 永不失望,更不绝望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绝境。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朝阳 总会冉冉升起;无论风雪怎样肆虐,春风终会缓缓吹拂。
92、 人,只能自救。而自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念和行为。——耕云先生
93、 世间好乐佛法之人,阿弥陀佛现前,请他称念愿生,他却害怕怀疑,不敢不愿,正如叶公好龙。
94、 “暂时拥有”的金钱观,我们获取财富首先须认清财富的本质,金钱只是我们获得福报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95、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一无尽藏
96、 不说他人长短,不念他人恩怨,是慈悲;时刻诚心待人,日夜专心做事,是慈悲。心怀慈悲的人,必定受人尊敬;心存慈悲的人,生活一定快乐。
97、 面对死亡,要有如落叶归根的自然;面对死亡,要有如空山圆月的明净。缠绕心灵的那条生死线,只有自己才能解得开。
98、 以十善道为法园苑,爱乐安住,自住其中,亦劝他人令住其中。《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99、 你若无恙,岁月不伤,从此以后,做一个微笑的天使吧,相信幸福,它就在你心中,保持快乐,它就在你身边。我愿与你做淡淡的女人,临一朵花开,漾一笺莲的心事,于素年锦时落定,心无尘,淡若水,漫听岁月的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