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心得体会8000字

  无意中的一次阅读,我便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翻开《梁家河》第一页,便看到了主席的这样一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抱着对这本书所讲述内容的好奇,抱着“有什么大学问”的疑惑,我跟着梁家河走进主席的知青生活。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在离开了梁家河40年后,习主席却依旧能叫出村民的名字,清楚的记得每个村民家里的情况,每位村民的小名。

  习主席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他教了我做什么。”亲切地和“小伙伴们”拉着家常:“靠什么收入,平时吃什么,日子过得怎样?”“小伙伴们”告诉:“现在光景好了,平时吃的都是白面,大米和肉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听后露出舒心的笑容,放下了心。

  在梁家河的7年中,带领着村民建铁业社,挖沼气,带领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而村民们也用他们敦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熏陶着他的心灵。在的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把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交织起来的绵绵深情。

  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这是的知青岁月,使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并触摸到了一片真实的乡土。正如所说的“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

  陕北的农民醒的早,清晨里6点就上山劳动,这样的工作强度让初到梁家河的感到震撼。干活从不“撒奸儿”,社员梁新荣回忆起在基建队干活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他是真能干呢,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腰里系一根点炮时用过的导火索,没有一点儿书生架子。”乡村社会是淳朴的,农民们能吃苦,不“撒奸儿”,人实在,在这样的环境里被熏陶了7年的时间,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实在的梁家河人。

  我们走在阳光路上,这阳光之路是梁家河人在改革开放之后靠自己拼搏出的繁荣之路——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不再为吃穿而发愁,家家户户都能有余粮。山绿了,水也清了,天更蓝了。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梦想。梁家河正破浪扬帆,驶向更美好的未来!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