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在身边的古诗文
两岸猿声啼不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
说明船上的人以船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岸为参照物是运动的。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 这四句诗描写雨后天晴的自然环境。
“曜”是照耀之意,这里的“青春”是指可爱如春的青春大地;“时雨”就是及时而降的雨,“静”是使之静止、压住的意思;“辟炎景”是说驱除了炎热。诗的大意是:太阳发出白光,照耀着青春大地,及时的落雨压住了飞扬的飘尘,寒气驱走了炎热,凉风徐徐吹到我身上。
飞尘是指飘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其颗粒直径约在0.1~10微米之间。由于气压、温度的不断变化,特别是空气中各种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撞击,使这些灰尘颗粒能长期飘浮在空气中。
一般来说,在农村,每升空气中约有8万粒灰尘,在大城市则可达30万粒,甚至多到70万粒。所以,城市的空气就显得很污浊。
雨后的天空,飞尘顿消,洁净如洗,空气格外清新。为什么落雨可以静飞尘呢?原来,下雨时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将空气中各种气体分子进行了加工,有的分子失去电子,成为带正电的离子,有的分子则得到电子,成为带负电的离子。
地球是一个带有大量负电的巨大的带电体,由于静电感应,它能够使每个下落的雨滴的底部带正电而顶部带上等量的负电.对这样一个急速下落的雨滴来说,空中的正离子很难与它接近。这是因为,雨滴下部的正电荷要排斥正离子;而在雨滴上部,由于上升气流的影响又把正离子吹开。
只有空中的负离子,才容易受到雨滴下部正电荷的吸引而粘到雨滴上。因此,下落的雨滴往往带上很多负电荷。
大家知道,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样,在雨滴下落过程中,通道附近的飞尘就被吸引到带电雨滴上,正像带电的橡胶棒吸引纸屑一样,于是飞尘随着雨滴最后落到地面上。
假如你在刚下雨时,把一个干净的脸盆放到院子里,过一会再去看,脸盆底就沉淀了一薄层沙土,它们是粘附在雨滴上,随雨滴一起落到盆中的。这就是古诗名句“时雨静飞尘”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操在立太子事情上及其慎重,为了避免费长立幼引起宫廷政治斗争,最后还是把王位传给了曹丕。
曹丕在位期间,曹植受到了排挤和政治上的压制,最终无所作为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情绪的变化,也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但是,这首控诉哥哥迫害自己的诗歌,究竟是否出自曹植之手,还难以确定,曹植的文集中并没有收录这首诗。
《七步诗》最早见于《世说新语》。据载,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迫害曹植。
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与“兄弟”有关的诗,但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做不出来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七步诗》。
原诗是这样的:“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几经流传,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四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作者采用比兴手法,自比为豆,以萁豆相煎为比喻,一“燃”一“泣”,揭示了兄弟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自己所受到的残酷迫害。萁,一般古诗鉴赏书上是指豆茎,晒干以后作柴禾。
事实上,豆是种子,包在果实豆荚中。种子在土壤中萌发,长出的植物体有根、茎、叶三种植物器官。
开花传粉以后,结出果实豆荚,完成第一个生命周期。在第一个豆荚出现之时,植物体同时包括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植物器官。
随着最后一个豆荚的成熟,植物体也逐渐变得枯黄,预示着收获的季节来临了。人们把豆苗连根拔起,采集豆荚,剥去果皮以后,得到豆,作为食物。
而植物体上的其它部分,则可以用来做柴禾。成熟早的豆荚,就在植物体上开裂,将种子散落在土壤中,豆荚则留在植株上。
因此,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古人所谓的“萁”,实际上指的是除去种子、花的整个植物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来“豆”和“萁”是同一根上生长起来的,为何“萁”这么着急得要迫害“豆”呢?表面上作者是职责“萁”实际上是一语双关,责问哥哥,为何要对一母同胞的兄弟迫害得如此紧急。
郭沫若先生在1943年在《论曹植》一文中,大胆推测这首诗非曹植所为。还做了一首《反七步诗》:“煮豆燃,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豆熟”做“席上珍”、“萁灰”作“田中肥”,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谈不上“相煎”。
郭先生从科学角度,赋予豆萁新的含义。这种勇于突破前人的思维定势,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诗中起兴所用的“豆”与“萁”分别为豆科植物栽培的大豆(Giycine max L.Merrill)的种子和除去种子、花的整个植物体。按照种皮颜色,可以分为黄豆、青豆、黑豆和其它各色豆。
大豆的祖先是野生大豆(Giycinesoja Sied.et Zucc),起源于我国。古书上曾称大豆为菽,如《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记载。
19世纪后期传入欧美各国,20世纪30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国。豆科植物的根非常特殊,上面长满了米粒至黄豆大小,圆球形或长枣形,各种形状的小瘤状突起,统。
2. 关于的科学诗歌
科学与诗歌 ·黑洞
作者·杨然
在恒星自由漫步的天空
黑洞,是永无天日的陷阱
从星球坍缩的尸体上
吸取深不可测的幽灵
那样贪得无厌的胃口
吃光,饮波,吞噬一切物质的塌崩
像一扇无法弥补的阴谋之窗
黑暗的手,抓走四周一切的运动
时光在里面扭曲了经度和纬度
空间在里面密集着引力和势能
黑洞,这个太空黑手党的首领
连最英勇的光速,也被它吞并
多少压碎的中子,多少无辜的尘埃
被它当成呼吸的微风
漩涡般吸进去实实在在的物体
盲瞳般呼出来力大无穷的虚空
这个恒星食品无法填饱的肠肚
使一切形形色色的旋转,全部沉沦
这个中子星可怕的归宿
这个脉冲星无法拒绝的坟茔
所有日冕的瀑布,那涨潮的太阳风
那灿烂的星际历程,那喷发的高峰
那所有行星家族、彗星和流星子孙
都逃脱不了最后熄灭的命运
超巨星爆发是恒星的解脱
那会向宇宙孕育原始星云的骚动
收缩性灭亡是恒星的灾变
这会渐渐形成黑黑的窟窿
像死去的人,走进陌生的骨灰盒
那神秘的黑屋,不知有多高又多深
恒星们永远无法体验,这黑色洞穴
究竟构成了怎样一种体系的时空
总有一天,贪婪的黑心将被胀破
那些密得不能再密的食品
那些失去电、失去力的自由粒子
将奋起抗争这无限拥挤的牢笼
冲出黑洞,逃逸向广阔的空间
重新组合星云,形成恒星的子宫
宇宙膨胀又收缩,星球死去又诞生
黑洞,这个天空最黑的谜,如飞碟
不可思议;如密码,如思维的本能
智慧的人类,将不断进行探索
揭示黑洞,设计走向无垠的太空
3. 关于科学的诗歌
暖气片
冬日里
人们用感激的双手
抚摸着她的温暖
然而
一旦
锅炉灭了
她却象冰一样冷
圆规
虽然
她劳动的结果都是零
但这零并不等于没有
因为
这每一个零
都充满了无尽的内涵
电熨斗
一生
用温暖和体贴
平息了
多少风波
二
棉花(外二首)
名为花
却没有花的娇艳
名为花
却没有花的浪漫
但她至死
是洁白的
留给人类的
是无尽的温暖
扫帚
一生名不鲜赫
一世避在角落
为了他人的干净
宁可弄脏自己
为了别人的完美
宁可让自己残缺
冬枣
科技的结晶
林业的奇迹
天下奇果啊
在母亲截肢的剧痛中
出世
但她却创造了
人类的营养
生活的甜蜜
4. 求关于科学的诗歌
在太空,你谱写着惊天动地的诗篇
——给钱学森
当我们的“长征”号火箭
挣脱5000年的混沌
直插云天
当我们的“东方红”卫星
冲破5000年的迷茫
飞速旋转
当我们的洲际导弹
驱散5000年的阴霾
击中目标
当我们的“神舟六号”飞船
满载5000年的梦想
胜利凯旋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都深藏着一个感激
一种思念
那么多的航天事业先驱
那么多的工程技术人员
为了中华民族的荣光
为了共和国的尊严
几十年呕心沥血
几十年卧薪尝胆
他们 付出了多么巨大的牺牲
他们 做出了多少无私的奉献
于是 我们想起了一个人
想起了钱学森 想起了这位
“新中国航天事业之父”
他用绚丽多彩的人生
和对祖国母亲的 忠心赤胆
在茫茫太空 谱写了一部
如此惊天动地的诗篇
是的 从6岁起他就用飞镖写“诗”
写飞天的梦想
写风云的变幻
写父亲母亲的微笑
写冯·卡门恩师的指点
38岁 他就成为世界流体力学的
开路先锋 和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
虽在异国他乡 他的笔尖下流淌着的
依然是黄河长江的波涛
和对祖国母亲的思念
当新中国的礼炮声 越过大洋
催动赤子归航的脚步
他却被美国政府投入了监狱
说什么他装着“机密资料”
说什么他是共产党员
然而 铁窗牢笼可以囚禁
他的人身自由 却锁不住
他的归心似箭
于是 他冲破重重阻挠
踏着太平洋的波涛
扑进祖国的怀抱
将“嫦娥奔月”的梦想
写进了蓝天
在他的指挥下 我国的
第一枚“东风一号”导弹
挟着狂风雷电 拔地而起
第一颗“东方红一号”卫星
载着嘹亮的歌声 遨游云天
啊 第一枚洲际导弹
啊 第一艘航天飞船
第一枚“一箭双星”
第一枚潜艇导弹……
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了
无数个第一的中华民族
今天 又在飞向宇宙的旅途
划出了 多少道美丽的弧线
啊 有太阳引路 有星星作伴
我们中国人 第一次
箭击长空 用攀星摘月的勇气
写下了 气壮云天的诗篇
你看 那一刻钱学森笑了
笑得那样开怀
笑得那样甜蜜
当祖国人民把第一枚
国家最高科学金质奖章
戴在他的胸前
他只是微微一笑 他说
一切成就归功于党 归功于集体
他只是集体中普通的一员
这就是我们的钱学森
这就是我们的科学家
在斧头和镰刀织成的党旗下
他是一位 真正的共产党员
5. 赞美科学的诗歌或文章
科学告诉了我们关于人类、生命、我们的星球和宇宙的起源、本质和命运等最深刻的问题。……科学发达,确实需要思想的自由交流,其价值观与事事秘而不宣的价值观水火不相容。科学绝不改变自己的原则,即,科学本身没有特别的有利之处或特权地位。科学是防范假装有知识的人的有效方法。科学是反神秘主义、反迷信以及反对在不属于自己范围内的地方滥用教义的宗教的一座堡垒。如果我们忠实于科学的价值观,那么,科学就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什么时候被欺骗了。科学在我们犯错误的过程中就能将其改正……
在困惑和迷惑的浩瀚大洋中发现偶尔浮现的真理的迹象,需要警觉清醒的头脑、忘我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我们已经创造了全球的文明,在这个文明世界中,大多数重要的元素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但是,这是一个制造灾难的药方。无知和权力混合制成的易燃品早晚有一天会在我们面前燃成熊熊大火。特别是在这个千年即将结束之际,伪科学和迷信似乎越来越具诱惑力,非理性的海妖的歌声更加悦耳迷人。我们以前是否在什么地方听到过这歌声?在物质稀缺时期,在国家的自尊心或敏感的问题受到挑战之时,当我们为失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目的而极度忧虑之时,当狂热的火焰在我们身边沸腾之时,我担心,长期以来我们的思维习惯会控制我们的一切。
6. 身边的科学 50字
身边的科学
只要你留心,科学无处不在。
星期六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做一个科学实验。我想了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实验,我要做一个鸡蛋会浮起来的科学实验。
准备一个杯子,再准备一个鸡蛋和一些盐。先往杯子里放上水,放上鸡蛋,再加上盐。真奇怪,这个时候鸡蛋虽然没有浮起来。我一想,就一勺一勺地往杯子里加盐。加了好几大勺,我发现鸡蛋开始慢慢地浮起来了。渐渐地,鸡蛋就像坐电梯一样,慢慢升到了水面。
为什么鸡蛋会从盐水里浮起来呢?因为水加了盐以后,盐水的密度就变大,密度大浮力就大,浮力大就能把鸡蛋托起来了。
科学实验真好玩,我还要试一次。
【第二篇】:身边的科学
一天晚上,妈妈买了一袋基尾虾,基尾虾是青色的,但煮熟了的基尾虾变红了,我去问妈妈,妈妈没把答案直接告诉我,而是给了我一本《你问我答》的书,让我去自己找答案。
我找啊找终于找到了,那是因为基尾虾体内有一种名叫色素叫虾红素,平时它与别的色素混在一起,无法显示出鲜红的本色,但经过加热后,别的色素都被破坏和分解了,唯独虾红素不怕高温,因此基尾虾煮了以后就变成了红色的。
原来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呀!
【第三篇】:身边的科学
说起科学,其实,我们身边发生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是有科学来解开的。就让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记得有一次,妈妈在做饭的时候让我把醋瓶打开,我就是拧不开。
后来,妈妈告诉我,先将醋瓶在热水里泡五分钟,然后用凉水冲一下,很容易就会拧开的。说着,我试着用妈妈的办法做了。果然,醋瓶被轻而易举地拧开了。妈妈告诉我这就是热胀冷缩的作用。
经过这件事儿,我从心里感谢科学,它让我进步,也帮我成长。
7. 我们爱科学的诗歌
转发仅供参考
无尽的波涛之下的有机生命
生养于海洋的珍珠般的洞穴中;
起初形态甚微,用放大镜也看不见,
它们在泥沙上移动,或将水体洞穿。”
在同一首诗中,他又描述了一种块菌的无性繁殖:
“于是,孤独的块菌在土里厕身,
从父系的茎中伸出块茎。
它自由地呼吸,没有雄蕊,
不是由种子诞生出的后代,不需要母爱。”
科学与诗歌 ·黑洞
作者·杨然
在恒星自由漫步的天空
黑洞,是永无天日的陷阱
从星球坍缩的尸体上
吸取深不可测的幽灵
那样贪得无厌的胃口
吃光,饮波,吞噬一切物质的塌崩
像一扇无法弥补的阴谋之窗
黑暗的手,抓走四周一切的运动
时光在里面扭曲了经度和纬度
空间在里面密集着引力和势能
黑洞,这个太空黑手党的首领
连最英勇的光速,也被它吞并
多少压碎的中子,多少无辜的尘埃
被它当成呼吸的微风
漩涡般吸进去实实在在的物体
盲瞳般呼出来力大无穷的虚空
这个恒星食品无法填饱的肠肚
使一切形形色色的旋转,全部沉沦
这个中子星可怕的归宿
这个脉冲星无法拒绝的坟茔
所有日冕的瀑布,那涨潮的太阳风
那灿烂的星际历程,那喷发的高峰
那所有行星家族、彗星和流星子孙
都逃脱不了最后熄灭的命运
超巨星爆发是恒星的解脱
那会向宇宙孕育原始星云的骚动
收缩性灭亡是恒星的灾变
这会渐渐形成黑黑的窟窿
像死去的人,走进陌生的骨灰盒
那神秘的黑屋,不知有多高又多深
恒星们永远无法体验,这黑色洞穴
究竟构成了怎样一种体系的时空
总有一天,贪婪的黑心将被胀破
那些密得不能再密的食品
那些失去电、失去力的自由粒子
将奋起抗争这无限拥挤的牢笼
冲出黑洞,逃逸向广阔的空间
重新组合星云,形成恒星的子宫
宇宙膨胀又收缩,星球死去又诞生
黑洞,这个天空最黑的谜,如飞碟
不可思议;如密码,如思维的本能
智慧的人类,将不断进行探索
揭示黑洞,设计走向无垠的太空
一花一草一世界,
一叶一树一菩提,
有观察有发现,
有探索有收获,
有探究学科学。
自古谁人知,
科学及其重要也。
科技高峰永攀登
科技部门聚群英, 前来参加喜心中。
形势大好心激动, 华夏人气倍昌盛。
中国加入世贸中, 申奥圆满获成功。
日新月异科技城, 万众欢乐喜气盈。
小平理论指方向, 科协六大乘东风。
三个代表作指导, 深入学习重应用。
科技人员跟党走, 围绕中心建新功。
增强活力转职能, 办事效率显著增。
面向经济常坚持, 两手齐抓两手硬。
学术交流更活跃, 科技工程显神通。
科学普及面更广, 讲比活动深基层。
组织团结献计策, 通力协作丰内容。
智力开发率先行, 线头模范率先行。
展望未来路光明, 知识力量大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