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在两广地区最有影响,按人口排列,为中国第二十二位姓氏。当今梁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85%,总人口大约在1130万。

梁的名义

梁字是由水、木组成的会意字,表示水上木桥之意,而又加刅作声符,表示读音。梁的本义是指水上的木桥。

引申有隆起之义,如脊梁、屋梁等。最早的梁人是善于以木架桥梁,以木为梁建筑大屋和宫殿的氏族,梁人以其技能和梁为其氏族原始图腾,以梁为其氏族的族徽和名称,建立的城堡称为梁邑,临近的山和河称为梁山和梁水。

梁人筑构宫殿,又善架桥为人通行,功德无量,倍受各氏族和部落的敬佩和器重,各地都需要梁人,梁人迁移很广,因此分布也广,各地带梁的地名、山名、水名也很多。梁人最终建立了国,并使用梁作为姓。

梁姓起源

梁氏始祖——伯益

梁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二:

一、出自赢姓

相传梁姓为上古五帝之一金天氏少昊的后裔。少昊氏族以燕子为图腾,嬴是燕的异体字又是同音,少昊后裔伯益以嬴为姓。伯益的后裔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封于秦,也称秦嬴,为秦国之开国始祖。

其子秦仲助周宣王伐西戎有功,封秦仲的少子康于夏阳之梁山,史称梁康伯,梁国故地在今陕西韩城市南。

到公元前641年,秦穆公出兵灭梁国,梁国子孙遂以国为氏。

一部分梁国子孙逃奔晋国,成为春秋时晋国的梁氏。

晋国的梁氏包括:晋南的解梁,故地在今山西临晋县西南,晋大夫梁益耳出于解梁;

晋南的高梁,故地在今山西临汾东北,晋大夫梁弘出于高梁;

晋邑曲梁,故地在今河北永年县,晋大夫梁由靡出于曲梁,均为梁康伯的后裔。

嬴姓梁氏是当代汉族梁姓的主流,至少已有2800年的历史。

二、出自姬姓

周平王之子唐封于南梁,古城在今河南临汝西,后被楚所吞并,子孙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鲁国也有梁氏。这些均为姬姓梁氏。姬姓梁氏也有近2800年的历史。

外族基因融入

汉朝以后,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北方地区民族大融合和中国历史上人群大迁移的时期,梁姓中也融入了南北少数民族的基因,这就是组成梁姓的第三支。

这部分包括汉晋时期的氐族、南北朝时的匈奴人、北宋时的西夏党项族、明清期间广西的壮族、清朝的满洲八旗姓良佳氏等少数民族梁姓,长期与汉族混居,逐渐同化,成为汉族梁姓。

当今两广多梁姓与少数民族梁姓的融入有极大的关系。

梁姓分布

梁姓分布频率图

宋朝至今1000年,梁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二省,大约占梁姓总人口的43.3%,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河北、山东、湖南、山西,这六省又集中了梁姓人口的24%。

广东为当代梁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梁姓总人口的25.3%。全国形成了两广为中心的梁姓聚集区。

梁姓血型

梁姓人群的血型分布图

梁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5.3%,A型占27.4%,B型占28.9%,AB型占8.4%。

梁姓名人

梁红玉

梁红玉(1102年—1135年),宋朝抗金女英雄,韩世忠之妻。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杨国夫人。

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等。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17岁中举,曾与老师康有为等人一起联合发动“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回国后曾担任熊希龄内阁之司法总长。1917年结束从政生涯。

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1972年),生于日本东京,籍贯广东新会,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他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梁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梁姓的郡望主要有安定、扶风、天水、河南、东平、琅琊等。梁姓的堂号有安定、仪国和宝善。

“仪国”和“宝善”堂号均典出宋朝梁克家,梁克家官居右丞相,风格严整,原则性强,不管是他的近亲,还是大官、皇上的宠臣,也一律按原则办事,而好人得以保全。最终被封为仪国公。

梁姓的重要楹联有四副:

三清居士;七序名言。

眉齐鸿案;老踞龙头。

沂渭流源;夏阳绩绪。

石门教授;吴市高风。

家训格言:

梁章钜是清嘉庆和道光年间的文学家,由进士出身,累官广西巡抚。梁章钜教育子弟的道理,多来自前人治家训子之言之事,融以己意,以平实朴素之言,发自肺腑,汇编成《家诫》一书。

他以为家训不能与讲学相提并论,反对说教,主张因事利导,随人而训。

他认为居家之妙在一忍字,而治家之旨在一勤字。教育子孙“一夫不耕,必受其饥;一妇不织,必受其寒”,“勤可以远淫僻,可以致寿考”。

他告诫儿孙要团结,家庭败落首先是内部分裂,“骨肉构难,同室操戈,天必两异,从无独全之理。”他认为对子女不能过度溺爱,否则适得其反,“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恩宠过礼,臣妾之灾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他又主张言传身教,以清白做人、“吃亏是福”的家训格言留给子孙。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