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还存在着一个全国唯一完好保存的仡佬民族文化村,时至今日,务川还保留着近千年前的冶炼丹砂的遗址和民间开采炼丹的传统。
务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隋代以前,中央未在务川地区设置专门的行政区划进行管辖,只以其地另属他郡县进行间接地羁縻统治。隋代以后,历代中央王朝始在该地划分行政区划以管理其地。
春秋战国时期,务川地区先属巴蜀,后属楚黔中地,再属秦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在今沿河县城东岸置务川县,属庸州;旋废,属巴东郡。
公元599年(开皇十九年),招慰蜇僚奉诏置务川县。
到了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黔州的招慰使认为务川县是当时的一个要路,于是申请设置郡。
三年后,也就是武德四年,在这个地方设置了务川郡,后来就改名为务州。
又到了公元630年,又把务州改为思州。
公元1107年(北宋徽宗大观元年),土著首领田佑恭愿为王民,率地归附。
政和八年(1118)复置思州,移思州治于务川县都濡故地,即今务川县城。
元至元十五年(1278),知思州军州事田谨贤以地归附,元统治者在思州地区置万户府,任命田氏为地方最高长官。
后改置思州军民安抚司,隶湖广行省,领镇远州、婺川县并楠木洞长官司六十六,进行统治。
明洪武五年(1372),以婺川县属思南宣慰司。
永乐十一年(1413)改土归流,废两宣慰司,设置流官,以其地属思南府。清代仍属思南府。民国沿为婺川县,先后属镇远道、第六行政督察区。
建国以后,一直到了1959年3月16日, 这时的“婺川县”,经过国务院的批准,正式改名为“务川县”。
到了1986年8月国家决定撤销务川县,设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探寻仡佬族的起源,这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了。现在的学界主要有这么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认为仡佬族应该起源于古代的百蹼,百蹼又经过了僚人演变,最后形成了讫佬族。
还有一种观点,是认为从讫佬族是从新石器时代起,东南地区的越人迁入西南地区后,和当地的土著进行了融合,然后形成了当时的夜郎国中的主要人群,最后才演变成后来的讫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