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读后感1000字

  金锁,黄金枷锁的简称。

  其实,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七巧的境遇不算太差,家里开了麻油店,虽不是大富之家,但至少衣食无忧;人又生得标致,不乏爱慕者;兼之久在市井,虽然未曾读书不懂得大规矩,但也绝对不是对外界世界懵懂不知的小女子。

  这样的七巧,在面对自己婚姻的时候,其实可以有许多的选择。对于最后嫁入姜家的原因,书中并未提及,可是通过后续七巧与兄嫂的对话可知,婚姻一事,似乎并非兄嫂强逼。因此推断,在这件事情上,七巧至少是不反对的。

  据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所记,小说中的姜公馆其实是李鸿章的次子李经述家。在门第观念尚重的年代,七巧这样一个小康之家的市井女子嫁入深宅大户的姜家,必是有一定缘由的。因此婚前,七巧未必不知道未来丈夫是个多病之躯,只是可能她没有想到,一生是如此的漫长,在没有感情基础的条件下,姜家优越的家境带给她的除了奢华的吃穿用度之外,还有漫长到让人无望甚至绝望的生活。

  婚后的曹七巧,已经不需要为衣食住行担忧,也有了一子一女,婆婆虽然“零零碎碎让她有些苦头吃”,但是想一想婆媳之间天然的敌对关系,没有明目张胆地撕逼已经是不错了,妯娌姑嫂之间虽然只是“塑料姐妹花”,但书中也没写到有人给她公开“使绊子”,放在宫斗剧中,这似乎是妥妥的“人生赢家”标配:嫁入豪门,生儿育女,地位稳固,衣食无忧。

  可是七巧仍然不快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从低到高的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姜家,她似乎获得不了生理需要以外的需要,甚至就连生理需要,在她看来也是非常不完美的,尽管这种不完美其实是当初她嫁入姜家契约的一部分,试想,如果姜家二少爷貌端体健,又怎么会娶七巧?

  七巧迫切地需要一种被认同感和存在感,因此她尖锐刻薄,与未出阁的小姑子和妯娌开不合时宜的玩笑,对哥嫂一边抱怨一边资助,对小叔子暗生情愫,对周围的一切都敏感而尖刻,既怀着敌意又渴望被接纳,一边是顾影自怜,一边是像刺猬一样竖起了全身的锋芒,对每一个走近的人都针锋相对。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于是最后七巧把目光对准了自己的一对儿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孩子来说,在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时候,父母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说现在“家风”很重要的原因。七巧是个从来不会去内省的人,她把一切都归结于周围环境和旁人的错误,并且在自我的固执中越来越偏激,因此,她看不得儿子儿媳伉俪情深,把儿媳折磨至死;看不得女儿在别人的关爱下越来越美好,扼杀了女儿的爱情。

  此时的七巧,已经不单纯是尖酸刻薄,而是偏激执着了,她执着于自己的悲苦和黑暗,不容许一丁点光透漏进来,也用自己强大的气场影响着身边至亲的儿女,不容许他们的生命中有着不属于曹七巧的光芒。

  最后的最后,曹七巧这个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姑娘,终于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偏执的疯子。

  这样的曹七巧,又可恨又可怜。

  如果,她可以懂得一些自我建设,如果,她的心里有那么一点两点的光芒,其实她可以生活得更加丰富、丰盈一些的。

  就算外界不能改变的东西那么多,至少,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的。

  心念一变,世界也就变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