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读后感2000字
《在路上》这本书是美国垮掉派作家的代言人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品,也可以算是他的成名作品。这是根据作者七年的旅行,即他的真实经历所改编完成的。
为了看这本书,我还专门去了解了书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故事大概是发生在二战后的美国,在国家政策的时代高压下,美国青少年对于自身的极度迷茫。以及他们对于自由和挣脱束缚的极度渴望。他们渴望打破世俗,寻找自由,寻找心灵的栖息地。这本书,作者想要表达的绝不是一个人和一场看起来似乎过度荒诞的青年人的放纵之旅。他更想表现出来的是那一代人的迷茫,孤独和心灵的无处安放。还有那个时代,垮掉一代的真实生活现状。
书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的好友迪安也是那个让作者踏上旅途的人。迪安是一个浪荡子,他做着那些让人难以忍受的事。他没有工作,爱说粗话,他说谎成性,他吸毒,嫖妓,偷窃,不负责任…他在纵情声色中完完全全的失去了自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受到了众人的追捧,每一次只要他出场,他便是众人的聚焦点,他甚至成了他们心中的圣人。所有人都喜欢他,甚至男人,都喜欢他,所有人都愿意跟着他。不禁让人思考,这难道不是他们这一代对于人生和未来的迷茫吗?迪安做的那些事则是对于社会的控诉,以及对于传统的道德思想的反抗。他们在那个时代,是离经叛道。但是他们一直在路上,他们或许也像停下来,但是,那个迷茫而躁动的心却仍然还在四处流浪。
作者跟着迪安开着车和另一位女主人公跨越几千里。作者说他很喜欢迪安,从他身上,他才算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人。像迪安这种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也是最能够体现这个社会的人。作者也从迪安的身上获得了写作灵感。
迪安的父亲是个患有精神病的理发匠,迪安在旅途中时常提及要寻找自己的父亲。大多时候,他都是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中,酒,疯狂的音乐,过度放纵的性。但是,每每当他失意或者在狂欢过后感到孤独时,他便会想起自己的父亲。父亲在文中对于迪安来说,应该是家,是一种归属感的存在。
只可惜。迪安最终也没有找到他的父亲,他也没有找到自己内心的归属。
书中,迪安,作者以及众多的男性角色似乎是主角,而众多的女性也是文中极其重要的。正是因为这些女性角色的刻画,才使得男角色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玛丽露是书中作者描写的最多的女性人物。这是一个美丽,热情奔放的人,但是,也是一个危险的人,然而这种人又好像是所有的男人最喜欢的,她参与了男人们的旅行。她以一种过分放纵的方式生活,不管对于性,还是生活,都是如此。她被人称为“婊子”,她在迪安与卡米尔结婚之后仍然与他纠缠不清,失去了女性的贞操,作者表现出了对于她,以及这类女性的轻视,同时也还有同情。迪安的妻子卡米尔是一个美丽大气的人,她的身上表现出来的是迪安所不具有的对于家庭的责任。她认真的对待一段感情,一个家庭,她在医院做护士养活家庭,她对迪安很温柔,想给他一个家。但是当她知道迪安永远都不可能会停下来,当她对于这段爱情彻底绝望时,她选择了放弃,她靠自己的能力去承当起来一个家庭的重任。
这两个女性都是迪安人生中重要的人,她们的描写也让迪安的形象更为深刻。
我在看书时总在想,为什么,迪安总是停不下来呢?当他有了家庭,甚至是有了孩子以后,他还是那个他,还是那个浪荡子,还是跟无数的女人纠缠不清。他说过,他也想安顿下来,他有时候也很恨自己,他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在说谎。他结婚之后,看起来好像是有了一个家。只是,他的心始终还没有找到一个家,他的心还漂泊在外,所以他还是一个意义上的流浪者。在读完书后,我其实对于迪安这个人物,更多的感受是同情。一个,没有家的人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去追寻着心中的自由,但是,这所有的追求又好像只是去为了追寻一个安定。他们一直生活在无尽的迷茫中,不知道自己做什么,也不知道想要什么。就这样,他们在路上,去流浪。
心灵的居无定所是痛苦的,甚于心灵痛苦的百倍、千倍。
文章结尾,作者这样描述“于是,在美国太阳下了山,我坐在河边破旧的码头上,望着新泽西上空的长天,心里琢磨那片一直绵延到西海岸的广袤的原始土地,那条没完没了的路,一切怀有梦想的人们,我知道这时候的衣阿华州允许孩子哭喊的地方,一定有孩子在哭喊,我知道今夜可以看到许多星星,你知不知道熊星座就是上帝?今夜金星一定低垂,在祝福大地的黑夜完全降临之前,把它的闪闪光点撒落在草原上,使所有的河流变得暗淡,笼罩了山峰,掩盖了海岸,除了衰老以外,谁都不知道谁的遭遇,这时候我想起了迪安·莫里亚蒂,我甚至想起了我们永远没有找到的老迪安·莫里亚蒂,我真想迪安·莫里亚蒂。”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在事件发生的许久之后了,他说他十分想念迪安,这或许是他对那个一直在路上的记忆中的年轻人,还有那一段时光的缅怀吧。作者的故事似乎有了结局,只是那个人的结局又该如何呢?
无根的人从来都不知该去往何处,迷茫的心也一直居无定所。(罗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