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两天,偷懒两天,车子被小偷砸了,报了警,发现老家的刑侦警察小哥还挺帅的。
今天晚上继续整理以前的日记,发现可以发表的不多,大多是三两句话写写当时的心情啥的。一直到下面这篇小故事,写于2012年10月31日昆明至南昌的火车上,《陌生的爱人》。
火车顺着一双铁轨通向既定的目的地,杂乱无章的风景在车窗外连续地滑过,车里的人不少。三三两两的一伙人聊着天南地北的话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口音。如果只是少数的几个人在你的周围叽叽喳喳地说话,你会觉得很吵,很心烦。每每想到某处,注意力就不受控制地向他们所讨论的话题偏移。一旦身边说话的人多了,反倒觉得安静,杂七杂八的语言,五花八门的话题全部融合在一起,除非刻意,否则你无法听清单一的完整内容。这安静的嘈杂成了背景,再也不能打断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再加上广播里凌驾于所有声音之上的音乐,整个环境非常惬意。
沉浸于思海,两个形象凸显在眼前。
一男一女,一般的青春年少。无论是外貌,出身,性格还是爱好,他们都很配,所谓的天生一对。世界很小,他们生活在同一个不大不小的都市里,很多次的擦肩而过,在步行街上,在花园,在广场上,或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世界也很大,多少次的相向而行,都没有让他们像言情小说里的故事那般,碰撞出火花。几年后他们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却分在了不同的班级。两个人都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特质。他们学习优秀,生活朴实而传统,很快在各自的班级里脱颖而出。他们成了学校里诸多异性向往交往的对象,他们面对他人的表白同样的不为所动。他们成了同校男男女女间闲谈最多的话题。不可避免,他们知道了对方的存在,知道了对方的姓名和故事。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是在一次大型公开课上。两人在走道里相遇,不需要他人介绍,他们一眼就认出了彼此。相视而笑,并肩齐行,简单的聊了几句,进了教室,他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桌位。简单的寒暄并没有给他们往后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变。他们各自维持自己的生活轨道,没有任何一方主动地向对方靠拢。大学三年后,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三年中他们没有太多的朋友,异性的朋友更是少得可怜。他们都不曾恋爱过,大学生活唯一的印证就是一张张奖状和一本本翻的破旧的书本。
毕业后的他们各自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工作的地方在同一个大都市。坐着同一班火车来回于相同的两个城市之间,他们不再相遇。多年后的今天,在这节车厢里,他们相遇了,同排,邻座,就在我面前。流水般的岁月,剥蚀了他们的青春灵动,与脱俗的气质。
他身为人夫,她身为人母。他们已经普普通通,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他们不能区别于芸芸大众。他认不出她,她也没有认出他。
长途的旅行,太过枯燥,他们开始一搭没一搭地聊天,知悉对方的经历之后,他们惊讶于两人生活经历的相似之处竟如此之多。他们的过往,像两条平行的铁轨,方向一致,路线一致,却永不能相交。投机之下,他们互问姓名,熟悉的名字瞬间唤起脑海中封存已久的记忆。
“原来是你!”,异口同声。
说来奇怪,这些年他们忘记了很多事情,有小时候的玩伴,有同桌的同学,有同寝室的室友。可是他们偏偏记住了仅仅只有几次交集的对方,对方的姓名,对方当年的身影。他们越谈越投机,话题涉及各个方面,生活、工作、人生追求、梦想憧憬,他们相谈甚欢,忘乎所以,仿佛是相知多年的好友;又像是时光回归,回到了他们的青春年少,正并排坐在学校操场的台阶上相互倾述。
车笛长鸣,到站了。
两人提着各自的行李,齐步走出车门。相视一笑,眼神不似年少时的清澈,但笑容依旧纯真质朴。挥一挥手,两人一南一北涌入人潮,踏上各自回家的路。
忽而想起应该留下对方的电话号码,再回首,人海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