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禅语句子摘抄经典

1、 恶徒摧毁自己的靠山,贤哲保护自己的靠山;虫子把自己的周围吃净,狮子保护自己的地盘。(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2、 优化自身素质靠智慧;和谐自他关系靠慈悲;有智慧就能觉悟人生,有慈悲就能奉献人生。

3、 比如爱好音乐的人、喜欢美的人、舞文弄墨的文人,甚至是乡野种田的普通人都会有法喜。只要是从本心生出来的、是清净的、是真诚的都是法喜。人生若是到了“心态向阳,法喜满怀”的境界,这世间日日都将是好时节。

4、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成就大事业的基本前提。一个人想要征服世界,首先要战胜自己。

5、 向生灭处究取无生,向差别处体会平等,向烦恼处直认菩提;在世间法上落实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众善,在尽职尽责中广度众生。

6、 如慈母养育婴儿,虽复屎尿污身,以深爱故,而不生瞋,又悯其无知,菩萨于众生亦如是。(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十

7、 人体衰老与寿命的长短往往决定于肾气的强弱。《黄帝内经》指出“精者,生之本也”,《寿世保元》云:“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适当节制性生活,不能姿其情欲,伤其肾精。”精气流失过多,会有碍“天命”。

8、 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越是追求得紧越是会陷进难以自拔的泥潭。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开悟的过程本身就是目标。开悟不是有形的财富珍宝,不是将手掌攥紧就可以掌控的,既需要个人努力地修行,也需要顿悟的机会。顿悟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但这之前长期的修行也是不可或缺的。

9、 禅,没有时代的隔阂,只要有人生活在世间,禅就会一直被发现、被体悟,因为禅就是我们的生活,一种完全回归宇宙自然的生活。

10、 相克,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能者多劳,没有能量根本就无从折腾,对手对你的打击大小取决于你的实力。

11、 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上

12、 很幸运,我们每一位众生都平等地拥有追求究竟快乐的权力,也都平等地具有达到究竟快乐的潜能。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将眼前的快乐当做究竟快乐来看待,而失去了获得究竟快乐的机会。究竟的快乐不在外境,而在内心。内心的祥和、安宁、喜悦、慈悲和智慧,皆是由内往外释放的,而不是靠外境求来。

13、 世间事都是相对的,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任事接物,则人生到处都充满真善美。

14、 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养一颗平常心。当你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时,就不会去较真,不会有不满,就如慧海禅师所说,「吃饭时不百般索取,睡觉时也不千般计较」,就能活得安心,活得快乐。

15、 人活一世,也就求个心的安稳,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人生的路到底有多远并不重要,当务之急是珍惜生命的每一秒。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坏。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16、 不修于梵行,不得少财宝,犹如老鹳鸟,守死于空池。《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59经,佛见老夫妇而说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法句经》卷上,暗愚品

17、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法华经》卷二,譬喻品

18、 水有美德,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种特质,分别为清净、透明、恒顺、原则、谦逊、包容、调和、毅力、勇气、利生和平等。

19、 世间上很多事情,说很容易,做很困难,说不发脾气,但境界一来,自我就不能把持。禅者曰:说时似悟,对境生迷。所以历事练心,要随时观自在。

20、 我们无论什么也不能贪,要知足,要能忍,但这个无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不争、不贪就能福寿无边,你要是争、贪、搅、扰,就罪孽不少,要想出离三界,也是无有是处的。一宣化上人

21、 悲苦从来都无法逃避,多苦少乐是生命的必然。因此,我们要懂得离苦的智慧,享受苦中作乐的坦然,以及化苦为乐的超然。

22、 得意者趣于浮言,悟理者趣于文字。法过言语文字,何向数句中求?是以发菩提者,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遗教,亦获得鱼而忘筌,得兔忘蹄也。——《大珠禅师语录》

23、 世间森罗万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们在主观上存在妄想执著,才改变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24、  临事前英雄好汉,临事时缩头乌龟;索取时欲壑难填,付出 时锱铢必较;许诺时信誓旦旦,践诺时缺斤短两;责人时义正词严, 律己时力求宽大;见利则趋之若鹜,见义则躲躲藏藏。万般世相,可 见一斑。做人若此,情何以堪!

25、 【禅悟人生】幸福并不复杂。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裸时,衣是幸福,够穿即可;穷时,钱是幸福,够用即可;累时,闲是幸福,够畅即可;困时,眠是幸福,够时即可。爱时,牵挂是幸福,离时,回忆是幸福。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

26、 凝眸,含语,细品时光如琉璃,一叶葱茏的绿意,是永驻于春日里的欣喜。心,行于诗意里的芳草萋萋,一眸碧清,涟滟着心的澄净,采一缕荷风,浅然入墨,无需着色,那禅的温热,已然是明媚的素洁。

27、  兴趣所在,再辛苦也情愿。世间之事,除非不做,做必辛 苦,辛苦不怕,怕的是辛苦之中无快乐。譬如同样是码字,码自己喜 欢的心灵文字,虽苦犹甘;码那些官样文章,则只剩下辛苦。

28、 一扇贝壳,以柔软的身体承受不安分的沙粒的摩擦,然而终有一日,会有迷人的珍珠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29、  美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有自己的形态、高度和质感;美 需要用心才能体会,仅仅用五官去分辨是不够的;美是一种由内而外 的空灵,只有灵魂才能触摸它的质感;美与时间无关,真正的美永不 凋谢。美是沉静的,又是飞扬的;美是本色的,又是多彩的;美是短 促的,又是永恒的。

30、 若欲礼佛者,当来及过去,当观空无法,此名礼佛义。《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听法品

31、 道是平常心,介于知与不知之间。无欲无念才能体会道的博大与精深。因此,凡事要顺其自然,为人要平静淡泊。

32、 极端性格的人,不懂得把握分寸,人生就会失去目标。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只要我们豁达一些,彼此都会得到利益,难道损人又不利己好吗?不一定非要采取极端不理智的行为,不能生存又何谈发展?

33、 悟道跟吃饭一样,一定要自己一口一口地吃,指望别人帮你吃饭,那是不现实的。听闻道理却没有领悟,跟盛了饭却没有吃一样,不能变成精神的营养。所以,要打消投机取巧的心理,将成功希望寄托在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上。

34、 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灭者生死尽。《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35、 虽然我们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但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如果得不到善知识的引导、敦促和摄持,那么受往昔世强大的业力和不良习气的影响,我们只能不由自主地流转在轮回的苦海之中,并受苦受难和无法自拔。所以依止和亲近具德的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啊!

36、  有很多事情,你自认为正确无比的,但实际愚不可及,固执就是其中 的一样。放下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去作正确的抉择,每次正 确无误的选择,将指引你走在永远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37、 生命需要平衡,需要和谐。对于所有的生命,我们都应该承认其存在的价值,承认其对我们个人乃至人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38、 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惭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39、 应勤修守护正法,谓种种妙法为人诽谤,以理摧伏,显胜义故。“四十华严”卷三十一

40、 只需微笑,真实饱满,积极的生活着,心绪淡定,豁达轻盈的笑看风云,素心一缕,于蓝天白云里舒展,于凡尘山涧溪水,掬一捧清澈的水滴,寄静美于禅心,素锦上淡墨抒写纯净晶莹,透亮优雅的品性,人生方安然喜乐,天地悠远而辽阔。

41、 有人虽念佛,心却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没得到。假设满分一百分,不满足不是九十分、八十分,而是零分。名号功德尽虚空遍法界,有什么容器比名号更大呢?故只要得到,必然满足。《往生论》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42、 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楞严经》

43、 饱经人世风霜的人,任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反复变化,都懒得再睁开眼睛去过问其中的是非;看透人情世故的人,对于世间的一切毁谤赞誉都无动于衷。白隐禅师也许不是这两种人,他对毁誉褒贬一任世情的心胸是何等旷达。

44、 人性之美,莫过于诚——诚为一切善法之源;人性之贵,莫过于信——信乃人生立世之本。

45、 看世界不光要用眼睛,还要用心。失去欣赏能力的人是可悲的,他的心已经变得衰老。

46、  在大地上行走,身上不必怕惹灰尘,眼里不必怕进风沙。心 干净了,身上自然不脏,眼睛自然不迷。在大地上行走,值得信赖的 引领者是自己的心灵。

47、 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讲良心不是由于社会的强迫,而是出自对自身生命的关怀和承担。——净慧

48、 风之所至,皆纯净;心无挂碍,畅游天地;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只需,一片时光的暖,静静地注视这婆娑世界。心经过千百次过滤,才可领悟到那禅意。一笑一尘缘,一叶一菩提,心,美丽昂然地端坐于时光的尽头,饱孕阳光,面对风雨,微笑展颜。

49、 在生活中,一个人若心怀慈悲,便能对烦恼忧伤坦然一笑,对得失成败洒脱一笑,要知道,真正的笑脸,源白一颗慈悲的心。生命,在冷暖交织中前行,人生,在悲欢离合中继续。常常站在擦肩接踵的人群,看那人来人往,心中涌起的依然是那熟知的感动。

50、 江南鸟儿啁啾,在这样一个净土,它们的鸣声是最清脆的,它们的声音里,只知有爱,不知有恨。鸟鸣如天籁,伴着水声,伴着花香,在绿荫深处,在寂寞深处,在禅心深处。

51、 真正的英雄,并不是能打败敌人的人,而是能降伏烦恼的行者。打败敌人,只是一时的战胜。降伏烦恼,才是永恒的胜利。打败敌人其实会制造更多的敌人,降伏烦恼等于彻灭一切,也战胜一切。

52、 快乐与不快乐完全由我们站在什么角度去看而决定。获得,是幸运还是 灾难,也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如何看待它而决定。世事无常,学会调整自己 的心多往积极、乐观、阳光处想,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事,处在怎样的境 遇,都一样能活得自在而快乐。

53、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被仇恨左右着自己的意志,被仇恨烧 毁了自己的理性。仇恨使人失去理智与原本善良的本性,仇恨使人变得心 胸狭窄和冷若冰霜,使人丧失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变得自私与冷漠,有太 多太多的人在仇恨中丧失了自我。

54、 多少个五百年,我曾游离于离恨天外,为你撑一盏灯,燃亮赤瑕宫的经卷;食一粒蜜青果,为你吐一丝梵香,温馨赤瑕宫里的金缕玉帐;也曾饮一口灌愁水,为你参悟一层禅心,扑灭了赤瑕宫里的明火。多少个五百年,寻你至人间烟火,深居潇湘馆,修竹拥翠。心行千年。

55、 修忍辱行就是种相好,因为能忍辱,所以他的村1貌就庄严;如果一个人脾气大,相貌就丑陋。——宣化上人

56、 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跨越不了的事,只有无法逾越的心。”心一旦被自己封闭起来,我们自身的发展也就被限制了。所以,遇到不平之事或遭受苦难时,最重要的是放开自己的心,原谅外界的伤害,原谅生命的起伏,原谅自己。

57、 恭敬于法及说法者,为法,欲法,乐法极乐,助法,住法,持法,护法,坚住于法,赞叹于法,住于法行,增法,求法,以法为力,施法器杖,唯法为务。《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58、 一切事业的成功,端赖人和的沟通;沟通人和的要点,必须彼此的互重。(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59、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连“我”都不存在,又何苦执著?放下,忘记,抛却,才是悟到空的途径。

60、 你念阿弥陀佛就是修行。闻思修,就是边念边观想这个涵义。念就是修,但是你要念,想阿弥陀佛想名号。最初念阿弥陀佛,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阿】、【弥】、【陀】、【佛】四个字;有的时候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皈依阿弥陀佛,南无就是皈依,完了你才思修。我就是阿弥陀佛,自己就是阿弥陀佛。

61、 【天天禅语】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不是物质富裕,而是精神充实。因为有了爱心,才会有真正的与谐;因为有了智慧,才会有真正的文明。

62、 佛不是只供人谈论的哲学和理论,佛是艺术的生活,佛是超越的本心,佛是一种广博的爱心善念。

63、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599经

64、 坚守一份情,一份爱,等一个前世约好的人。等续还了这份情,再去与佛同修。修得一颗平常心,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65、 有些人永远盲目崇拜他人,贬低自己,而结果,长了他人的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说不定,自己的某些长处也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我们要摆正心态,增强自信心,让实践证明:自己才是最好的!

66、 不论悲喜,没有退路,无论爱否,没有回程。路尽时,适时拐弯,总会豁然眼前;平淡时,点点蕴积,总有精彩呈现。说不清,就不说,难得沉默;想不透,就不想,难得省心;做不到,就不做,难得清静。

67、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68、 虽知诸佛国土皆如虚空,而常乐庄严一切佛刹;虽恒观察无人无我,而教化众生无有疲厌。虽已成就一切智智,而修菩萨行无有休息。虽知诸佛不可言说,而转法轮令众欢喜。《华严经》卷五十六,离世间品

69、 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圆觉经》卷上

70、 不见身,不见心,心无所念,是名菩萨真实精进。(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七

71、  “给我一把梯子我就能上天。”这是许多人正在说或曾经说 过的话。其实,这句话不代表自信,也没有力量,充其量算自大者一 相情愿的幻想。没有谁能送给你这把梯子,与其在浩叹中等待,不如 自己脚踏实地去造一个。

72、 如法得财利,不负得安隐,施与得欢喜,二俱皆获利。《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贫穷经》

73、 【佛语禅心】“我们可以缺钱、缺衣、少食,可是千万别缺德”,“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74、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证严法师

75、  当我们去除了财产、权力等观念的束缚时,就不会为这些身外之物的 变化而感到失落、痛苦、烦恼。当我们的心里本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又 哪里会惹来烦恼的尘埃呢?

76、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人觉得自己身陷尘网,被种种有形的、无形的枷 锁束缚住,得不到丝毫轻松。他们渴望恢复自由之身,还我本来面目,也就 是找回他的“真我”,但是这些枷锁多半是自己给自己套上去的,你要怪别 人,不如先怪自己。

77、 某些时候,耐心比信心重要。信心是动机,而耐心才能抓住机会。没有耐心的人总会在前进和倒退的翻来覆去中浪费生命,以至消耗信心。所以,人生要及时进取,更要善于等待。只要抱定一个理想,不断地去努力争取,总有一天你会如愿以偿的。

78、 心常在静处与其让浮躁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不如放开胸怀,静下心来,默享生活原味。

79、 佛为归依之大师,法为正所归依,僧为归依修行之助伴。(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四

80、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印光法师)

81、 犹如青莲花,红、赤、白莲花,水生水长,出水上,不着水,如是,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着世间法。《中阿含经》卷二十三,《青白莲花喻经》

82、 生命是一条船,要顺利通向彼岸,只能靠我们自己掌握航向;生活是一块待耕的土地,想要收获果实,我们就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人生充满艰难险阻,想要有所成就,我们就要有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没人能替我们成功,只能靠着一双手,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靠着一双脚,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83、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达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

84、 超越生老痛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85、 生命与道义结合,就会成为一股堂堂正正充塞天地的精神力量。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的人,是大慈悲。这样舍生忘死的人甚至能够赢得对立一方的尊敬和帮助。

86、 岁月是一首无言泪流的歌。岁月无情也有情,更多的让人难以诉说,难于回味,难以搁置。岁月无声也有声,更多的让人几度感慨,几度忧伤,几度徘徊。

87、 常有人问:“人为什么不能自主?为什么如痴人任凭环境摆布、被命运安排呢?”师言:“只有凡夫才会被命运安排,圣人能安排自己的命运。如何安排命运呢?必须用信心、愿力及智慧,坚毅地破除烦恼恶念;如此,业力一转,就能解脱自在。”

88、 菩提心者,即是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之根本也。《大宝积经》卷三十六,菩萨藏会

89、 【禅语感悟】 妄想,又称为“妄念”。例如,我们早晨睁眼,脑子里不断想事情, 种种念头、种种幻想,公事私事、人是我非、历年的陈年往事就会像过电 影一样一幕一幕地过去,又像奔流不息的瀑布,没有一分一秒停止。心中 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事或物,那么妄念是很难被清除的。

90、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人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不负此生矣。《印光法师文钞·寄康继尧书》

91、  喜欢或者讨厌往往都没有理由,人心这东西有时就是这么奇 妙。有些人、有些事,可以瞬间让你愉悦安然,不由你不喜欢;有些 事有些人,可以顿时叫你不安狂躁,不由你不讨厌。何以如此?你能 说得清理由吗?正因为说不清,才迷恋、才回味、才不能自拔。世上 的人事本来平常,一颗心竟令其千回百转。

92、  凡事能保持低调,做到富而不奢,贵而不显,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使 你融人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使你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 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93、 心如莲花,人生才会一路芬芳。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我迈着平静的步伐,生活就是禅,在匆忙中活出一份超越的智慧,在那平凡中去走出一条人生的轨迹,动也是好,静也是好,宠辱不惊。拿也好,放也好,去留无意。

94、 发脾气对内对外都是烦恼,对内是指自己生烦恼,对外是指困扰他人。——证严法师

95、 有人问:“为何要持戒?”师言:“人之所以痛苦、惶恐不安,是因犯错的罪恶感所致。持戒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守正于日常生活中并形成规矩,自可避免犯错。”

96、 生命犹如一株花,我们时刻精心地对它照料:翻土、施肥、浇水、阳光、给氧……无论怎样,最终它仍然将会鲜花调落,茎叶干枯。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身体衰老、精神糊涂,最终面临死亡、离开人世。谁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大关,也改变不了无常的事实。

97、 年轻人常常沉迷于爱情,却往往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爱不是自私,而是奉献;爱不是染污,而是清净;爱不是狭隘,而是包容;爱不是冷漠,而是温暖;爱不是愚昧,而是智慧。有了真正的爱,婚姻就会幸福;有了真正的爱,家庭就会和睦;有了真正的爱,人生就会美满;有了真正的爱,前途就会光明。

98、 一切世间人,作罪事易,为福事难;一切学士,作福事易,为道事难;为道复易,解道者难;说道者易,行之者难。《五苦章句经》

99、 佛说:知足的心,就是富乐安稳的地方。知足的人,虽然睡在地上,也觉得安乐。不知足的人,虽然身处天堂,也不满意。不知足的人,虽然富有,内心却很贫穷。知足的人,虽然贫穷,内心却很富有。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