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000字

阿富汗,一个位于亚洲心脏位置的国家。在我的印象中,它混乱,它痛苦,所以当卡勒德·胡赛尼在书的前半部分将一个在风筝下追逐欢笑的美好国家呈现到我面前时,我猝不及防地被动接受了它。“阿富汗”这个词的本义就是普什图人聚集的地方,所有哈扎拉人在此都只能沦为奴隶,但当“为你,千千万万遍”这话一出,一切关乎“爱”的善意就在这片国土上释放,所有的黑暗压迫都变得美好。

该书围绕阿米尔与哈桑(前者是普什图人,后者是哈扎拉人)展开,打小他们就是一个屋檐下长大的“兄弟”,只不过阿米尔是社会承认的、合法的兄,而哈桑是没有名分、没有特权的弟。如有预见性一般,阿米尔说出的第一个词是“爸爸”,哈桑说出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而后所发生的一切都早已在这些字眼里埋下根源。

为了阿米尔,哈桑愿意吃泥巴来展示他的忠诚,宁愿被人殴打也不愿放弃为阿米尔追来的风筝,宁愿承认他偷了阿米尔的东西也要捍卫阿米尔的荣誉,宁愿为了守卫阿米尔家的房子而死也不愿让塔利班强占;反观阿米尔,为了赢得父亲的爱,捉弄忠诚的哈桑,看见哈桑被殴打却无所作为,栽赃哈桑偷了他的东西……

无论是普什图人与哈扎拉人之间的不公,还是塔利班、苏联、美国对阿富汗的蹂躏,都在为哈桑的“为你,千千万万遍”与阿米尔的“你要让我拿你怎么办”这条主线衬托。阿米尔有罪,但“当罪行导致了善行,那就是最大的救赎”,在阿米尔将哈桑的遗子索拉博从塔利班的手中救出来时,他便走上了“成为好人的路”。救赎并非不归路,故事的结局定格在阿米尔为索拉博追风筝时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当我读到此时,我忘却了他的欺骗与背叛,我想,阿米尔终于追到了哈桑早已追到的风筝,无论它代表着什么。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它代表着世间一切与美好沾边的字眼:也许是夸父追逐的太阳,黄香扇枕温衾的孝顺,秦叔宝两肋插刀的义气,也许是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忠诚,董存瑞舍生炸碉堡的爱国,人民子弟兵冒险救灾的无私……为了所爱的人,千千万万遍。

你可以想象这是一段坚如磐石的友谊,如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你可以想象这是一段无法割舍的亲情,如陈可辛导演的《三分钟》;你可以想象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如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为你,千千万万遍”将最美好的记忆完美地浓缩起来,如同浓墨重彩的一笔,涂抹在我们的生活画布上,闪闪发亮。

如今,随着长春长生疫苗事件、香港暴徒乱港事件、无锡高架侧翻事件等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新闻爆出,人们心中的桃花源逐渐瓦解,此刻《追风筝的人》中所弘扬的善对洗涤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风筝的线是那么的脆弱,因而断线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正如这个社会多多少少存在的阴暗面。尽管如此,风筝翱翔于天际时明净美好的样子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追逐,追逐出越来越大的阳光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不管那意味着什么,都应勇敢地追,哪怕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蕴含着读者对听者饱满得止不住往外冒的深情,如果是你,为了那个让你同时拥有软肋与铠甲的人,你敢不敢说,又敢不敢尽全力地履行那“千千万万”遍?(付淇琳)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