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部。一直以来对它的解释很多,分歧很大。《诗序》被认为代表了后妃的德行,现代学者大多认为它是一首朴素的民间情歌。最近,龚鹏程先生认为我们应该注意它作为歌词的音乐特征,而不是简单地看词。

《关雎》作为《诗经》的第一部,是随意摆放还是刻意安排?在我看来,是故意的。《诗经》不一定如《史记》所言是孔子所编,但孔子的评价值得关注。因为孔子以《诗经》为教材,坚持“讲而不写”的原则。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是“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关雎的评价是“关雎趣而不淫,悲而不伤”。孔子也说,“官居之乱,其乐无穷”。

《雅颂·傅碧兴》一开始是指六种音乐歌曲。关雎具有音乐的特性是毋庸置疑的,孔子的评价是听而不是看而做出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先民多依水而居,故诗经多见水禽、水草之类,不仅成为现实的生活手段,也成为审美对象。亲近万物是比兴术的本源,所以看到关雎和明,自然想到男女之婚。绅士可以指贵族,也可以指普通人。婚姻作为经济社会的产物,不同于爱情。这首诗反映了从单纯的恋爱到结婚的过程。爱情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的。基于婚姻的物质,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伴随着痛苦。所以整个过程有悲欢离合。

但关雎作为音乐,承担着教化的功能,必须符合《周礼》中的中和美学原则,即孔子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音乐是以生活为基础的,但这里音乐的功能是音乐教育,即陶冶和培养公民的品格。现在的婚礼音乐也有其他的,比如《小桃花》、《喜气洋洋》,但是好玩好色,和孔子的不一样。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中和之美,体现了审美的张力,这也是它千百年来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因为它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所以在外国人看来可能不美,因为它不够直接果断,不是台词清晰的喜剧或悲剧。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