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我不知过去的邻居和儿时的玩伴现在都在哪?只是感觉日子一天天好了,年味却一天天淡了。春节就要到了,下面就跟随张承辉一起看看大家的随笔吧。
全家在一起过年随笔【第一篇】:春节随笔
挥别旧岁,欢乐的鸡年即将过去,喜迎新春,吉祥一的狗年快要到来,在慈父慈母的翘首期盼中,在游子的匆匆行色中,中国最重的传统佳节,春节就要来到啦,是回”家”过年,还是在”家”过年,这是每一个人必须思考的一个紧迫的问题,人人都离不开一个”家”字。因为”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无论你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只要一想到”家”,就会有一种亲情回荡在心头,”家”是我们人生的驿站,”家”是我们生活的乐园,”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然而”家”的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亲情,没有亲情的人,就是没有家的人。过年就是亲情的凝聚,就是亲情的交流。就是亲情的深化。回家的路无论多么遥远,无论多么艰难,回”家”过年的信念坚定不移,其实这就是”家”的力量。回家过年是盘点旧岁,谋划新年的重要时刻,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辛勤耕耘的一年,也是岁物丰成的一年,千家万户为伟大的祖国而自豪,千家万户为人民的幸福而自豪。回家过年,就是千千万历个游子带着自豪的心情,带着幸福的微笑,从遥远全国各地,回到久别的父母身边,回到盼日久的妻儿身边,全家团圆,快乐过年,尽显赤子情怀,尽显家庭情结,尽显家国情怀,所有这一切就美美地体现在回家过年上。其实这就是”家”的意义。
全家在一起过年随笔【第二篇】:春节随笔
过年对于已过而知天命年龄的人来说,更多的是忧虑。龙年来了,龙年应该怎么努力?一年之计在于春,是给深思熟虑的。
我不相信命运,认为相信命运的人更多的是不自信;我不相信机会,认为机会永远多于时间;我不相信衰老,认为衰老的标志是总爱回忆;我不相信失败,认为失败的最终结果是成功。
拥有健康,健康的前提心情舒畅。失败了不能心灰意冷;成功了不能得意忘形。永远的我,不和过去的我纵向比较,不和身边的友横向比较,只与未来的我靠拢前进。
全家在一起过年随笔【第三篇】:春节随笔
过年啦!大家都穿上新衣服,来迎接蛇年的到来。孩子们向来最喜欢过春节——收红包、享美食、拜亲戚、穿新衣……到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大家跑啊,跳啊,乐此不彼。 在除夕之夜,我们是最快乐不过的了。晚餐上,有令人馋涎欲滴的红烧肉,有鲜美可口鲤鱼,有芋艿和毛豆,还有大家一同制作的蛋饺……12个家庭组成的大家族齐聚一堂,共享如此美味佳肴,配上种类多样的饮料,真让我大饱口福啊! 吃过了年夜饭,便是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今年的春晚非常好看,央视、芒果台、番茄台都很吸引人,当然按大家要求还是看了央视。一开场就是相声、小品的幽默有趣使我咯咯大笑,还有绚丽的歌舞表演(看的眼都花了)和不可缺少的魔术,一年难得这么开心过,一个接着一个的表演使我想喝水都舍不得错过一秒钟! 在欢乐的春晚中,十二点钟快到了,我也开始工作了,拿着烟花鞭炮来到河边。在河边,烟花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冲上天,拉开了漆黑的帷幕。快看!一个美丽花苞伴随着响亮地奏乐冲了出来,最后绽放成一个美丽的大菊花,又变成了闪亮的星星。快看!一个闪着五颜六色的花苞把天映得五颜六色,最后一声巨响,真个天空照得通红,留下的碎花像雪花一样落下来,美丽极了!其它的小礼花也在四周助威,这里一声噼里啪啦,哪里有啾啾的响个不停,像星星,像流星,还像菊花。对岸也不甘示弱,接连不断的炮声在提出挑战,接着,一排打着转儿的流星过后,几个花朵同时绽放,有红的花,犹如一把火;有紫的花,显得那么高雅;有银色的花,像灿烂的珍珠。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四面八方到处在响,在绽放花朵,我都不知道看那儿了。最后,一个硕大的超级礼花弹在桥上被人点燃,当当当,随着零点的钟声敲响,那巨大的烟花般随周围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冲向天空。时不一会儿,整个城市就在烟花鞭炮和人们祝福下沸腾了。
又是新的一年,愿这一年合家欢乐,学习进步,幸福美满。
全家在一起过年随笔【第四篇】:春节随笔
过年
一群挣扎的鱼
随潮汐进退
潮起时围攻
故土这道
用迷途的魂魄筑成的堤坝
一众离家的人
随乡愁汇集
他们围着祖宗的牌位跳舞
又被鞭炮声轰向四面八方
洄游奢侈又漫长
从冬天走到冬天
从少年走到暮色苍茫
我看见了我
有一天
那个立在风里最老的人
全家在一起过年随笔【第五篇】:春节随笔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那时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甚至很少能见到半导体收音机。偶尔有放映队在村头放电影,那些半大的孩子不吃晚饭就在那里抢占地盘。在那样寡淡的日子里,孩子们盼望着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热闹的节日,而过“大年”又是这热闹的节日中最丰盛也是最奢侈的。
二十四、扫房子
每年的腊月二十四左右,一大早就会被爸爸喊起来,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和桌椅板凳都搬到院子里,拿绑着长竹竿的笤帚扫房子。有些年份也会刷房子,刷房子的材料不是现在的涂料,而是用白石灰。把石灰块放到铁桶里倒上水,水桶里就“嘶嘶”地冒着白烟翻滚起来。那时,感觉到天真是冷,在房檐下经常挂着一尺多长的冰柱子。有时,我和哥哥也会把糖精水盛在碗里放到院子里,用不了半天时间这水就变成了冰块。就是这样严寒的天气,也丝毫不能阻挡我们扫房子或是刷房子的热情,这工作一般需要干上整整一天,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红红的炉火旁,心里竟感觉到无比的温暖。
炖大肉、备美食
那年头过年炖上几大盆肉是不可能的,不仅仅是因为猪肉是按照人口分配需要肉票,还因为我们口袋里的钞票实在不允许买太多的肉,顶多是炖上一盆猪头肉。我的姥姥家在农村,农村人在家里养几头猪还是可以的,每年我们都要早早跟舅舅说好,让他帮忙从人家手里买几个猪头。有时自己吃不了,爸爸也悄悄用自行车推着,带上哥哥到镇上转卖给别人家。
虽然炖不起肉,但炸几盘还是可以的。妈妈把肉切块撒盐裹上打了鸡蛋的面液,只把肉炸得半熟,然后用草纸包成几包放到篮子里,篮子就挂在我家小屋里的房梁上。等大年三十那天或是正月里来亲戚的时候,再用这炸肉炖白菜。我家小屋的那个房梁并不高,我踩着凳子踮起脚尖就能够着。于是,等妈妈用炸肉时就老是觉得肉不够数,其实她心里应该清楚的,孩子们偶尔偷几块解解馋也不是什么大错。
我家做的最多的是炸绿豆丸子。这丸子的主材绿豆是秋天从山上采的野生绿豆,我们也管它叫胡绿豆,要比一般种植的绿豆硬的多,往往要用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上磨磨。磨绿豆的工作是我和弟弟的,弟弟的个矮够不着磨眼,我就只站在一边给他舀上几勺,他就欢快地推着磨转起来…… 二十八、把面发
我们那里的炉子都是用笼盆(烧制陶瓷的装胚胎的匣钵)做的,不是烧柴而是烧煤饼。在这炉子上还可以再放一个笼盆,盆口挂上一些钩子,烤火烧或是烤地瓜。
每年过年前,妈妈会烤上满满一笸箩油火烧,最后再放几块地瓜。烤火烧的煤块是平日里一点点积攒下来的,黑黑的发着油亮的光。妈妈会把炉火生得特旺,我就一只守在炉子旁,看妈妈把火烧一个一个挂到炉子里。我期待火烧出炉的那一刻,火烧被扔到笸箩里,带来的不仅是满屋弥漫的面香味,更有满心的欢喜。这些火烧不只是我们正月里的美食,还是我家走亲访友的礼品。
写春联、贴年画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我们换的不是门神而是年画和春联了。弟弟虽然年龄比我小五六岁,但他的毛笔字在那时还是能拿得出手的,我们家那大大小小门框上的春联就都是他写的。春联上的词也是我们两个人绞尽脑汁想出来的,现在已经记不清写的具体什么内容,反正都是喜庆的话,大人们也不管我们诌得好不好,只要写上贴出去他们就一个劲地说不错。那些年画都是我跟妈妈精心挑选的,其实再挑选也都是类似的内容。每年也基本都离不开《红灯记》、《龙江颂》、《沙家浜》还有舞剧《红色娘子军》等的剧照,一张张张贴在房间的墙面上,屋子就顿时有了暖暖的生机。后来年画上的内容陆续有了《铁弓缘》、《红楼梦》一类的历史剧,我也看着这些年画一天天长大起来。
小姑娘、盼新衣
记得有一年,我家北边的邻居去市里开会,带回来几件五元一件的睡裙,那些睡裙胸前是机绣的镂空花,我们院子里的女孩一人一件,那时候也不懂什么是睡裙,我们都穿着它逛街,穿着它上学还觉得特别美。而每年一到腊月,我会盼着爷爷发工资,至今我还记得爷爷发工资的日子是每月的十五号。有一年冬天,爷爷带回来两双皮鞋,大红色的盘带鞋是我的,黑色系鞋带的是哥哥的。穿着那双红色的皮鞋,我一会儿跑到邻居家,一会儿又跑到院子的大门外,这双皮鞋着实让我骄傲了一会。最多的时候,是妈妈领着我走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到城里,买回几尺花布以及几尺蓝色的或是灰色的布料。往往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还在灯下一针一线地做最后几道工序。我也一趟一趟地去问,“快好了吗?”妈妈做的新衣总是又肥又大包着屁股, 穿上新衣我会拿着镜子一遍一遍的照,仿佛镜子里的我一下变美了许多。
做礼花,放鞭炮
腊月里,爷爷带回来最多的东西是我和哥哥喜欢的鞭炮。这些鞭炮会一直熥在地板上(我们那里的人家冬季取暖大多是地炉,即屋里铺着瓷砖一样的地板,地板下是纵横的烟道,地炉在房子外面的墙体上,外面烧火烟会顺着屋里的烟道排到外面),过年的时候才会拿出来一个一个地放。我左手拿一支香,右手捏着一个红红的小鞭炮,等鞭炮芯子被呲呲点着了,就会急促地仍出去,听着鞭炮在远处炸响,又是高兴又是害怕。
爸爸也会在年前翻出一些宝贝,大多是铁屑、铜屑、铝屑之类,邻居家的大哥哥也会拿出来一些炸药。邻居家的大哥哥在煤矿挖煤,那时候炸药管控不是很严,在井下挖煤一点点炸药还是不难找到。他们把这些材料紧张地拼凑到一起,装到一个自制的铁家伙里,引出一根长长的芯子。大年三十的夜里,大家会聚在一起,有人喊“快闪开,要放花了”,于是我们就捂着耳朵跑到自家屋门口,专注地盯着放花人的手,等红的黄的绿的花交替着从自制的花炮里窜出时,满院都是激动的欢呼声。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我不知过去的邻居和儿时的玩伴现在都在哪?只是感觉日子一天天好了,年味却一天天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