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语中指言行不一,伪君子的词语
乡愿
指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
汉徐干《中论·考伪》:“乡愿亦无杀人之罪,而仲尼恶之,何也?以其乱德也。”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若夫贼德之乡愿,则虽过门而不欲其入室,盖拒绝之深矣,而肯遽以人类视之哉!” 李大钊 《乡愿与大盗》:“ 中国 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纪录。”参见“ 乡原”。
清王宜山《围炉夜话》第四章:“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
乡愿这个词含义丰富,孔子所谓乡愿大概是指伪君子,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孟子所言大约是说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一套的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就是乡愿。这种人随波逐流,趋炎媚俗,更多的是指道德败坏的小人。
2.言行不一作文
[言行不一作文]上午,小明在背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背了一会儿,时针、不知不觉就指向了12点,言行不一作文.妈妈端着一碗香喷喷的炒饭,走过来对小明说:“你可真用功啊,诗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小学六年级作文《言行不一作文》.来,行了,别背了,快吃饭吧.”小明饿极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端起饭碗就吃,狼吞虎咽地几口就下肚了,也没注意有几个调皮的饭米粒偷偷跑到桌子上去玩了.吃完后,妈妈指着桌子上的饭米粒说:“古诗是用来教育后人的,你诗背得很好,可惜言行不一,诗还得再背‘熟’一些呀!” 言行不一作文200字。
3.论语中,说一个人言行不一是哪一句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
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雪公讲义】
【考证】○孔子曰:君子有九思。今举四端。以其为言与色,可为取法者。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曲礼曰:俨若思,安定辞。
○又曰:礼不妄悦人,不辞费。
【按】此四端皆言色之诚中形外,于人信而不欺。仁者人也,故不害仁,自无巧言令色之弊。再此章提出鲜仁之人,正与前章崇仁互映,或编者类聚有意。
4.言行不一致的谚语
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这个现状的本身就是一种结果。它是因为自私,随意,不在乎,执着我利,贪图享受,博取一时满足等等,不断的叠加积累形成的。
这个就是说,当时没有认识到 自私 ,随意,不在乎。。。的结果会产生一种惯性的认知层面,以及偏离了的心理觉受和取舍。如果用空间表述,就是从一个正常的空间,因为自己的种种因素,心理和大脑思维认知上偏离开正常的生活空间。
比如,我们抬头挺胸目视前方,眼睛盯着正前方一个点,走过去,所走出来的一定是一个接近直线的路线。如果,开始我们没有看着正前方的那个点,而是偏离或者是在中途看风景,那么我们的路线就会随着注意力的转移而有所偏离直线。所走出来的必定弯曲。当我们本来就已经是偏离正常生活空间,不具备正常生活的思维认知,就需要用 纲常来作为标尺,使我们能重新归入本来的直线上来。
5.关于修炼言行的古诗
题诗后
作者: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苦吟
作者:卢延让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作者: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如果我的答案有用请采纳,谢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