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冬奥钞兑换封盘。昨天,人行公布了本次冬奥钞的兑换数据,兑换量1亿零330万套,预约量的兑换率75%,实际总量的兑换率51.6%,因为还有一些地区因为疫情延后兑换如陕西、黑龙江、浙江的个别市,我差不多按平均比例来推算,因为疫情延后的地市后期将还有600万套附近的冬奥钞出来,那就是实际最后的兑换率将会在1.1亿对附近。
本次冬奥钞的兑换大家发现没,和建党纪念币时候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别,那就是没有一个省全省延后兑换,而实施了更为弹性的部分地市延后,这也符合了目前的抗疫政策。
这样看来,也就是后期延后兑换出来的量并不多,冲击力会相对的小。
从兑换总量来说,冬奥钞的量已经小于70钞,从目前的价格看,总体不如70钞时候,散钞标十价格不如70钞同时期,大多数靓号价格不如70钞同时期,但部分靓号价格远超了70钞时候。
虽然兑换率和兑换总量目前看起来对冬奥钞比较的有利,但价格这几天走的还是相对疲软,主要还是受到弃约弃兑的这9000万套冬奥钞的潜在影响。
目前谁也不敢保证这后期9000万套冬奥钞会不会再次投放,我认为是五五开的一个可能性,当然我个人偏向于是不会再次的进行投放,主要原因是目前这个量这个市场价是比较的合适,市场出现适当的溢价,不但没有产生回存,而且大家也基本上能接受。
就算一开始人行发行1.2亿套冬奥钞,市场也不会出现特别大的爆炒,这个总的上亿的体量摆在那里,但溢价应该会逼近70钞,如果大家认为百分之几十的溢价就算爆炒,那也无话可说了。但就算目前发行量为2亿,超级靓号还是控制不住的被爆炒,超级靓号被爆炒并不是收藏圈行为,而是场外资金行为,这一类资金是盲目性,冲动性,不理性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资金,也是不会影响整体盘面价格的一个分支。
为啥我个人倾向于不会再次投放这将近一个亿套的冬奥钞,主要还是这个剩余体量太大,如果仅剩几百万套,进行清库很不错,大家的热情也会很高,这个接近一个亿的体量出来的话,会直接击沉目前仅剩的一点溢价。
当然有人会说,印出来的纪念钞,发不完进行封存甚至销毁是浪费钱,肯定会继续投放,然后投放后面值了回存了销毁了,又会说国家不在乎这点钱,所以,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当然如果再次投放,也并不会全部回存,而仅仅会在到了面值会出现少量的回存现在。
本次冬奥钞的兑换都需要登记号码,如果再次投放肯定也是需要如此操作,同样,回存也是会如此进行,这个工作量比以往纪念钞的兑换增加了很多。
从最基础的核心来看,进不进二次投放,归根结底是财富分配走向的关系,我做了比方:
人行不再进行二次投放,后期1.1亿套冬奥钞的散钞、标十价格如果和目前70钞一致的话67元附近,综合靓号等等,按平均69一套计算,也即是76亿附近市值,而兑换面值44亿,也就是有32亿的溢价财富是留在的民间。
而如果人行继续进行二次投放,市场价到了面值附近,我们按二次投放不完以及有回存的出现量估计2000万套的话,那就是1.8亿套,那就是兑换面值到了72亿,而市场价值可能就一些标百靓号略有溢价,那也是很小的一块,算综合市价也在76亿附近的话,也就是留在民间溢价值4亿。
同样76亿的市值,核心就是将近30亿财富去向的问题。一个是留在了国家,一个是留在了民间。
当然这是死账,活账会更多,经济的活跃度和钞票的流转速度成正比,经典的费雪方程式:MV=PT,V就是指货币的流通速度,同样钱币市场的好坏,和纪念币钞的流通速度有关,两个典型例子,航天钞死死的躺在了面值附近将近六年,交易量骤减,而70钞发行至今溢价不错,交投活跃。交投的活跃带来的就是流转的速度,流转的速度带来的商业的活跃性,以前我做个了一个比方:小王换了20张纪念钞,卖了市场赚了200元,然后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顺便在隔壁美甲店做了一个美甲,而美甲店老板想给儿子买点纪念钞做压岁钱,去市场买了纪念钞,市场币商把小王卖给他的20张纪念钞卖给了美甲店老板,赚了40元。
这就是经济活动,而如果这个钞到了面值如航天钞,要么回存了要么压箱底不卖了,产生不了任何经济活动,就算有极少的交易,也仅仅是加几毛,产生的经济活动量也很小。
前面举的例子冬奥钞如果不再投放弃约弃兑的量的价格,仅仅是比方的价格,前提是人行会对弃约弃兑的钞不再投放做出公告,而如果一直封存,但是不做公告(哪怕不再投放,我个人认为也不会出公告),对于大家的心理会产生不确定的压抑感,所以短中期都也不会到达那个价,但是散钞以及标十到45-50区间应该能看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