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想1000字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44年,1946年完成。

  这是他在困顿之中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年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

  《围城》所包含的含义绝不是一般爱情小说所能比拟的。

  初看《围城》简介写到:“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刚开始看到这样的介绍,我猜想的《围城》应该是有着四合院一样的城池包围着的人们的生活,就是所谓围起来的城市。

  但实际上却截然不同,故事是围绕着方鸿渐这一主人公展开的。

  我感觉在我看过的小说中,他是个“反面教材”。

  他的禁不住诱惑:在回国船上与鲍小姐谈情说爱,况且鲍小姐已有未婚夫;

  他的爱慕虚荣:为了博取岳父和父亲的满意而购买假文凭欺骗老人家;

  他的懦弱无能:明知道苏小姐爱慕自己却又对她的表妹一见倾心……

  我觉得他并不优秀又缺少主见。

  相同的,优秀的人是苏文纨,我同大部分人的观点一样,好奇苏文纨为什么会喜欢方鸿渐,而却看不到真正优秀的赵辛楣。

  这种特别的人物设定应该是有特别的用意,虽然我还是不能领悟到。

  怀着半懂不懂的心思,我继续看完了《围城》。

  说实话,我不是很懂这本书,我也没有懂得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人,是什么样的一些人……

  相比起来,我更喜欢余华的《活着》,富贵的一生教会我们做人的机遇和道理,文章也通俗易懂。

  又比如像《围城》里写鲍小姐的一段话: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人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刚开始会觉得,为什么一句简单的话要牵引这么多人,越到后面才越知道,笑的背后,其实是在讽刺鲍小姐的不学无术。

  文中很多地方都是用这种讽刺的手法,作者宁愿浪费大量笔墨也要表达的亦是这种效果。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做人应该有原则,应用正当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像方鸿渐那样,一味满足,努力的过程是快乐的。

  性格决定命运,我想是这样的,你的性格注定了你的人缘,注定了你的思想,注定了你以后的发展。

  方鸿渐,他虽善良,但懦弱,缺乏原则,甚至可以说玩世不恭,也因此,使他深陷一层接一层的《围城》。

  所以,告诉自己,人只有不被束缚才可以自由地追寻梦。

  这本看似爱情小说实则充满人性化的《围城》读完以后,虽然不是很懂但收获颇多。(唐助莉)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