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并列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但仔细算起来,《水浒传》算是后两部书的精神起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影响了罗贯中和吴承恩。
施耐庵和罗贯中的渊源
要说施耐庵,我们得先从名声最大的《三国演义》说起。《三国演义》让罗贯中这个名字在现代中国家喻户晓,但在自己的时代,罗贯中只是一个普通人。
罗贯中出身富户,少年丧母,继而丧父,家道中落,因为如此心酸的遭遇,最终让他遇到了师父施耐庵。
因为没有家人,无依无靠,罗贯中遂自号湖海散人,并以此明志,他在江苏、浙江一带流浪,后来在苏州遇到了刚刚卸任钱塘县官的施耐庵,并拜其为师,在施耐庵的影响下,笔力日进,最终著成《三国演义》,奠定了日后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
施耐庵对罗贯中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上,还表现为人生观的熏陶。施耐庵为人刚正不阿,看不惯朝廷内的倾轧,不能见容于同僚,所以罢官而去,辗转来到姑苏城(苏州)当了一名私塾先生。
施耐庵的个人风格
施耐庵初来乍到,每天除了向小童传道授业,有时也会到大街上逛逛走走。
一天,他无意间在一家书店找到了一本《张叔夜擒贼》,这本小说深深震撼了施耐庵,书中人物豪气干云和义薄云天的江湖豪迈之气,深深地打动了他,让他有了创作的冲动。
施耐庵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和酝酿,施耐庵把多年来对朝政的不满化为文字,著成了不朽的《水浒传》。这本书不仅抒发了他内心的郁结之气,也把他胸中的抱负和文采都和盘托出。
施耐庵不仅技擅雕龙,而且对人情世故也洞若观火,否则写不出来像宋江和高俅这样细致的人性。同时他在描写林冲的性格时,也足见阅历之深,林冲身上的矛盾和无力感,绝非是一般舞文弄墨的文士可以写出的深刻桥段。
当然,《水浒传》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个性迥异的人物群像,比如嫉恶如仇的鲁智深虽然敢作敢为,但做事太过冲动,读者不时会为他捏把冷汗,更多时候,我们还会被他的直率与天真打动;
与鲁智深齐名的武松也是位脍炙人口,快意恩仇的人物,手刃杀兄仇人的事迹更是成了中国一大文化现象;在梁山伯一大堆男人中,还有扈三娘这样不让须眉的巾帼,这也是施耐庵叙事的高妙之处。
《水浒传》之所以位列四大名著,获得巨大成功,应该归功于施耐庵个人的丰富阅历,以及对官场现象的洞察,再加上个人在文学上的修养和过人的才情。
罗贯中自从遇到施耐庵之后,便被后者的著作深深吸引,于是在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便拜其为师。
施耐庵比罗贯中大二十多岁,但他很看重这个好学的年轻人,师徒二人志趣相投,才气激荡,整日琢磨文章,切磋想法,应了那句“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施耐庵《水浒传》的草稿都放心地交给罗贯中校对、誊写,这对罗贯中后来个人写作风格的养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有人说《三国演义》中依稀还能看到《水浒传》的一些影子。
罗贯中感念恩师的教益,终身保持对施耐庵的敬重。施耐庵因写作《水浒传》而被朝廷拘禁,罗贯中四处奔走,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打点上下,终于让施耐庵重获自由。
后来施耐庵穷困潦倒,重病缠身,连身后事也都是由罗贯中一手操持。施耐庵一生得到罗贯中这一个亦徒亦友的知己,也算是没白活。
施耐庵对罗贯中和吴承恩的影响
罗贯中从施耐庵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作文技巧和看问题的方法,这使他原本就十分深厚的文学素养更加突出。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写出经久不衰的《三国演义》。
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赵云等人,全都是性格突出,人性丰满的形象,这恐怕得归功于施耐庵潜移默化的影响。
继罗贯中之后,吴承恩也是受到施耐庵影响颇深的一人。吴承恩晚于施耐庵和罗贯中,他和施耐庵一样,都曾经入仕为官,但因为性格原因,官途不畅,遭受排挤,最终脱冠而去。
虽然身处江湖,可从小接受儒家教育,让他身上总有一种对社稷和国家的使命感,又因为远离庙堂,有力没处使,有志无处伸。
最后只能学习施耐庵,用文字暗喻当时的社会环境,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吴承恩虽然没有施耐庵和罗贯中之间的师徒情谊,但有施耐庵之前的车辙马迹,著书立说也是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