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知道描写折桂的诗
双调.折桂令.中秋
元??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
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
洗秋空银汉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
尽无碍桂影婆婆娑。
老子高歌,
为问嫦娥,
良夜恹恹,
不醉如何?
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
“一轮……山河”起首一句,排空而入,造语奇崛。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圆满明净,给人一种新奇之感。以“飞镜”作比,使人产生一种不知是从何处突然飞来挂到天上的联想。而“谁磨”一问,更造成一种月光明亮无比的情势。正因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发此惊问。下面两句,转入对月光的具体描写,但作者没有进行正面描绘,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月光的明亮。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彻”、“透”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玉露……无波”两句,又从另一侧面来写,只是它比前两句写得更加空灵。作者从玉露着眼,写玉露将秋空洗得“银汉无波”。那莹洁如玉的秋露,正是皓月映照下的特有产物。“比常夜……婆娑”,秋光如洗,月色较往常更为明净。纵使如此,也并没有妨碍月中桂树展现其优美洒落的身影。这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同时又从明月本身来进行描写。前人曾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的诗句,这里却一反其意,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来反衬月光的澄彻。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反复渲染,烘托出一种明月如水,清幽静谧的氛围。面对此情此境,作者不禁情从中来,他引吭高歌,并向月中的嫦娥发问:在这美好宁静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一醉方休呢?
这首曲子把主要笔墨都用在了对明月的描写上,只是最后才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点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先景后情、情因景生的写法似乎已成了常规,写不好,往往会落俗套。其关键在于景要切,情要真,两者融合得自然。这首曲成功的奥妙也就在这里。
2. 古代诗词中折桂一词有何典故
折:摘取;桂:桂树的枝条。因桂树叶碧绿油润,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故借喻高中状元。 引证解释
《晋书·郤诜传》:“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诜 曰:‘卿自以为何如?’ 诜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昆山 之片玉。 ’”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流传故事
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原本是凡间一位樵夫,但是他不喜欢当樵夫,于是他就请白发神仙教他仙术,可是他学了很久都没有学成,后来,他又请白发神仙教他神游到月亮上,因为他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白发神仙很生气,就把他留在月宫,并说:“如果你心平气和地砍倒桂树,你就可以获得仙术”可是,吴刚每次砍完一段时间,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他不断地砍下桂树,桂树不断的愈合。而大诗人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历史记载
我国以前科举时代俗称考试及第者为月宫折桂。
月桂属樟科长绿乔木,春季开花,原产地中海地区,与中国桂相近但不同科。中国也有桂冠之说,是以带桂枝编制的,取其清香高洁。三国时魏国繁钦的《弭愁赋》中有“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之句,意思是编织桂冠来打扮自己,铺排像锦绣一样华美文字。因为桂清香高洁,人们早就用它来形容、评价人物。汉武帝曾问东方朔,孔子和颜渊谁的道德最高尚,东方朔说:颜渊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独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风一样浩荡,天下万物都受其化育熏陶。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 “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 “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未待完续 来源于百度百科
3. 描写哀思的诗句
追思亲人 元日哭先大人 清·周淑然(忆其亡父) 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
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唐 – 李煜 – 悼诗 (追忆双亲都可以)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江城子》:苏轼(追悼亡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离思——元稹 (亡妻)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宋·李清照(忆其亡夫赵明诚)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清明哀思 清明寄托哀思的诗词: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寄托哀思的诗句: 1)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2)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3)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 张继《闾门即事》 4)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5)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孟云卿《寒食》 6)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7)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 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8) 清明时节雨声哗。
—— 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9)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 杨万里《寒食上冢》 10)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 杨万里《寒食上冢》 11)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 王安石《壬辰寒食》 12)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3)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4)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 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5) 梦回山枕隐花钿。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6)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 张先《青门引•春思》 17)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8)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 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19)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 李冠《蝶恋花•春暮》 20)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1)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2)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 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23)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24)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25)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6)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7)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28)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29)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 杨万里《寒食上冢》 30)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 王安石《壬辰寒食》 31)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 孟浩然《清明即事》 32)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33)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 白居易《清明夜》 34)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5)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6)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哀思句子 1、亲人已仙游,未呈儿孙福。游魂于千里,如何度思量。
2、诺大的世界,最向往荒芜空间,去最荒凉的地方,做最美的梦。然后,消逝在某个角落。
3、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
4、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不会忘记,也不会离去,为了身边的,离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5、我不得不承认生命之脆弱禁不起我们再三的考验,生或死,也许早已命中注定。逝者如斯,生者为此沉寂。
沉默,是对死者最大的敬意。 6、是否还记得那些曾喜欢过的人,那一段段记忆的碎片,欢笑哀伤。
7、清明雨纷纷,淅沥不停,那是天在哭,那是每一个人思念眼泪,走近烈士纪念碑,我们仰望—看到的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片景象,月夜下,仿佛看到峥嵘岁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