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诗词

1、《汴河直进船》——唐代李敬芳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译文:汴水与淮河之间挖通后,确实有许多便利。不过,百姓遭受到的苦难也很深重。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

2、《长相思·汴水流》——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译文: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3、《汴河怀古·其二》——唐代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译文: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4、《汴河曲》——唐代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译文:汴水碧波,悠悠东流,望中一片无边春色。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行人啊千万别望向长堤上的美景,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让人惆怅。

5、《汴河怀古·其一》——唐代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译文: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2.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诗词

1.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3.李利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4.七绝 大运河(作者:冰雪红豆)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秋水缠绵,牵动河畔漫步的游子,拾得小诗。

5.红楼诗词: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3.与大运河相关的诗句

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诗句

1.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3.李利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4.七绝大运河(作者:冰雪红豆)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秋水缠绵,牵动河畔漫步的游子,拾得小诗。 5.红楼诗词: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6.《堤上偶成》 ——清·乾隆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7.《登舟》 ——清·乾隆

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 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 最是篷窗心惬处,雨晴绿野出耕人。 8.《汴河怀古》

作者:皮日休(唐)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1326332功不教多。 9.《堤上偶成》 ——清·乾隆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10.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11.隋炀帝挽舟者歌 【北朝】无名氏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4.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诗

皮日休《汴河怀古》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胡增《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5.与“大运河”相关的诗句有哪些

1、《堤上偶成》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2、《行运河辛大观先行以此走寄》

年代: 宋 作者: 张舜民

同下龟山时,舟行篙参差。

夜投洪泽口,访问失所之。

不应一日力,解至淮阴祠。

长淮自风浪,竟夕起忧疑。

旦日坐闸中,听水忘朝饥。

清泠见杂咏,蓊密闻群咿。

就柳喜高荫,避桥嫌窄卑。

凉风吹水面,襟袖不假披。

新螯与老鲑,登俎辄无遗。

饱食却思睡,睡起复何为。

稍厌理文字,惟思弄孙儿。

尚有数舟酒,独酌非所宜。

好话不得吐,两日舌如茨。

舟行虽云乐,先后不可期。

争如鞍马间,吟啸长追随。

3、《京口运河上》

年代: 宋 作者: 张蕴

荒荒永岸水如沟,翁仲无言立上头。

日日餫稍衔尾去,东南民力尚支不。

4、《归舟大雪中入运河,过万家湖》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雪漫水面淡模糊,酿出羔儿酒一壶。

已被膻腴翳醽醁,更添牛乳点春酥。

销金帐下有此否,药玉船中不用酤。

忽见琼缸清彻底,蒲萄一色万家湖。

5、《夏早奉诏余杭疏决归上封事》

年代: 宋 作者: 程公许

桑林忱祷极焦劳,奉诏宽刑辍省曹。

玉食不怡先损己,璇穹何忍尚屯膏。

运河今乃通车辙,眢井谁能举桔槔。

饱食太他心自愧,封章不隔九天高。

6.与大运河相关的诗句

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诗句 1.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3.李利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4.七绝大运河(作者:冰雪红豆)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秋水缠绵,牵动河畔漫步的游子,拾得小诗。 5.红楼诗词: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6.《堤上偶成》 ——清·乾隆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7.《登舟》 ——清·乾隆 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

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

最是篷窗心惬处,雨晴绿野出耕人。 8.《汴河怀古》 作者:皮日休(唐)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9.《堤上偶成》 ——清·乾隆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10.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11.隋炀帝挽舟者歌 【北朝】无名氏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7.古人称赞隋朝大运河的功绩的诗句有哪些

唐朝诗人皮日休的古诗作品《汴河怀古》,其全文如下: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赏析】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

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

皮日休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第一首诗的“万艘龙舸”代指隋炀帝的船队。

全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诗中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历史事实。诗说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说当时的唐帝国早已是连隋炀帝时也比不得了。

这是对当政www.sLKj.org者的警训,意味深长。第二首诗第一句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批驳。

诗中说: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

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

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颖,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易的。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

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

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作者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

然而他并不直说。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就是: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

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

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3356562,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实际了。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

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的剥夺。“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厉,谴责更为强烈。

这种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8.关于大运河的诗

隋朝大运河的诗

皮日休《汴河怀古》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胡增《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