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0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一):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这本书。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提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提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能够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此刻就苏霍姆林斯基的提议结合自我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应当怎样做: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应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教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我也以往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那些异常的孩子正是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期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期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当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异常的爱给异常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我的学生。可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仅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我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我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适宜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忙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弃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教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忙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素养就必须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忙后进生就必须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二、转变主角、教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异常强烈”。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当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到达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进取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那种认为把教学资料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教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此刻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并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资料的本质,并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主角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主角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明白的人讲给不明白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所以,我们应经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学习上存在困难,首先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习是要付出必须的代价的。“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忙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我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
三、调动情绪、控制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仅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构成、确立并且坚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我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异常是学困生的思想异常爱开小差。
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提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当使学生坚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我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必须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进取性,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进取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提高。
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我也是能够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进取争取,努力向上。
四、加强阅读、提升素质
书中有这样一条提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对教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教师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很多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很多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那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当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仅学生要读书,教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可是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我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本事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我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二):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由Www.QunZou.Com整理]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这本书。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提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提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能够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此刻就苏霍姆林斯基的提议结合自我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应当怎样做: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应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教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我也以往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那些异常的孩子正是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期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期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当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异常的爱给异常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我的学生。可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仅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我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我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适宜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忙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弃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教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忙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素养就必须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忙后进生就必须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二、转变主角、教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异常强烈”。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当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到达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进取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资料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教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此刻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并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资料的本质,并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主角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主角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明白的人讲给不明白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所以,我们应经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学习上存在困难,首先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习是要付出必须的代价的。“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忙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我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
三、调动情绪、控制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仅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构成、确立并且坚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我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异常是学困生的思想异常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提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当使学生坚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我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必须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进取性,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进取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提高。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我也是能够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进取争取,努力向上。
四、加强阅读、提升素质
书中有这样一条提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对教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教师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很多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很多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那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当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仅学生要读书,教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
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可是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我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本事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我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以上只是阅读《给教师的提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资料,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经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我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进取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三):
有人说,身为教师不明白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却不明白贝多芬。说来惭愧,虽然早就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这本著作有渴读的欲望,但却因自身的散漫,生活琐事,对阅读此书一拖再拖。直到近日拾卷细读,才恍悟苏霍姆林斯基能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大师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从18岁就开始担任乡村教师,把一生中最宝贵的35年时间奉献给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事业。他以往说过这样的话:“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能够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正是因为这一颗对孩子的炽热之心,他从每个幼小的孩子身上都能发现其所具有完美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正是因为他献身教育事业,才能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仅用头脑,并且用心灵去认识他们,才成就了这本书中生动的事例、鲜明的观点、朴素的语言、炽烈的情感。让每一个教师读到其中章节的时候都会感同身受,引发会心一笑,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继而掩卷深思,反省自身,有了自我独特的阅读体验。大师的思想哪怕只是冰山一角,都会带给我们宝贵的启发。他不但在宏观上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教学的方向,也在微观上指导着我们每一门学科的教学。
我是一名中学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大师的很多观点都给了自我在教学中有益的启示。一向以来,我都觉得语文这门学科既不能像数学那样启发学生的智慧,在解题当中给学生以成就感;也不像物理、化学那样在动手动脑的实验操作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又不像生物等自然科学那样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科学,获取趣味的知识。语文教学,本来就是天天和语言、文字打交道,应对一篇篇艰涩难懂的古文语句和学生不愿涉及的作文练笔,我就这样先入为主地给自我的学科下了判词,而自我凭借着严厉、职责,让学生机械地掌握着语文知识,度过一节又一节的语文课,但此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提议中告诉了我,应争取学生热爱自我所教的学科。
这句话看起来很朴素、很平常,殊不知,要想做到却要付出很多的辛劳,怎样才能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答案,要让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兴趣。
课上得有趣味,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趔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我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带着这种理念,我重新审视自我的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让自我的课堂变得趣味,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带着期望的、激动的心境去学习和思考,从而感受到自我的智慧力量呢恰逢课程讲授到古诗词课节,其中有一首李清照的《武陵春》,以前,我的做法就是让学生理解词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默写,课堂显得机械沉闷,而此刻我想,为什么不能按照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产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呢于是我引导学生,《武陵春》表现了李清照愁的思绪,同学们还了解古代诗人哪些作品中也表现“愁”呢他们表现愁的方式是一样的吗请同学们回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下一节课我们开一个诗歌研讨会。看到这个与以往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大家的兴趣都被激发起来。这其中学生努力的过程我不了解,但在下一节课堂上学生研讨结果却像宝石一样闪光。有的学生想到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的想到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也有的提到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大家兴趣高涨,畅所欲言。最终一学生发言总结:本节课文研讨课我们发
现古人写愁思维开阔,想象奇绝,愁有深度、有质感、有资料。望着学生们渴求知识的双眼,听着同学们进取大胆的发言,我深切感受到了一个真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我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我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重要的源泉之一。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有许多实实在在,经得起检验的理念、提议,这些提议就如一个睿智的长者,告诫教师一些最普通但又是我们极易疏忽的真理。他告诉我们: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感同身受,你给予学生多大信任,学生就会回报给你多大成果。从我教学的实例当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给学生订下了学习目标,订到80分,学生的成绩就能到达80分,而我修改目标,给其订了90分,他的成绩就往往会提升到90分,学生的本身的智力没有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变,那其中提升的力量源泉是什么我想就是教师对他的信任,你把期望、关注、信任传送给学生,学生必须会感受到教师的这种期望,他们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同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对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也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的摧残死的。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班级里有一位同学学习困难,只是在我的坚持关注、严格督促之下学习能够跟得上大家学习的步伐,可有一次我突然发现,他似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上课无精打采、委靡不振,我找他了解情景,他说:因为一次考试后,我让不及格的学生站起来,我批评了另两位同学,却没有批评他,他感觉教师对他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信心,已经不管他了,所以也就放弃了自我,听到这些话,我唏嘘不已,多么可爱的孩子,甚至于教师的批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他们不怕批评,怕的是教师的漠不关心,冷酷无情啊!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
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境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为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我们教师如果在心中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那将是一种多么相互尊重的美妙和谐!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四):
以前,读教育学的著作时,总是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书中的理论知识很完美,可是对于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是没有操作性强的指导提议。觉得资料很枯燥,很乏味,没有意思。可是当我有幸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提议》后,完全改变了我以前对教育著作的认识,觉得它们不再枯燥不再乏味了。在书中,作者用真实生动的案例来告诉我们一条条对我们教学来说具有指导性的提议,能够帮忙我们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很www.taobao49.com题。在书中,作者就像是在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内心受到了震撼,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其中的一条,是作者对我们的教导,“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过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在各个方面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可是在我细细的品读之后,觉得作者是要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我的性格,孩子们是有差异的。当然在学习领域中,就是表此刻“智力上”的差异。相信在工作中我们都以往有过这样的感叹:“同一个教师教的,同一个教室里坐着,学习的成绩却是天地之差”,“同样的一节课,有的学生掌握的相当完美,而有的学生什么也不会”,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学生的差异性也会在智力上有所表现。而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更是用了儿童提水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因为我们都明白儿童的身高、体重、力气等都不一样,还有性别的不一样,肯定是提水的结果就不一样了。如果非要让体弱瘦小的人和身强力壮的人提水一样多不可,那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导致体弱瘦小的人会元气大伤,到第二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学习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应对着这样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再“一视同仁”了。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它们有什么样的理解力,理解力,根据学生的不一样层次的需求,授课的资料能够做适当的调整,尽可能的做到学困生有点收获,中等生收获多点,优等生全部收获。针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布置不一样的作业,让学困生敢做,中等生会做,优等生够做。让不一样的学生体验到学习原先是件简单的事,他们就会爱上学习。
我们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努力的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将学习和他们的兴趣联系起来,去积发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进取性,让他们体验到大千世界,乐趣无处不在。以往遇到过一个学生,(simayi)对播音异常的感兴趣,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可是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我就想把学习和播音结合起来是不是会好一点呢?之后就让他把课本、试题、甚至数学公式都作为稿件来“播音”,慢慢地他就爱上了这样的方式,有时候还会用特约评论的方式对自我的作品进行一番评论,做好笔记,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他的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还要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及时的进行鼓励。作为平凡的人,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就是所谓的“人无完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及时鼓励,让他们利用自我的长处来为团体服务,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也是很重要的,并非一无是处,教师和团体还是十分重视自我的,虽然成绩上不如人,可是在其它方面还是很优秀的,无人能及。当这些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被教师和团体信任时,他们的信心就会重建起来,学习的活力也会燃烧起来,相信不久以后,他们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升。
以上只是对书中一条提议的有感而发,是涵盖不了整本书博大精深的资料的。书中的每一条提议都是用简单的语言道出了教育的智慧,都值得我们认真的研读、思考与反思。我们要争取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引领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行,不断地提升我们自我,超越我们自我。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五):
《给教师的100条提议》读后感
先做好“读书人”才能做好“教书人”,读书能让我们成为优秀的教师。我看过《给教师的100条提议》这本书后,有种拨云见日之感,作者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提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为我们指点迷津,还给我们许多教育教学的好方法,使我受益颇丰。
读了苏霍先做好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提议》,我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像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等。书中还有许多关于教学管理、教学经验,教师对课程的计划和组织,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成绩等等。
书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他提出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发挥自得,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我的知识储备,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这样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应对教材教法的生疏,我更加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厚积薄发的道理。
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鲜明而生动的指出,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异常的兴趣,教师就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我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学生在某一学科上成绩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冷淡的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自身学习怕主人,要乐意地投入到自我的学习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对教师而言,就是对教育过程的思考,把自我有所触动的瞬间和片断变成文字,记录在案,对自我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忙。我认为,善于觉察儿童课堂内外的行为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我的眼睛里,学会观察孩子,观察才能了解孩子,才能捕捉细微的教育现象。教育日记也包括教学反思,记录教学活动等,是对自我一日工作的审视和分析。
书中谈到对“后进生”的工作,这确实是每一位教师“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他们理解和记忆的本事相对较差,有的教师教了一段时间就会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应当帮忙孩子从学习的逆境中走出来,“后进生”普遍存在着“没眼睛,没耳朵”的毛病,他们对教师上课所讲的没用心听和记,在教学中,要经常让这样的学生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用眼、耳的频率,自然知识就记牢了。他们有些并没有智力上的差异,只是少了一份坚持,在学习生活中多加培养,有了坚持不懈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他们也不再成为“后进生”了。
读了这本书,发现作者提出的问题都是教师近切想解决的问题,既有理论也有生动的事例,还介绍了处理问题的对策。读书不仅仅能激发“后进生”的觉醒,更能让我们教师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成为真正有品位的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六):
近段时间我有幸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先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我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第一个感受:爱学生
我以往为自我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应对几十个有着不一样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怀疑自我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应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完美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所以,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仅用脑子,并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我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我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我的心中应当有每
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教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我。”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教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十分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样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期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
这一事例不禁促发我深思:既然是在学校的“两分生”,还能很快成为一个技术很高的电视机修理工,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中是否应当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一样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当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第三点:多读书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教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教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教师不抱怨自我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那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我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我,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我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十分出色,听课的教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我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仅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一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此刻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议:这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我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可是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坚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当首先研究清楚的!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使全书鲜活,充实,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同行们,读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七):
最近利用假期时间,认真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书中用很多的教育实践阐述出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思想,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提议。虽然此刻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应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他的文章中我体会到,真正伟大的教育家是能穿透时空的,不但没有国际的限制,也不会有时代的限制。“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危险的是自我在智力上的空虚,缺乏精神财富的储备。”所以,这本书中曾多次写到教师们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启迪,自我做的很多繁杂的准备工作。如,为了让孩子加强对词的敏感性,开设“思维课”。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的时候,教师先自我多次去观察感受,买相关的书籍研究,努力做到用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更好的描述自然的细微变化。为了给各种类型的学生供给适合的阅读书籍,教师们自我很多阅读、写读书笔记,编排习题集,设置读书角,创办各类“特长小组”。
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看了后对我帮忙很大。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我也经常抱怨自我没有时间,我也想写教育日记,但总是不能坚持;想多收集些资料,充实到教学课堂中,又总是力不从心。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仅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这不正是我经常抱怨的。一昼夜仅有24小时,每一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仅有8小时,并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八):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明白那间教室放飞的是期望,撒下的是泪滴。”
一首老歌,旋律悠扬,歌词动人,那份对教师的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哪知如今的我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要把我心中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我爱我的学生,可是我却不明白怎样爱他们。是给予无限宽容和自由驰骋的天地,还是一板一眼地严厉管教?这样的困惑让我这个新教师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我要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欢乐的学习天堂。
除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我还常麻烦一位好朋友,他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就像是我的甘霖仙露,让我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捧读此书,不由自主地感觉这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滋润你的心灵。此书中每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实际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
每每翻看这本教师宝典时,从字里行间就能感觉作者对教育满满的爱,这是对学生无限的关怀,是对教育事业无尽的热忱。而这种爱是异常的,不是纵容,也不是拘禁,而是一种拿捏到位的教育艺术。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仅需要教师付出爱心,更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爱,还要他们懂得去爱别人。这一点,也是作者在此书中提到的重要一点。例如,有些孩子纪律散漫,影响他人,作者提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体谅他人、爱他人。所以作者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去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在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细心观察我们就能体恤人间的喜与悲,时间长了,孩子们甚至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于是他们开始为他人着想,思考着如何为所存在的环境添色,爱的光芒开始照进他们柔软的心。如果班级的每个孩子也都能这样体会教师,那么教师的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就能让他们明了教师的心境从而乖乖听话,这一响应却再也不一样于逼迫,而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爱,我们也要学会爱自我。作者的这一观点总是让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是啊,仅有我们的心境坚持愉悦,我们的双手才能奏出美妙的教育乐曲;仅有我们爱惜我们的身体,我们才能在爱的舞台上带领孩子们跳出精彩的舞步。不仅仅如此,我们要让自我变得更加博学、更加睿智。我们每一天要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潺潺不断的流动,我们要给自我规划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与智者对话,与知识共舞。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爱,作者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提议,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中十分受用的。其实,我们对孩子起初的爱就像未经雕琢的水晶石,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将它打磨出越来越多、不一样角度的切面,从而水晶反射出了五颜六色的爱的光芒。这爱是职责,是关怀,是包容,是鼓励,是所有完美情感的凝聚。
教师的爱是一首深情的歌,点点音符像甘甜的雨滴滋润着你和我;教师的爱是一首奉献的歌,美妙旋律像烛光映照着你和我。让我们这首美丽的歌,充满爱的能量,点燃生命的期望之火!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九):
未看郑杰著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提议》之前,我心里有这样的想法,这莫不是又一本“正确的废话”的集合体吧,看着看着,发现其中还是有些资料触动我的内心,是“无害”的。这越发激励我想从书中找到其中能有助于我教学的资料。但可惜的是,这不是十分具体的教学实践指导,而是一本给教师的精神家园指明方向的书。接下来我就谈谈读了这本书之后对教师的精神追求方面的一些感想。
本书第一条谈到教师要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那我在想,教师哪儿不完整了为什么会不完整怎样样才能完整郑杰说到,“教师如何充实自我的精神空间,成为完整的一个人像丰子恺、夏丏尊,以自我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谆谆教诲学子,像季羡林,以人格的无限魅力熏染学生。无限相信书的魅力,多读书以滋养身心,多经事以历练处人。”
可见,教师要成为完整的人,必须“要拥有自我的精神空间”,必须有自我的精神追求。想赚大钱,就别来教师行业混了。当然也不会苦于生计,衣食是无忧的。既然物质方面我们不能多求,那就往精神方面发展。
[法国]卢梭说:“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书中讲到教师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幸福的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
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教师精神追求的基础,艺术生活的追求为教师精神追求增添了色彩,教师压力确实很大,我们要学会宣泄,要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不平则鸣嘛,鸣也要鸣得有价值,劳作中的健身总比单纯的健身来得有意义。同样,艺术的宣泄,一方面使我们的精神得以舒展,另一方面无意之中也创造了价值。说不定以后你的歌声,你的画作,你的文章,你的书法,你的所有的一切都能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这层追求让教师以工作为乐趣。幸福的第三层是独立思想,
王小波认为,自由思维是人的本质,追求智慧是思维的乐趣,是人生的主要幸福。恩格斯认为,哲学将我们带到宁静的彼岸。伊壁鸠鲁认为,对于灵魂的健全而言,任何年龄的人开始思索都不会太迟或太早。
这层追求让教师将教育工作当成思想的起点。仅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太累。我们的精神才是舒展的。
精神追求也能够说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书有有许多好的提议,我罗列一下标题:
比如:让我们“现代’’起来,教师要继续学习,讲演使人完美,学会倾听不容易,为自我而教,思索是一件欢乐的事,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这些都是从教师工作方面、自身素质方面的自我实现来到达精神方面的追求的。再如: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关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教师要有静气,要有宽容精神,要学会做减法,捧着良心教书,保存天真,这些都是从教师的修养内涵上要求教师的精神追求,给教师的精神追求指明了方向。另外,书中还将教师置于改革的潮流中,在社会、市场、改革中磨练教师的精神。如:不做改革的看客,合作是竞争的归宿,把困难当做机会,为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为自我的未来投资,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我的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贫乏。”
我们应当为此而努力。有了自我实现的目标,有了精神追求的大方向,我们才不会在商品经济社会迷失自我,丢弃我们的本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教师自我的灵魂都出了问题,那怎样去影响学生的灵魂,使其正确地对待人生,构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郑杰讲到,要我们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有两种可能导致无法承受工作的负担:
一是你没有从工作中找到生命的影子,二是你有可能过于追求外在价值而不是内在价值。
仅有我们的工作简便,我们的灵魂空灵,我们自我才有更好的发展,学生也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我最欣赏里的这样一段话: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我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我;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齐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我。
这使我想起了《大学》里的一段话印证了上头的观点: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最终还是能得的啊,所以不要担心,我们得到的不是物质,我们得到的是心灵的丰富,灵魂的高贵。还有节日里,学生的祝福,课堂里,幸福的微笑。已经够了。
读完之后,总之感受颇深,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更加有信心。让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书中讲道:“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门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我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其实成功很简单,一靠兴趣,二靠持久,愿大家在教学事业上取得成功,更上一层楼。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十):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作为一部教育的经典著作,在本书中提到了一百条有益于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思路,开阔教师视野的提议。每一条都针对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方面,或是用具体鲜活的事例论述,亦或用深入浅出的理论来分析。读罢全书,让我受益匪浅,也感触颇多。结合当今我国的国情,以及所处的时代,书中有些看法可能在今日看来有些不合时宜,但这丝毫不能掩盖本书的光芒。作为一名以后要从事教师工作的师范生,我读完此书,心中也有很多关于做好教学工作的设想,关于教师职责的深思,也静静的在心中勾勒了梦想的工作状态,给自我提了几点小小的要求。
一、关于教学
书中用数条提议从不一样角度来讲怎样上好课,做好教学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条提议中就提到要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每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样,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本事也不一样。我们应当根据孩子们的现有程度提出与他们相对应的要求,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使其智力进一步发展。这一条很值得教师们思考,我们是否太注重所有孩子们的同步发展了?
其二,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七条提到,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知识是目的很好理解,我们教学也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但不要忽视,知识更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应用于实际的工具。如今三维的教学目标中,就有过程与方法这一重要目标,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怎样去让学生获取知识,简单的灌输,教教材,肯定是不可取的。要把教材当做教学资源之一,用教材来教,同时要注意拓展其他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每个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要把生活当做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其三,教学评价,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学生都渴望明白在教师的心目中,自我是怎样的孩子。在第十三条提议中,作者也提出了评价应当是有分量的,应当从多方面给予考量,不仅仅依据卷面成绩简单的打一个分数,更应当结合平时表现,给学生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评语。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要学会保护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不要使内在的学习动机消失。
二、关于阅读
在书中,作者多次提到阅读,提到读书。一方面,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教师要经过阅读适应时代和世界的变化,把日新月异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资源中去。在第八十七条提到,教师若要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对自我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要有透彻的理解,还要在讲课是深入到学生的理智和心灵。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不仅仅懂得一点教学常识,并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便从此而来。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要深入思考。
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读书。在第十八条和九十八条提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也讲到让学生多读书,为学生供给丰富多样的书籍供其阅读。让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游泳,阅读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这也有助于清楚理解课堂中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阅读教学外的扩展知识,在头脑中产生对未知的兴趣,这样对新教材的学习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仅有经过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是进行深入的钻研。在书籍中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让自我变得更加高尚。
三、关于思考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学而不思则罔,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占统治地位。苏霍姆林斯基在第六十二条提议中提出:“学生来到学校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若想学生进取主动思考,教师应当运用智慧为学生指明方向。学生心里有无穷的强大的求知欲,教师点燃起学生渴求知识的火焰。教师仅有给学生带来思考,用思考指挥学生,用思考使学生折服,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要让学生来日走出校门时成为一位受到教育的人,就要让学生善于思考。应对社会万象,仅有具备独立思考的本事,才能有自我的思想,有自我的灵魂,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才能用自我的机智解决问题。
在如今的教学实际中,我们是否太急于求成了呢?急于脱口而出的答案,急于不假思索的回答,急于比谁更快,重速度而不重内涵。多多动用脑袋,学思结合,思考是人类精神世界开出的最美的花朵。经过思考,我们才能深知内心所想,明白自我到底想要什么。学生仅有活在思考的世界中,才不会每一天在课桌后面无所事事,不会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教师仅有开展与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没有直接联系的丰富的思维活动,才能为在课堂的顺利学习打好基础。
四、关于教师
书中也有几条是致教师的,这几点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也告诉自我要这样做,要做一个好教师。
第一,在第三十四条提议写的是给新手教师的几点提议,“在年级尚轻的时候,应当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时而悔恨”。现如今,还没有工作,我内心里对这份职业有满腔的热情,渴望大展身手。我期望我能一向保有这份活力,不至于在一年年的工作中逐渐熄灭那份火焰。作者也提议我们每月买三种书,一是关于所教学科的,要不断补充丰富自我的学科知识,二是关于学习榜样的励志书籍,这类书能够用来在学习上教育学生,在生活上指导学生,在道德上引领学生,三是心理学的书籍,我们要深刻的了解学生们的心灵,用心理学的知识辅助教学。
第二,是关于教学反思的,也就是要写教学后记,教学日记。它能够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能够记。在日记中,我们能够回想课上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能够作为以后课上的素材或改善之处。把所观察和记录下来的情景加以深入思考,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忙。教学反思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自我的体系,自我的教育学修养,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习得高超的教育技巧。
第三,是教师要有一颗广博的爱心。在七十五条讲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要时刻记得,我们应对的孩子是是极易受到伤害的,心灵又是极其脆弱的。我们要不断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我们要与学生建立友谊,用自我的力量、自我的思考、自我的信念和情操去鼓舞儿童。在第八十六条“致未来的教师”中也讲到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他以无比信任的心境把这颗火焰教给我们,做教师的人。我们教师也要在心里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的给予他们,那样才会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一书中,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思想,也值得我们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反思。我也有了前进的方向,理论知识不可丢,要有理论指导实践,要不断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来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素养,要结合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与进行教学工作。这本书中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品味。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十一):
利用暑假的一段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受颇多。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和中肯的劝告。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中提议教师主要从教师的个人思想动态、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本事、业务水平、以及提高教师的指导本事和青年教师应当如何去做等等。“仅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宽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我认为仅有教师永不间断的学习,他才能具有不断的源泉。所以说教师的学习、读书,对他所从事的特殊职业说有多么重要。一位优秀的教师越是能够自如地掌握教材,所讲述的东西就越是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书本上的知识时间越少。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那种对教材的知识很肤浅的教师,往往在课堂上造成一种虚张的声势,人为地夸夸其谈,企图以此一影响学生的意识。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可悲的。大家明白,任何一种动植物,要生存下去,都必须靠自身机体内不断吸取外界的营养而生存。同样,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一名教师,他要想永不落伍,时刻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做一名适应于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师,仅有不间断的学习。
教育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育工作不是一项用力去做就能够做好的事,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做。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尤其是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师的定位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要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这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教师的地位和职责的转变。苏霍姆林斯基创办的帕夫什雷中学,把学生的人格发展放在了第一位,“那里是学习和生活的乐园”,“是学生们的天堂”,把学生欢乐健康的成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真实悟出了教育的目的——培养健全人格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作为教师,无论学生成绩怎样,我们都应当有这样的认识:不是他的智力不如人,而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使他落下了功课,我们需要给他以关心,给他以鼓励,增强他的勇气。我们要做得是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我们的世界如此绚丽多彩,不正是因为不一样的人,干着不一样的事,就是因为这种千差万别才构成了美妙的世界。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发现、利用、发展这一多样性,而不是用简单、划一、僵化的标准,将丰富多样的原料轧制、打磨成一模一样的成品。事实上,这样的结果不是人为造成很多“废品”,就是产生一大堆无用的下脚料唯有平易近人的教师,学生才会喜欢你——“爱人者,人恒爱之”;唯有“其师亲”,才会有“其道信”,学生才能学好,才会愿意学,乐于学,才会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它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一种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超凡脱俗”的爱。帕夫什雷中学的教师们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他们是真正的关注学生们的成长,在这上头也倾注了很多的爱心,对每个学生都给予关注和尊重,对每位学生都要做到不偏不倚,这就是他们的爱心的一个集中体现,因为每位教师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对学生的一个启示,点拨以及一个鼓励,都可能对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也许教师的一声呼唤完全能够唤醒一个尘封的心灵。爱是一种了解,关怀,职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保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和本事。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经过阅读《给教师的提议》,我更坚信了这一点。用爱心去培育学生,这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的职责。当然,我所说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放任。
其实,现代教育的失败就在于我们剥夺了原本属于孩子的一切,而这一切有需要他们去苦苦追求。我们究竟应当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值得我们思考。教师的职业虽然平常并且平淡,但总有一些东西让人感动,要改变一个学生,我们需要“用心”塑造他们。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十二):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他的每条提议都是那样富有哲理,运用于我们此刻的教育工作之中,是十分必要,很有价值的。
当读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一条提议时,我觉得获益非浅。苏霍姆林斯讲到:“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而要保护儿童对教师的信任,就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关心儿童的人的尊严感”。因为“仅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让学生经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容易受伤的,他们没有我们想象的能够那么顽强地克服困难。所以,不管是应对犯错的学生,还是应对某方面发展有障碍的学生,我们都应当用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爱护他们、尊重他们,耐心地帮忙他们克服困难。或许我们会发现,冷漠的训斥并不能到达我们所要的教育目的,而尊重学生,让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却往往能使教育“柳暗花明又一村”。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列举了一位历史教师上公开课的例子,这位历史教师的课上得十分出色。当别的教师问那位教师,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时,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可是,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第一个层次是坚持。读书的好处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刻都告戒我们要努力读书,读好书。是呀!读本好书能使人开阔视野懂得更多知识,丰富大脑,更能使你增强自信心。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我就应当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并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我想,读书贵在坚持!所以,让我们做一个乐学的教师,因为仅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第二个就是构成习惯。读书就和我们的吃饭睡觉一样,应当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每一天都不可少,但每一天都会有收获,有长进。
第三个是审美。”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每当我们读一本好书,就好象在与一个个智者交流、探讨、学习,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样就能促进我们逐渐进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提高自我的审美本事、思考本事和确定本事。
当读到《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那个”费加“是苏霍姆林斯基难忘的,也是我印象异常深刻的。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费加的,他”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构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他的思想曲折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去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认定的笨的学生十分相似,那我们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他“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异常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午技术学校,之后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加碰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师真是她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他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想,我们虽然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侍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们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对他们要有信心、耐心和爱心。后进生思想觉悟较之好学生有差距,他们认识本事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的
团体荣誉感、上进心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只要我们工作做到位,是完全能够转变的。后进生也是不甘心走下坡路的。当他们做错了事后,往往会感到懊悔。所以,教师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提高因素,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后进生思想重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很多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应当像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职责,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进取为他们创造向提高转化的条件。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十三):
苏霍姆里斯基在给教师的提议中,首先谈到教育应当热爱孩子。仅有热爱孩子,才能拥有热情,才能无悔的付出,才能孜孜不倦的钻研,合理地运用空闲及有效时间来工作,学习。教育不应当并且也决不能成为一种复制过程,他要成为一种创造与激发的过程。早在上世纪40年代,苏联就开始关注到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养成问题。尤其是小学阶段,学校与教师教学的第一要义就在于要教会儿童学习,培养少年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并在熟练地读写的基础上进行进取的思考,进而去创造。这一点,对我们此刻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我们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被完全放开,成了断线的风筝,以至于在高中阶段,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使他们望而却步,失去了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者,我们的学校环境并不适合素质教育。仅有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口号,贯彻下来举步维艰,甚至换汤不换药。个中原因恐怕只在理念二字。谁都明白创新好,然而有不愿承受创新的代价,因而在学校林立的现实背景下,创新带来的暂时困难,让领导者们惧怕名誉的丧失和生源的减少,现实的压力就在眼前,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的素质教育是否也要研究一下结合我们的现实情景呢?高调谁都会唱,但我们要听的是一首
和谐的乐曲。
无助的眼神越深入的阅读,越感到现实的压力。好多想法也曾在我的心头拂过,然而,我只是一无名小卒,对自我的本分工作兢兢业业,对于课改这样的大问题,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比方说,我想带学生却体验生活,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感受,然后进行作文和情感教育,但这些又是学校从安全角度着想所坚决不允许的。发动学生建立班级的图书角,有违反了学校的某些不成文的规定。人微言轻,做什么事情都是束手束脚,徒有羡鱼情。教育解放学生之前先解放教师,让为人师者心胸开阔,进取思考,从心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才是正道。强扭的瓜不甜,仅有好的决策者,没有有力的执行者,我想,改革也是纸上谈兵。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十四):
最近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后,对这位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佩服至极,崇拜至极。他的每条提议都是那样富有哲理,用心去思考他的每一条提议,很好的借鉴,并运用于我们此刻的教育工作之中,都是十分必要,很有价值的,下头就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中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提议中提到的教师日记,这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我认为苏老提到教师写日记也就是今日我们所倡导写教学反思。
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懂得了教师应当经过教学反思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正如叶澜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必须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从中我们能够完全看出当前倡导的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之如此重要,如此必要。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许多教师外出听课、看课的机会很多,可是几年之后,多年之后,你再去听他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还是不能让学生进取主动地去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那里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教师缺乏这种学习的品质,缺乏课后反思的品质。目前存在的状况就是有的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学期末统一的后补的,更为可笑的是,有的教学反思居然是课前预设的。这样哪还会有它的必要性,实用价值呢?所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提议和叶澜教授所说的那句话我们更应当重视写教学反思、并且坚持写,以此促进我们的成长,以此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十五):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觉得每条提议都是那样富有哲理,如果能运用于我们此刻的教育工作之中,是会十分有意义,十分有价值的。
“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一条提议,我觉得获益非浅。苏霍姆林斯讲到:“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而要保护儿童对教师的信任,就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关心儿童的人的尊严感”。因为“仅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让学生经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容易受伤的,他们没有我们想象的能够那么顽强地克服困难。所以,不管是应对犯错的学生,还是应对某方面发展有障碍的学生,我们都应当用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爱护他们、尊重他们,耐心地帮忙他们克服困难。或许我们会发现,冷漠的训斥并不能到达我们所要的教育目的,而尊重学生,让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却往往能使教育事半功倍。
这学期,我要多读书,多读一些国内外的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著作,重点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一书,以提升自我的教育素养,并将好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注意积累、总结自我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记录下来,让自我的教学生涯也留下一行浅浅的脚印。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十六):
暑假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提议》,正如林海音所说的一样,好书不厌百回读,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新的收获。
结合自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觉得这一次读后,对自我的印象最深或者说在今后的教学中启示最大的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占据你的注意的中心的将不是关心教材资料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景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
苏老的话,给我的启示很大。反思自我的教学,难道不是停留于注意教材的资料吗?上课的时候,总是想着,这节课我将向儿童教一些什么资料,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我将采用怎样的方式去教会儿童。力求把自我想要讲的东西变得明白易懂,或者为学生的理解搭建梯子,使学生能够顺利学习。就这几各方面,进行苦思冥想,然后借助于必须的手段来完成,这就是我的备课吧。而这种备课在苏老看来是极其失败的,最致命的一点就是这种课学生往往不需要进行思考,只是停留于对知识的掌握。
然而,苏老却提议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异常关注的不是这个,而是对学生思维的敏锐的洞察,要充分地认识到你的面前是几十个活松松的人,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表情、动作、语言,从而了解他是不是在学,是不是乐意学,是不是在学的过程中思维参与到了其中。透过提议,不难看出,苏老对我教师的要求。
首先,你得是一个自我所任教学科专业的专家。其实提议中很明了的告诉我们,你不要将注意停留于教材的资料上,可是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连教材的资料都没有透彻掌握,都不能流利、清晰地表述,那么你能够撇开资料去注意学生的思维吗?所以这注意学生思维的前提,是教师对所教学的资料已经胸有成竹,并且能够采用不一样的方式进行表达,乃至与资料相关联的资料、资料的变式也了然于胸了,能够说对教材的资料的表述已经到达了自动化的程度。仅有这样,你才能够在上课的时候,观察学生的反应,注意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不断的调整自我的行为。
其次,要千方百计关注学生的思维。学生进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是不是会思考,对思考有兴趣。单就资料来说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掌握它并不难,难的是学生是怎样掌握的,苏老一再强调不能用教师储存的知识倾倒给学生,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致最终丧失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而是要善于在教材资料本身里去寻找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交集点”,引导学生自我去思考,经过思考获得收获,从而激励学生的再思考,这也更能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种学习的过程看起老要比灌输慢得多,效率低得多,可是从长久的眼光来看,学生所获得的却要多得多,因为学习成了他自我的一种磨练心智的过程,他们在这样一次次的磨练中获得的提高,不单是掌握知识的增加,而是学习动力的加强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再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的,在学的过程中有哪些表现,经过这些表现,教师能从学生的眼神中发现他们的思维是否参与活动,他们的兴趣是否持久。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智慧。在孩子的努力思考有了结果之后,我们要善于让孩子看到自我的劳动成果,并且把他引领到一个新的胜利的高度。当我们发现学生学得勉强,思维停滞的时候,我们就应当想到隐藏我们的教学目标,曲径通幽,蹲下来以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采取不经意的方法让学生去发现真理,直到他的思维豁然开朗。所以这种情感不单是一种热热闹闹的学生亢奋的场面,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生思维拔节的“静思默想”。
这本书虽然几十年前就问世了,但今日读来,在课堂教学中的如此观点,却还是值得我们教师去思考,去学习。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十七):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有感
俗话说: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在这次读书节活动中,我认真拜读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一书。书里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只是以提“提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提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是节俭教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书中有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教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这个例子是《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这本书给了我们第一个很好的提议:——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提高\礼貌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我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当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提议也对我帮忙很大。读了这本书后,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能够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书中的那个“费加”给我的印象异常深刻。苏霍姆林斯基他给她编了一本异常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之后,费加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费加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供给动力。
在那里谈几点自我的看法。
一鼓励代替批评
对学生学习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耐心地帮忙他们,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使用严厉的口吻,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利用课余和学生平等、自由地对话,不仅仅增进了解、还能够加深友谊。
在我的班级里,每一天我都安排两位值日班长具体管理班级中的事务。在推选班干部的时候,同学们纷纷举荐的琪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在我的记忆中留给琪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小事,认为她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学生而已。再有就是那次课上她和后座的同学滔滔不绝的讲话,我叫了她,她却置若罔闻,真让我气不打一处来。从这件事后她在我的印象里更加大打折扣。周围的同学看我一幅不信任的样貌,说:“她的成绩很好的,语文考试她经常是九十几分!”我不忍心打击孩子的诚心将计就计顺势说道:“那就让她试一试吧!”
在她第一次当班的那天,我发现她早早到校,站在教室前维持班级里的早读秩序。看见我走进教室,她腼腆的看了看我,转身即投入到工作中。这以后,我发现琪做事越来越进取。中午,班级里的分饭时,总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不是为小朋友分发饭勺,就是为小朋友端汤。
看着琪一天比一天阳光,我无比幸福。
英国文学家济慈说过:“在我看来,几乎人人都能够像蜘蛛那样,从体内吐出丝来结成自我空中的堡垒——它开始工作时只利用了树叶和树枝的几个尖端,竟使空中布满了美丽迂回的路线。”其实,我们应对的这些孩子,每个人都有自我的长处——属于自我的宝藏,只要努力挖掘自我的宝藏,开发自我的长处,必须会有一片广阔的天空!
二谈话代替说教
×是我班里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对自我的要求很严格,做事总是一丝不苟。可是,最近不知为了什么,她总是神情恍惚,一幅闷闷不乐的样貌。和她谈过几次,想问问原因,她摇头不语,仿佛心里压着一块大石头。直到接到她母亲打来的电话,才明白整个事情的原委。
原先,在一次学科的测试即将结束时,教师要班里的孩子检查。她以为要交卷,就向后转过头去。结果被任课教师发现,误认为她想偷看。孩子很悲痛,回家以后,她害怕同学和教师以后会看不起自我不停地向妈妈解释。妈妈帮她想了个好办法,让她第二天以再次重默向教师证明自我。经过和教师的沟通,事情总算化解。可是,这件事的阴影还在影响孩子的心灵。
这两天,孩子的身上起了一些小豆豆,虽然妈妈带她医院看后,医生告诉她只是一般的皮肤过敏。可是,她还在担心同学明白以为是传染病会不跟自我玩。所以天气有些热,她总穿长袖长裤。听完孩子妈妈的话,我明白了。我答应了妈妈的请求,一齐帮忙孩子解开心里的疙瘩。
第二天,我们谈心时讲了这个故事:一个被劈去了一片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我,到处寻找自我的碎片。由于它是不完整的,滚动的十分慢,从而领略了沿途美丽的鲜花,它和虫子们聊天,它充分地感受到阳光地温暖。它找到许多不一样的碎片,但它们都不是它失去的原先的那一块,于是它坚持着找寻……直到有一天,它实现了自我的心愿。然而,作为一个完整无缺的圆,它滚动得太快了,错过了花开时节,忽略了虫子。当它意识到这一切时,它毅然舍弃了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碎片。也许正是失去,才令我们完整。一个完美的人,他永远无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觉,他永远无法体会爱他的人带给他某些他一向求而不得的东西的喜悦。这次的误会可能使你受了委屈,可是,它让你学会如何在经历了最坏的遭遇后却成功地抵御了这种冲击。
我们的交谈,使孩子的心豁然开朗。是呀,当我们理解人的不完美时,当我们能为生命的继续运转而心存感激时,我们就能成就完整。
三优点代替缺点
人的十个手指头还有长有短。差生也是如此,他们并非处处都差、时时都差。他们也有自我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一些提高。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以往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提高,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班主任适时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能够为转化后进生,拨亮后进生心中的那盏明灯,为你的教育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寻找、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要肯下一番真功夫,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本事,寻找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差生的闪光点是微弱的,也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些闪光点,也常常是”一闪念”的,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所以,教师一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以此使它成为后进生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
小员是班上最差的学生,虽然不像有的男孩那样调皮捣乱,可是他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很糟,并且脾气固执,经常与学生闹意见,教师和同学怎样批评帮忙也不顶用。于是,我决定换一种发式作为切入点。
一天课间,我见他在低头写作业,便走过去和他搭讪,当我微笑着问他喜不喜欢我上课时,他猛地抬起头,怔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我拿起了他的作业本,那本上虽然有些错别字。我对小员说:“你的字很端正,把这几个错别字改正了,就是一份很好的作业了。”他听后赶紧拿起橡皮擦了起来……第二天,上课时,我请小员回答一问题,小员回答正确了。我立即鼓励道:“相信你,必须会有提高的。”谁知,这竞唤起了小员对学习的极大热情,以后的几天里,他上课总是坐得端端正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讲课,神情是那么专注,我不失时机地在班上当着全体同学的面给与他表扬和鼓励,果然他的成绩在一段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教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应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期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正在塑造着国家的今日和明天,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如果没有超乎寻常的细心、耐心和恒心贯彻整个教育工作的始终,那么,我们是拿不到打开学生情感闸门的“金钥匙”的。就让我们为孩子健康的成长一齐努力!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十八):
近段时间我有幸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先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我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第一个感受:爱学生
我以往为自我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应对几十个有着不一样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怀疑自我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应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完美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所以,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仅用脑子,并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我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我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我的心中应当有每
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教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我。”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教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十分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样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期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
这一事例不禁促发我深思:既然是在学校的“两分生”,还能很快成为一个技术很高的电视机修理工,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中是否应当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一样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当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第三点:多读书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教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教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教师不抱怨自我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那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我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我,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我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十分出色,听课的教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我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仅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一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此刻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议:这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我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可是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坚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当首先研究清楚的!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使全书鲜活,充实,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同行们,读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十九):
我们明白和尚打座讲究的是静功,作为教师这一职业,更加要求我们要有静气、静功。这样我们才能做到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好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真诚地对话;才能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心来认真地研究课题,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我的教学言行和教育教学方式,更好地提升自我各方面的本事。
有了平静之气才能从当今社会的各种庸俗中解脱出来。当今社会充满着许许多多的诱惑:物质生活丰富多彩,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各种不平现象时时刻刻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如果我们没有了平静之气,就要被这一波波大浪冲的晕头转向,找不到自我,找不准位置,更谈不上去品味与学生在一齐的乐趣,去品味教师职业的乐趣。
所以,仅有当我们有了平静之气时,才能把满腔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实做好做精。
二、教师要有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有一颗宽容之心时,那么我们平常认为的很多烦恼之事、不公之事就都能解套:我们就能坦然应对学校里的一次次评优评先,坦然应对自我工作过程中的一次次挫折,就能平等地对待一个个有不一样差异的学生,尤其能抛弃先前那种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成绩优秀的学生,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就能与我们的同事、家人和睦相处。
所以当我们有一颗充满宽容之心时,就能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和工作着。
三、教师有要有减压之法。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时时承受着来自不一样方面的压力。在教育日益普及、教育功能日益扩大的今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担任的主角越来越多元化,教师必然要应对多重主角之间的冲突带来的压力。当前又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转型时期,一方面教师要力图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参与课程改革的设计和实施,这无异于面临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这涉及到教师的知识结构、信念观点、态度行为、兴趣情感等方面的调整与适应。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时代呼唤教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教师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的知识和智能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这又是教师处于高强度应激状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教师还要应对诸如教学质量、学生安全事故、学生家长的期望与干预、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多规章制度以及其他无法预知事件等方面的压力,从而使我们长期处于充满竞争、紧张的工作学习环境之中,这一系列的压力导致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出现了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违反职业道德或法律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教育行政部门在三番五次强调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情景之下,仍然还是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出现,其中有的还是优秀教师,这些都与教师过重的工作、思想、心理压力密不可分。此外还有家庭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不顺之事也都在不时地加大着我们肩上的压力。
这就需要我们能合理去减压,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减掉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提议》,就如一百个法宝,似指路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从这本书中,我们能够悟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
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读后感(二十):
今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中的第68条: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有一点心得体会。
“小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必须范围的牢固的知识和本事。“学会学习”包含着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本事:阅读本事、书写本事、观察周围世界现象的本事、思考本事、用语言表达自我的思想的本事。这些本事就好比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要掌握知识是不可能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段话正告诉了我们小学教师应当做什么?
第一,我们要教给学生的知识是必须范围内的。儿童究竟应当学到哪些知识,他必须学会写哪些词,并且永远不忘记这些词的正确书写,永远牢记哪些规则,这一点十分重要。设想一下如果教师没有计划没有目标的教学和上课,学生不会明白到底什么才是需要记忆的知识;如果教师无目的的布置作业和练习,学生不会明白什么才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如果教师不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学生不会清楚什么才是必要的学习技能。关于这点我深有感触。刚开始教学的时候由于年轻没有经验,也更担心学生知识面太窄。所以课堂中我拼命地使劲给学生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拓展性十分强。可是这样一来虽然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也完成了,可是因为输入的信息量太大太零散,学生一节课下来理解不了这些知识。不但没有到达我拓展的目的并且适得其反,连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都没有好好掌握。回家复习也无从下手。2个月后班级差距就拉开了,为了避免这个现象我请教了年长教师。她们一语道破我的失败:“什么也别多想,孩子脑袋就那么大,能把教学目标上给出的东西弄清楚就不错了。难了也不会考!”这时候我才记起教学的关键是研读教学目标,搞清楚这节课学生需要会拼写哪些单词,会认读哪些单词,会用哪些句型对话。然后根据所要掌握的东西编写
教案,知识点要清楚明了,训练要紧紧围绕。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下课前总结所学资料提示学生回家围绕当天学的去复习。这样的学习才是踏实的。
第二,我们要教会学生自我学习,要学会学习。课本知识是有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从中掌握学习的技巧。比如阅读教学:找出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从而弄清一篇文章。或者是圈出不认识的词经过上下文猜测从而弄清文章意思。或者是带着问题到文章中去找找答案。这三种阅读技能就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训练出来的。首先教师自我使用这些方法阅读英文短篇故事,告诉学生自我用的是什么办法并且要求学生模仿自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去阅读。时间久了,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自我就会找到最适宜的阅读方法。有了方法,即使教师不在的时间和场所,学生也能很好的阅读获取知识。有了阅读本事学生能自主阅读拓展自我的知识。比如观察本事:在进行语法教学的时候,给出一两个例子,让学生找出规律来自我总结语法知识。自我总结自我思考的东西能够记得更牢更深。所以我们在教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时也要时时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本事。做个引路人,早晚一天学生会离开自我,千万不能让他们有依靠性。教会他们方法,培养他们本事,是我们小学教师送给他们最好的毕业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