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心得体会1500字

  认真的阅读完《梁家河》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匪浅,为之震撼。使我更清楚地了解到那个年代知青下乡的社会背景,以及他们对中国发展壮大产生的巨大影响。我深刻体会到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里的磨难和农村生活的艰苦。这几年的知青岁月也坚定了习总书记在全国开展脱贫攻坚的决心,他一心为党、为国、为民的崇高情操与境界,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与拥护。

  1968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广大青年学子为了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开始了一段浩浩荡荡、席卷全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这场政治运动,是那个年代无法回避和逆转的社会潮流。当年每一个知青虽然个人具体情况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际遇,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上山下乡这段经历对那一代知青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处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认真的思考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如何学习,如何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如何树立群众意识,如何下基层,进乡村,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磨砺思想,锤炼意志,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等。

  《梁家河》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书中讲述了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这本书分为《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章节、34篇文章讲述了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回到阔别了40年的梁家河村的事情,折射出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里经受的艰难与磨砺,奋斗与坚守,读完这本书,我理解到书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诠释着实事求是、无私奉献,下面,我来分享以下感受: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用好心办好事。当年习总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十分恶劣。习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要有吃苦耐劳,不畏艰辛,敢于挑战自己的精神。在梁家河,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不适应农村的艰苦环境到习惯了一身泥土和粗茶淡饭,是处处留心百姓的困苦,处处用心为百姓办实事的,他留心到了村民生活和劳动中的不便,用尽心思办成了陕北也是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打了一口甜水井,相继又办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菜园”,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村民的难题和困扰,也正是这份留心和用心,让他和村民们日渐水乳交融。梁家河的农民养育过他,保护过他,在这里他也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最后,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要懂得无私奉献。比起国家利益,个人的苦难和利益又算得了什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康和幸福放弃个人利益,为人类的和谐、和睦、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梁家河插队时期的,为了人民的幸福,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即使他的家庭受到迫害,即使不能和亲人相见,即使生活艰苦难耐,他都从来没有产生怨言,从来没有停止向党靠近,从来没有动摇对党的信念。

  通过阅读《梁家河》这本书,习总书记的理想信念不断激励着我,使我更加有勇气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生活中的坎坷,让我更有信心来面对各种困难。相信它也必将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不忘初心,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懈奋进。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