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原子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

我们观察原子的核外电子组态示意图,回顾相关规律:

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以下规律:

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是满的(8或2),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所以容易得到电子;

3.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

4.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趋向于达到稳定的结构,所以最外层电子的数量与化学性质有关。

资料:1916年,德国化学家W. Kossel根据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高度稳定的事实,提出了“离子键”的概念。人们认为,在原子失去和获得电子之后。由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即离子键的本质是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

那么原子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离子然后物质的呢?什么物质是由离子组成的?

1-离子形成的过程

以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形成为例。

A.氯化钠:

首先,我们观察钠原子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组态:

当氯化钠形成时,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转移如下:

在上述过程中,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阳离子;

钠离子的符号是Na(右上角写加号),表示1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上述过程中,氯原子由于获得一个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形成阴离子,记为Cl-(右上角写负号);

这种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

B.氯化镁的形成:

我们先来看镁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构型:

镁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每个氯原子最多只能“抢”走另一个电子,所以镁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镁如下图所示:镁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平均分布到两个氯原子上分别形成离子:

氯化镁形成时,镁原子的核外电子转移如下:

在上述过程中,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带两个正电荷,形成阳离子。

镁离子的符号是Mg2(右上角写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正电荷;

在上述过程中,氯原子由于获得一个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像这种带电的原子,我们称之为“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是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是阴离子。

许多物质,如氯化钠和氯化镁,可以认为是由离子组成的。以前研究的高锰酸钾、氯酸钾、氯化钾等物质都是由离子组成的。

2*-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我们已经了解了三种可以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

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氮、氧、水、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是由相同的分子聚合而成的。

由原子组成的物质:汞、铁、碳、硫、氦、氖等。,都是由大量原子聚合而成。

由离子组成的物质: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钾、碳酸钙等。

3*-原子团和离子

在上面的例子中,碳酸钙(CaCO3)的左边是金属阳离子,右边是几个原子的组合;还有许多其他类似的物质,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硝酸钾等。这些物质的右边是几个原子的整体。我们将这些原子组合成原子团。示例: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原子结构和原子团的规律,写出相应的离子符号。

4-摘要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离子也能构成物质(氯化钠);带电的原子被称作离子;离子符号的写法,是相应的原子符号右上角写上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