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很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冬至节的时候,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关于冬至节的美食,最有名的就是饺子和汤圆了。一起看看冬至节其他的美食吧。
冬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大的节气,也是往昔民间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大概在农历的十一月上中旬,公历约为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故称“短冬至”。民间呼为“冬节”或“大冬”,又叫“小年”。过了冬至,白昼时间渐长。如用日春测量,每日要长一分,所以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现将冬至节的食俗介绍如下:
祭祖宴
冬至日照例要祭祀祖先。《海虞风俗竹枝词》云:“历本查明短至逢,鸡家满击祖堂供,祭余堪作先生撰,材馆贫儿要赖冬”。祭祖仪式常在冬至前一天的冬至夜进行。
这天清晨,人们纷纷到菜场买菜。亲朋之间又各以食物相馈赠。提筐担盒,充斥街弄热闹异常。俗称之为“冬至盘”。所送礼品,大多为鸣、鸭、鱼、肉、干果、时令新果,小吃食,还有冬令的补品等。
是夜,家家备酒宴。已出嫁的女儿如在娘家,这天必须归丈夫家过节。家人以长幼为序向悬挂在间室的祖先遗容叩、拜。祭祖酒宴需待加过三次酒,香、烛燃毕才可撤下。然后,全家再重新摆上冬至夜饭的菜宴。
冬酿酒
冬至节家家必饮冬酿酒。因冬酿酒中加入桂花,故又称桂花冬酿酒。
冬酿酒色乳白,清澈、甜醇,还飘着朵朵金黄色的桂花,香气袭人、其味十分上口。就是不善饮酒者,也能喝冬酿酒。
现时,冬酿酒已形成工业化生产。各大酒厂,每至冬至节前后,便已酿制欣应时令的冬酿酒。只要冬酿酒上市,人‘们便排长队购买,十分受人欢迎。因为是一年一度,不是长年供应,所以有的人还愿意多买些,装入缸内慢慢品尝。
当然,现时冬酿酒的产量比先前增加了许多,但质量明显不如以往。比如水质就是一个问题。过去制酒要备水七天七夜,还浸入竹叶,事实上,现在办不到。水质将影响酒的风味和质量。作者曾建议过,是否可用现代科技来处理水质,’并将竹叶中有用成份提取出来作为添加剂酿制冬酿酒。这样,不就可在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创制出具有时代气息的高质量的冬酿酒了吗?
冬至饭
冬至饭分主食和副食二个部份,主食南方不吃米饭,而多食馄饨,冬至团,金银团;北方不吃馒头、包子。而多为馄饨,元宝水饺。副食主要是菜肴和汤羹。冬至节的菜肴除一般鸡鸭鱼肉之类的外,有几样菜是必须吃的,如红烧羊肉、冬笋、韭芽、南瓜菜等。
馄饨
南北方都有馄饨这一食俗,俗谓“冬至馄饨夏至面”。那么为什么我国南北方会有这一统一的食俗呢?按汉书记载:冬至这天开始便要白日一天长似一天,而黑夜一天短似一天。古人谓之冬至阳气起。而夏至则阴气起,故不贺。又曰:“世言馄饨是塞外浑氏屯氏为之。言殊穿凿。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之日必食。”原来,古人将馄饨寓意为天地浑沌之偶象而敬之、食之,才产生了我国汉族南北方共同的这一食俗。
馄饨的制法与水饺略相象,只是水饺皮面不加碱发面,呈圆形,馄饨皮面呈方形,并薄如纸。馄饨的形状也是不断演进的。旧时的馄饨(宋代之前)与水饺没有多大区别。而现时的馄饨形状与水饺区别就大了。馅芯则两者相同,一般有:猪肉虾仁、三鲜、白莱牛肉、韭菜馅、什锦馅等。
元宝水饺
水饺是我国北方较为普遍的主食。逢年过节,款待亲朋好友,都喜欢包饺子。然而,冬至节吃。水饺,还有一段由来:传说建安一带原来冬至日是吃面条的,可有一年冬至日,圣医张仲景突然看到穷苦人个个饿得面黄饥瘦,好多人把耳朵都冻坏了,心里非常难过。他来到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了一个医棚,请来了自己的弟子们,支起大锅,向穷人舍药,药名叫“祛寒娇耳汤”。这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熬好后,把羊肉和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粉作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娇耳”煮熟后,分给来吃药的人。每人一大碗汤,两只“娇耳”。吃过的人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起热。张仲景就这样热心为万家防治耳朵冻伤。后来,每到冬至这天,人们就仿“娇耳”的样子,做一种吃食称之为“饺耳”,也有地方叫“扁耳”、“扁食”、“汤面饺”。天长日久相沿成俗,甚至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就不会冻坏耳朵了。因此,到了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包佼子吃,以纪念圣医张仲景。
水饺的制作较方便,皮面、馅子一般都自己动手做。该芯拌好后,一边拱皮面,一边包饺子,趣味无穷。我国北方冬至食坟子还讲究“原汤化原食”,即饺子吃完后,每人需喝一碗煮饺子的汤,说是可以帮助消化。
冬至团
这是南方的冬至吃食。皮面用米粉制成(一般用七成糯米粉,三成梗米粉,用沸水拌和揉韧作皮面),馅芯多用萝卜丝。将萝卜去皮,刨成细丝,加入细盐、味精、葱油、葱花即成,包成后放至竹笼内。蒸熟便可食。它也是冬至祭祖不可缺少的吃食。
冬至团一般须热吃。一是冬至日天气十分寒冷,吃冷食不宜消化;二是热食风味好,嚼开馅芯,一包葱油,香味扑奔而来。加之萝卜丝柔白,葱花翠绿,色泽诱人。香、摇、肥、韧,风味实不一般。而冷却后,香味和韧劲均差,故以热食为好。
金银团
也是冬至节南方的吃食。金银团实为两种团子。一种白色似银,一种黄色似金,将两种团子放在一起,便称金银团,在冬至节讨个好口彩。金银团都是甜味。馅芯多为豆沙,银团为七成糯米粉,三成梗米粉,用沸水拌和揉韧做皮面,包入豆沙馅上笼蒸熟即成。
金银团可热食,也可冷食。因为金银团是甜味的,精可化食,因此冷食也无妨。当然,老人和孩子,还是热食为好。
南瓜菜
上面金银团中谈及了南瓜。现再谈谈冬至节的南瓜菜。
南瓜,又名番瓜、饭瓜、倭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芡生草本蔬菜。原产于我国南部及亚洲其他地区,历史极为悠久,种植面也相当广泛。南瓜在秋季便可摘采,但新上市的南瓜,性还“燥”,甜味、醇度还欠佳,一般只是作主食吃,如糯米南瓜粥等。作菜肴必须放存一段时间,使其甜味、醇度较佳。
所以一般农家收摘后均放入地窖收藏,如没有地窖也放在干燥、阴凉通风处。其实南瓜菜不只是冬至节的菜肴,有多余的南瓜,在冬季缺菜时节充作菜蔬,也是一种“就地取材”的饮食方式。南瓜的营养十分丰富、全面,可食部分多,含有蛋白质、搪、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案等多种营养。另外其医用价值也很高。多吃南瓜,具有镇喘、明目、消炎、止痛、减肥,治疗糖尿病等功效。南瓜籽炒熟后,是我国各族人民喜爱的一种炒货小吃。当然,旧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吃南瓜有这么多的好处,只是就地取材而已;而今天,作为一种饮食新民俗,我们要用科学作依据来提倡和正确引导。
炒南瓜丝
将南瓜刨皮去抓、籽、洗净,切成细丝,用盐略腌渍后沥去水份,倒入热油锅内(用植物油)编炒。因已腌渍无需再加盐,也不用放糖,待熟出锅时,加入切成细末的葱即成。此菜味鲜脆色又好,黄、绿相映。
鱼香南瓜条
将南瓜刨皮去抓、籽、洗净后切成小手指粗细的条。再把酱油、盐、醋、酒、糖、蒜头末、淀粉加汤(或水)放入碗内拌成汁。待油锅热(植物油)将南瓜条略炸片刻后捞出沥去油。锅中留底油,再投入细葱段、姜末、将炸过的南瓜条回锅略炒,倒入拌好的汁汤,待汁汤变稠,再翻炒即出锅。此为北方地区的作法,其色泽红亮、鲜嫩可口,有浓郁的鱼香味。
拔丝南瓜块
将已刨皮、去娜、籽的南瓜洗净,切成菱形小块,放入开水锅中略煮一会,取出后放入碗内晾凉,拍上干淀粉,再放入鸡蛋、面粉、水淀粉,用手调匀。
待油锅热后(植物油)将南瓜块故上蛋糊下锅炸至表面结壳,色呈淡黄色捞起,沥去油后,倒入锅内,撒上熟芝麻拌匀,起锅,装在有芝麻油的盘子里即可。拔丝南瓜多见于南方地区,色泽黄亮,酥脆香甜,牵丝不断。
红烧羊肉
冬至节食红烧羊肉,旧时多为北方食俗,现时南方也有见。红烧羊肉色泽红亮,汤汁稠粘,肉味酥烂,鲜香入味。一般将红烧羊肉盛在碗中,上面须撒上切成小段的蒜叶以增色增味。
此菜宜热吃,大多作冬至节主食的菜肴。
冬笋
顾名思义是冬天的笋,以区别于春笋。冬笋短而粗,春笋长而细。冬笋上市量极少,春笋上市量多,故而,冬笋的价格较为昂贵。旧时一般贫苦人家在冬至节也无法尝鲜。
由于冬笋价贵,故而冬笋的吃法也不同于春笋,一般都将其切成细丝、薄片与其他菜搭配炒着吃,如冬笋莽菜炒肉丝、笋片炒鱼片、笋丝炒雪菜等。冬笋色呈象牙,味极鲜美,比奋笋更鲜。任何菜中只要加入冬笋,都可起到增色添鲜的效果,这也是冬笋再贵也受人们青睐的原由。
韭芽
进入十一月冬韭芽上市,这是时令菜蔬。韭芽色呈淡黄,味清香,无论是与蔬菜,还是荤菜搭配均十分相宜。如:干丝炒韭芽、韭芽炒肉丝、韭芽炒腰花等。即便入汤,味也极佳。
冻豆腐
豆腐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在寒冬吃冻豆腐更是中国人的首创。它必然来自于民间的偶然发现可以说是严冬偶然和必然的产物,应归功于大自然的恩赐。
进入十二月,冬至起九,北风呼啸,将一块块雪白的豆腐置诸户外,经过一番彻骨之寒它便脱胎换骨,起了奇异的变化,变成蜂窝状,海绵体,老少皆宜,柔软爽口,别有一番滋味。
清代时,我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尊卑,到冬季,冻豆腐在民间普遍食之,并且还被文人雅士们所器重。清人王培荀在《听雨楼随笔》里描述四川一带制冻豆腐的状况:黄豆作腐,清溪每于冬至前后冻之坚冰,外结幻泡,望之如蜂房莲子,以供食单,“无腐相,亦无腐气,得味外味焉。”这段记载,较明确地告诉我们,旧时四川一带在冬至节前后,制作和食冻豆腐的情形。四川成都儒生曹九成虽家贫,常食青菜、冻豆腐,却写出了异常出色的咏《冻豆腐》诗;“腐尚难堪冻奈何,莹然早被雪霜后。自他有耀还生甲,泣釜何心更起窝。已分糜身调鼎去,敢辞彻骨受寒多。闺中欲奏厨刀绩,却下晶帘待素娥。”多么美妙的诗呀,突出豆腐被“冻”的形态,闺中摆上了佳肴(所谓佳肴即冻豆腐配)却还要放下晶帘,待那月中嫦娥同来享受,冻豆腐的美味使月宫九仙都情思人间哩!
旧时,天津一带的津门冻豆腐也很有名气,并且由来巳久,成为天津一带民间冬季家常餐桌的佳菜。《津门杂记》里记载了清诗人崔旭描述天津一带冻豆腐的一首诗,颇为生动形象:“获乳温柔不耐寒,凝霜冻块入朝餐。切来巧露蜂案密,煮出浑同羊肚看。彻骨玲珑堪下筋,嚼冰滋味恰登盘。黄韭白饭先生撰,正好冬厨饱冷官。”这首诗将冻豆腐的形状、滋味,以及食之快感,宜人之处,写得淋漓尽致。
从上面简略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旧时我国南北方,大约在冬至节前后开始制作和食用冻豆腐。南方也许要晚一点,因为冻豆腐的制作是天然的,必须天寒地冻,露天宿之才成。南方气候略温,一般要冬至起九九才开始寒冷所以略晚。
冻豆腐的制作极简单,将新鲜豆腐放入一个盛器内,(最好是浅口的,待冰冻后取出方便)最好先用清水将豆腐淋几遍,去掉豆腥味,然后再加清水,以淹没豆腐为限。傍晚时分,放到室外房檐下,露宿一夜。在冰天冻地的严冬季节,冻豆腐便自然制成。也有不加水的,但不加水的冻豆腐食之口味较老,不及加水的冻豆腐嫩香。
冻耳腐吃法多样,能煮、烧、入汤莫,入暖锅,还可与红烧菜肴同煮。
烧、煮冻豆腐乡只需将冻豆腐切成5分厚的片状,控去水份,在油锅中煎至两面呈金黄色捞起,沥去油后回锅,加入酱油,盐、大蒜叶段烧煮,起锅时加入少许辣酱,其味极佳。民间有谚语云:“冬吃豆腐,打耳光也不放。”还有“豆腐不煞馋,就靠辣和咸。”冻豆腐要趁热吃,又热又辣又咸,滋味无穷。所以民间又有热豆腐烫煞养媳妇(养媳妇即为旧时童养媳)。
入汤羹、入暖锅的冻豆腐大多也切片,也有切成小块的,待汤汁煮沸后加入,随吃随蘸调料即可。调料可根据各自的口味,随心所欲地调制。这种吃法,比较清淡,可品尝到冻豆腐的原味真谛,也别具一格。另外冻豆腐还可与猪肉同煮或炒雪菜笋片等,就不一一例举了。冻豆腐取之容易,食之美味,配之广宜,是至今深受人们欢迎的好菜。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现时食冻豆腐便不局限于冬季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尝到,只要将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随时随地可制作冻豆腐,即便是挥汗如雨,豆腐最易变质的夏季,我们也可自制冻豆腐。这可就要感谢现代科技对人类的恩泽了。
烤红薯
进入冬至,我国南北方都有吃烤红薯的食俗。尽管寒风朔朔,在街头巷尾,总有烤红薯的烘炉。炉火正旺,烤红薯的香味飘洒在寒冬的朔风里,十分诱人。
烤红薯是北方的称呼,南方称烘山芋,也有地方称烤地瓜,这是因为红薯本身有多种称呼之故。
烤红薯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掌握火候。将红薯放入烘炉周壁,中间的火势太旺、太小都不合适,太旺会烤焦,太小又不熟。所以这里还是有技巧的。
烘烤得当的红薯,皮焦里烫,外香里甜。剥开外皮,一股热气直冲,烫得让人难以上口,非得用嘴吹几下才行。可以想象,在寒冬里咬上一只又烫又甜的烤红薯,热身暖肚,加之红薯淀粉含里高,在冬季给人们增加热最,的确是一种好吃食。至今烤红薯仍停留在传统的加工技艺上,而人们偏偏就喜爱这一点。如果用一个电烤箱,微波炉之类的,也许就不一定那么诱人了。
药粥
药粥与冬糖一样,是旧时人们滋补身体的一种食疗食物。一般都从冬至这天开始吃,一直吃到立春为止,补一个冬季。
药粥的滋补,主要是中医中药的“药食同源”原则所推广的食疗方法。自古以来我国中医中药十分重视药粥的滋补和疗效功能。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医学、文学,史籍、地方志等文献中记载的药粥方剂多达一千多种。其中既有单味,也有复味;既有全素,也有荤素搭配;既有防治疾病的,也有养生延年的。是我国中医中药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现介绍几例民间家常的冬令药粥。
红枣粥
取红枣与糯米(北方称江米,药粥的米,最好取糯米,糯米韧而性温耐补。)同煮,不仅香甜可口,且有补脾益胃,养心安神功效。冬令滋补对体质衰弱,病后体虚,气血两亏,营养不良,贫血等都有辅助作用。
萝卜粥
取新鲜萝卜洗净切碎或捣成汁,同糯米煮粥。萝卜粥具有化痰止咳、消食利隔的功效。对老年慢性气管炎、咳喘多痰、胸隔满闷、食积饱胀以及老年性糖尿病都有效用。
羊肉粥
取新鲜精羊肉洗净切块,同适量糯米及少许食盐煮粥。羊肉粥具有益气血、补虚损,暖脾胃的功效。尤其对阳气不足、气血亏损、体质夜弱、中虚反胃、恶寒怕冷、腰膝酸软等中老年者更为合适。一般作早晚餐或上午下午的点心。一定要温热吃。如对羊膻气不太适应,可先将羊肉和萝卜同煮一下,去掉萝卜和水,再煮羊肉粥,膻味即可去除。但须注意,服食羊肉粥的同时忌服配有半夏或菖蒲的中药。
冰糖葫芦
为北方冬令小吃食,以北京为最多,是我们中国人的独创。原先冰糖葫芦是冬季应节的吃食。它是冬至节、过年节、春节时带有吉祥意味的供品,同时又是一种人们互相在节日间馈赠的礼品,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冬令小吃食了。现时,北京街头所见的冰糖葫芦已不局限在冬季了,说明其更为普遍,时令性也更宽。
冰搪葫芦的历史甚为悠久,在宋代的一些有关书精中已能见到记载,但真正始于何时,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佐证的,即现今冰糖葫芦的形态和工艺,似乎与传统的没有什么两样。旧时,卖糖锣的小摊贩,同时出督冰搪葫芦,一根细竹扦,插上5只红殷殷,油光光,晶莹莹的冰搪葫芦,煞是好看,孩子难以逃脱诱惑,尝一口,甜津津,酸溜溜,百味爽口。
现时,北京街头见卖的冰糖葫芦,都为手工制作,从生产到销售直至产品形态,基本上都保持着传统的特色,这也是一绝。即便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科技未必,也不必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让人们在大千世界中见到一点祖宗的影子、乡土的气息、手工的灵气。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这是一种从华归朴的反思,很令人回味。往往一道家乡的土产、土点、竞能勾起人们思家思国的恋情,便是这个道理。所以对传统的节令食品,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绝不能一味反对或一味继承,而要古为今用,使之留存、创新、发展和继承。
萨其马
是一道小吃食,其名虽是满族的,但创制者都是汉族人,并且诞生在广州。是我国冬季较为突出的时令吃食。
清朝,有一位姓萨的满族将军,爱骑马狩猎,还爱吃点心。他从京城调防到了广州。广州四季如春,没有冬季,但他仍照常外出狩猎。每次外出总叫厨师准备点心,还要经常变换花样。厨师的手艺再好也有个尽头,有时不免重复,萨将军很不高兴。
有一天,萨将军临行前吩咐,今天的点心一定要有新花样,要不然就走吧。一句话吓得厨师心惊胆颤。常言说:急中生智。一位厨师想到前些日子在街上看到的一种圆盘形的圆饼,上面放了些蛋糊,黄花花的,样子不错,何不把街上的这位广州厨师请来一试呢?他们说动了这位厨师,进得萨府帮做点心。谁知正在这时,萨将军已派人来催要点心了。厨师心里一急,一虚,原想多放些蛋,味道更好些,谁知一炸,面皮都炸碎了。广州师傅急得浑身出汗,只好把那些炸碎的面皮拌上白糖,揉和在一起,压压扁,切成方块送去,然后转身就溜了。在场的厨师也急得准备丢饭碗。心想,这个爱骑马的萨将军害得我们好苦,真想杀了他才解恨。心里想着,嘴里不由自主地叨叨:“杀那个骑马的,杀那个骑马的。”谁知,这时萨将军已回府,他尝了刚才送去的点心,大加称赞,急问这点心叫什么名字,厨师们个个惊魂未定,脱口而出“杀骑马的I”萨将军又接着说:‘好犷萨骑马,好“连声称赞。就这样,”萨其马“便传开了,不过如今叫成了”萨其马“。后来,萨将军调回京城,又将萨其马带到了京城。于是萨其马成了北京的小吃食,在广州反而不见了。
冬舂米
旧时,进入冬季后农奉空闲,加之天气寒冷,野外无法作业,南方农家便乘此在室内舂米,以作一年之储粮,称之冬舂米。舂米时,几户,或一村人聚一处,用石臼、木春舂米。
这种习俗可反映出我国农业上自作自给的小农经济缩影。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习俗在汉民族地区已不见,而在深山老林的少数民族地区,还可见到。作者1987年去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镇远乡。在离乡数百公里的深山老林的侗族、苗族聚居地,还见到使用这种古老的舂米工具。
风干孛荠
孛荠九月上市为秋孛荠,十月以后止市的称冬孛荠。冬孛荠量小,但甜醇可口。农家喜欢将冬孛荠风干后而食用。
小结:冬至的时候,北方一般都会吃饺子,在南方的话通常都会吃汤圆,但是除了这些以外,在中国各地还有好多的冬至节美食。
你可能还喜欢:
揭秘中国冬至节为何要吃饺子
冬至节谚语 关于冬至的民间谚语
冬至节为什么吃汤圆 有什么寓意
冬至节要吃什么 带你领略各地冬至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