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人反复推敲的诗句

一、《泊船瓜州》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先后选用了“到”、“过”、“入”、“满”等,最后选顶为“绿”。“绿”字描述了江南绿草茸茸、生机勃勃、春意然的景象。

二、“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诗句中的“挂”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地描绘出远望瀑布的景象,“挂”字正好应验了“遥看”,使瀑布景色分外壮观,虽似长垂不动,却正说明了流速之快。

三、“非六直下三千尺”中,一个“直”字让人感受到了近看瀑布的恢弘气势

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应该是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从远处往下看,从底处往上看,此句省略了五个谓语的多姿多态。五、宋祁的《玉楼春》一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个“闹”字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杏花争艳图,尤其是那满山遍野的杏红让人目不暇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便原来平面的画面有了动感,它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部都点染出来了。这“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2. 关于反复推敲思考的诗句

推敲”的由来

“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意为反复琢磨。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3. 王安石反复推敲的诗句

本来这首诗的第三句是“春风又到江南岸”,但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

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4. 王安石反复推敲的诗句是什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扩展资料:

出自《泊船瓜洲》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

5. 照我还.这样表现诗人反复推敲的诗句还有哪些

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说其中绿字是作者反复推敲确定的点评: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原文: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体裁】:七言绝句翻译:京口与瓜洲隔水相望,离南京也只有几层山路程.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啊,何时照我回还?。

6.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表示诗人反复推敲用词诗句还有那些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故事: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於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

练之未完,逐於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逐与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翻译:贾岛初次去京城考试。一天他骑着毛驴赋诗,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

开始的时候想用推字 想想又觉得敲字好.不能决定用什么好,于是反复吟咏,并且用手做推与敲的姿势.韩愈当时是吏部权兆尹.贾岛不知不觉的冲撞到仪仗队的第三节,被侍从押到韩愈身前.贾岛于是对韩愈讲了自己作诗的经过.韩愈在马上停了很久,对贾岛说:敲字比较好.于是与贾岛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府第.在一起谈论诗歌,两人最后成了好朋友.。

7. 王安石那反复推敲得来的诗句是什么

1、王安石反复推敲的句子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这里当作了动词,是传神之笔。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不能表达春风的功劳:一夜间将千里江岸吹成新绿一片。

2、另一个反复推敲诗句的例子,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诗人反复吟哦“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双手还比划着推和敲的动作,痴迷到可爱的程度。使这句子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也成就一段有趣儿的故事。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