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呼兰河传有感

最近,我看了《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这本书回忆了她的童年,还讲了她的家乡——呼兰河。书里的内容很吸引我,有美好的,也有一些落后的民俗,在当时,呼兰河是个很偏远的地方。

这本书讲的事件都很有趣,让人看了就想发笑。尤其是美食,看得我的口水就哗啦哗啦地流了下来,还没有闻到味儿呢,要是闻到了,那我就不一定馋成什么样啦!例如她写的吃小猪:“有一天,一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时,那小猪已经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小猪一被打上来,祖父就要了,祖父把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了,烧好了,祖父把小猪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轻轻松松地就把这吃小猪写好了,还挺有意思。

我既然读了这本书,当然就了解了这本书的作者——萧红。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1日出生,上学、订婚、逃走,1932年认识了萧军,第二年出版《跋涉》。确实是一路跋涉,从哈尔滨到青岛、上海,认识鲁迅夫妇,后由鲁迅作序的《生死场》出版,一夜成名,东渡日本、辗转武汉、临汾、重庆,和萧军分开,与端木蕻良结婚,最后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我可以感受到萧红的一生是很苦、很不幸的。她的悲剧就在于红得太快,红得太短。她有文学天赋,但这么年轻就去世了,真的很可惜。她英年早逝的最大凶手是——不会自理,因为她的祖父从小太宠爱她。虽然祖父为萧红创造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保护了她的天性,但同时也让她,有了依赖性,所以她的生活才没有条理,杂乱无章。

其实萧红应该是山东人,因为她的祖爷爷张岱闯关东来到了东北。由于来的早,所以有了一大块地,成为了大地主。到了祖父张惟桢这代就分家了,祖父得到呼兰一大块田产,他家院子很大,有三千多平方米,后花园儿有1600平方米,他读过书,经过商,但一事无成。萧红的父亲叫张廷举,学习很刻苦,毕业于黑龙江师范大学,担任过教育局局长。但他喜欢男孩,讨厌女孩。萧红有一个弟弟叫张秀珂,萧红的父亲很喜欢他,也很支持他上学,还让他在日本留学。而萧红上学上到初中,父亲就不让念书了。在萧红的心里,父亲是很讨厌的。但她很爱他的祖父,祖父对她很温暖,经常陪着她,过得也很舒适。通过这本书,我也感受到萧红的父亲脾气很暴躁,但祖父却厚道。

有一次,租萧红家房子的人交不起房租,萧红的父亲就把这家的马牵走抵账,但祖父却说,马对咱们家不重要,但对他们家却是命根子。最后把马又还给了这家人。这也让萧红留下了同情弱者的好品质。

众所周知,这本书写的是呼兰河的事情。在她笔下的家乡——呼兰河,土地肥沃、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民风厚道、祥和安静、无欲无求,地居东隆塞北,只有两条大街,很冷清、寂寞。这里还很落后。在精神上有不少盛举: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

但是最让我感到不公平的是重男轻女,这也是一种封建迷信。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小团圆媳妇儿,她是胡家养的童媳,到胡家总是无故地打她,最后被折磨得生了病,又听了跳大神的意见,用开水给她洗澡,她被滚滚开水烫了三次,最后悲惨地死去。萧红也是这种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的受害者,所以在这本书里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对新文化的渴望,对乡情和善良的赞美,也表现了对做女人的不幸,和对父亲代表的强权的反抗。

这本书是在萧红生命垂危时,以最好的文字书写了她的家乡、她的童年,值得大家一看!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