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的语言特点1000字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要准确的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就必须因人而异,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风格流派.因人定格,知人论诗,才能对诗歌的语言特点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鉴赏.对语言整体风格的鉴赏重点是会用一些有关风格类型的专用名词术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 简洁明快. 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炼(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7) 雄浑壮丽.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8) 粗犷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 (9) 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10) 悲壮慷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1)缠绵哀怨. 诗作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尤其是古诗词语言更是凝练有加,真可谓一字千金.元代文学家元好问曰:“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因此,须细细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 一、了解古诗词言特点 1. 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律诗、绝句、词、曲这些古诗体裁,有固定的形式,这些形式促使诗人必须利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古诗语言往往“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的特点,凝练而含蓄,言尽而意无穷.具体表现有两方面: (1)讲究“准确传神”.古代“诗话”中流传着许多关于诗人炼字的佳话趣闻.众所周知的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就是“炼字”的典范,“准确传神”描摹物态能抓住特征,描摹心理能妙传心绪,描绘情景能使人身临其境. (2)讲究跳跃和留白.古诗词为达到凝神精练,往往会省略一些可省可无的词语,造成诗句上的跳跃或戛然而上,留下空白,而这些跳跃,空白之处往往是诗意所在.诗味所在,读者需借助想象和联想方能完成对诗句的解读,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句省略了谓语动词的一些用以衔接的虚词,我们有解读时需在意象与意象间补上这些省略成分. 古诗鉴赏(一)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注释: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

2.古代诗歌语言特点都有哪些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用得特别好,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鲜艳、热烈、红得象火,给人以闹哄哄的感觉,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的热闹景象。

2、含蓄。其特点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做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首诗很含蓄,是对当时求仙学道的否定。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灵药,成了仙子,进入月宫,长生不老。但居住在碧海青天,孤身只影,非常寂寞。虽然长生不老,又有什么意义呢?

3、精炼。其特点是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字字珠玑。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全诗二十八个字,描写了五组画面,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整幅画的中心是“人(断肠人)”。

4、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5、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绝对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

6、绚丽。其特点是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杜牧《江南春》。

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7、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 其他如含蓄简洁也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已。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而诗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

8、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口语化、明白如话

3.古诗的、特点求古诗的语言特点和古诗的形象和意境字数多点啊不要几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si=5上面有超详细的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4.古代诗歌语言特点都有哪些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用得特别好,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鲜艳、热烈、红得象火,给人以闹哄哄的感觉,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的热闹景象。

2、含蓄。其特点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做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很含蓄,是对当时求仙学道的否定。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灵药,成了仙子,进入月宫,长生不老。

但居住在碧海青天,孤身只影,非常寂寞。虽然长生不老,又有什么意义呢? 3、精炼。

其特点是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字字珠玑。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全诗二十八个字,描写了五组画面,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整幅画的中心是“人(断肠人)”。

4、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

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5、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绝对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

6、绚丽。其特点是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杜牧《江南春》。 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7、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

其他如含蓄简洁也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已。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

而诗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 8、简洁。

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口语化、明白如话。

5.古代诗歌鉴赏主要有哪些语言风格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听海人12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一)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风格,一般在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的写景诗中体现。如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和王维的诗。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恰当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三)华丽绚烂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想象,各种修辞。如李白、李商隐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四)简洁明快其特点是明白通畅,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白居易《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古代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7.古代诗歌的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

其基本特点有:1、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2、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3、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4、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一、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但诗歌却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式。

任何作品,包括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在内,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或者没有激情就不可能产生艺术,但诗歌却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即使是叙事诗也带有抒情的特色。

也就是说,诗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虽说诗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蕴藏于艺术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的,但离开感情,我们就很难捕捉住诗的形象。

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对诗歌的把握方式也应该是情感式的。二、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这一点同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有显著的区别。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简单地这么说: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思”和“情”都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观世界、客观物象,这两方面在诗中是融合在一起的,达到了“偕”和“妙合无垠”的境地。

意象和意境的创造都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但这物和景又跟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成的,是经过诗的升华的。但意境的特征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从有限达到无限,从具体升华到空灵,它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去思考和领悟诗人寄寓诗中的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可以从诗人的具体描写中去捕捉,而意境则须于笔墨之处得之。诗的意象和意境,不仅浸润进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而且还常常体现出诗人不同的气质与个性。

跟王维诗中的意象与意境那种深微、细腻、含蓄的特点不同,李白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就显得开阔、宏大、奔放,这跟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和飞动的艺术想象力是分不开的。不同的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不同的生活感受,而且体现了不同的个性和气质。

三、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中国古代诗歌,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词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个字的居多;古体诗和排律比较长,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形式的精练和意蕴的深厚,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这里将精练和含蓄并列在一起算作一个特点,因为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意思才能称为精练,光是话说得少是不能算精练的。

所以精练总是同含蓄相关。但精练并不等于就是含蓄,有一些率直的诗,直抒胸臆的诗,表现手法上并不含蓄,但表现的意思比较丰富,也应该算是写得精练的。

四、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中国古典诗歌有一部分本来是配乐歌唱的,如汉代的乐府诗和魏晋至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都是入乐的,唐宋以后的词和散曲也是配乐歌唱的。

词本来称为曲子词,也有称乐府的,如苏轼的词集就题为《东坡乐府》。这些诗歌作品本来都有与之相配的曲谱,但绝大多数曲谱都没有流传下来。

尽管如此,它们的音乐美仍然可以从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体现出来。第二层意思是,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讲究音乐美的。

特别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和词曲,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参差变化,讲究节奏和对偶,讲究平仄和押韵,总之从各方面造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的音乐美感。一般来说,一首诗的声情(由音乐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文情(由文词的意义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总是和谐一致的。

所以古人读诗很讲究吟诵,就是从音乐的角度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欣赏古典诗歌,懂得一点古典诗词格律方面的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扩展资料:诗歌重回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有着历史的和文化的原因。在中国文化中,诗歌有特殊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是“诗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释义: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中国古代是以“诗”来教化文明的。故“诗教”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也因此,诗歌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一。

有人甚至称:西方有《圣经》,中国有《诗经》。诗歌在中国从来关乎心灵。

学者胡晓明就说过:“中国诗是中国文化最具有心灵价值的创造。”钱穆则认为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类似宗教的作用,既可传递个人心灵微妙感受、抒发性灵,还可规范伦理、教化人性、慰藉人心。

林语堂也认。

8.诗歌的语言特色

常见的诗歌语言特色: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连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4.绚丽飘逸。

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5.简洁明快。

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6.雄浑壮丽。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

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7.粗犷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 8.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致。

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9.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

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

《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0.缠绵哀怨。

诗作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9.古诗的语言特点 1000字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

要准确的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就必须因人而异,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风格流派。因人定格,知人论诗,才能对诗歌的语言特点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鉴赏。

对语言整体风格的鉴赏重点是会用一些有关风格类型的专用名词术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

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 简洁明快。

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炼(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7) 雄浑壮丽。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

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8) 粗犷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 (9) 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10) 悲壮慷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1)缠绵哀怨。 诗作婉曲,感情细腻。

如柳永、李清照、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尤其是古诗词语言更是凝练有加,真可谓一字千金。元代文学家元好问曰:“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

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因此,须细细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

一、了解古诗词言特点 1. 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律诗、绝句、词、曲这些古诗体裁,有固定的形式,这些形式促使诗人必须利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古诗语言往往“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的特点,凝练而含蓄,言尽而意无穷。具体表现有两方面: (1)讲究“准确传神”。

古代“诗话”中流传着许多关于诗人炼字的佳话趣闻。众所周知的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就是“炼字”的典范,“准确传神”描摹物态能抓住特征,描摹心理能妙传心绪,描绘情景能使人身临其境。

(2)讲究跳跃和留白。古诗词为达到凝神精练,往往会省略一些可省可无的词语,造成诗句上的跳跃或戛然而上,留下空白,而这些跳跃,空白之处往往是诗意所在。

诗味所在,读者需借助想象和联想方能完成对诗句的解读,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句省略了谓语动词的一些用以衔接的虚词,我们有解读时需在意象与意象间补上这些省略成分。 古诗鉴赏(一)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