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何江、杨炼,他们被称为“朦胧诗五大家”。他们的诗歌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反击特殊时期的极左思潮,以人文主义为基调,鞭挞黑暗,歌颂光明,给予人们特殊的关注。朦胧诗出现在诗坛,虽然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但它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了新气象。许多诗歌流行了一段时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艺术享受。即使在今天,他们的代表作品仍可称为好诗。

我们介绍其中的一首,诗人何江的代表作——《星宿变奏曲》。

如果地球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光明

谁需要明星,谁会?

凝视夜晚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会呢?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一只蜜蜂在我心中飞舞。

谁不想拥有一个柔软的夜晚?

像湖一样柔软。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树枝上到处都是鸟。

像满天坠落的星星空

闪烁的声音从远处飘来。

白色紫丁香的云是朦胧的。

如果地球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光明

谁需要明星,谁会?

在寒冷中燃烧孤独

寻找小小的希望。

谁会呢?

年复一年

写关于苦难的诗。

每一个首都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我的心。

谁愿意看夜冻?

像一块土地一样僵硬。

风吹落了一颗又一颗细细的星星。

谁不喜欢飘扬的旗帜而喜欢火?

金色的星星喷涌而出。

当天上的星星疲惫地升起

去照亮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1980年5月,这首诗发表在《上海文学》上,也是诗人何江的第一部作品。诗分为两节,以“如果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光明”这句话开始。“星星”的形象起初代表着甜蜜、光明、幸福和希望,后来演变为“苦难、冰雪、失望”,接着是“旗帜、火焰”。当天上的星星累了,这颗“火星”升起,照亮了“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完成了变异,成为了光的载体。它的节奏,就像蜿蜒的音乐一样,非常刺激。

如果把“如果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光明”这句话代入每一个小段落,感觉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如果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光明/谁不想/每一天/都是一首诗/每一句话/都是一颗星/都像一只蜜蜂在我心中飞舞”,那种对光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会跃然纸上,被捧在手里,融化在心里。

全诗分两节,结构工整,形象生动,比喻深刻。前半段充满对美好的向往,后半段与之形成对比。最后升华情感,期待承载希望与热情的“火星”。

何江,原名于幼泽,1949年出生,1968年高中毕业,是典型的“高三”。他是诗集《从这里》和《太阳及其倒影》的作者。他的诗歌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悲壮的政治抒情诗,如纪念碑、祖国、祖国、未完诗等。另一种是“现代史诗”,以《太阳和他的倒影》为代表;也有抒情诗,如《四月》、《接触》、《母亲和我》、《谈话》、《星宿变奏曲》等。1988年,何江移居美洲。

五大朦胧诗人中,北岛旅居美国后改写散文,顾城杀人后自杀。舒婷成名后影响力日渐式微,江河赴美后杳无音信。然而,杨炼仍在四处游荡,但她的诗却很难令人兴奋。

朦胧诗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那些年轻人通过他们的笔,探索光明,勇往直前,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开启了新一代诗风,值得人们铭记。

有兴趣可以看看他们的选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