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经过连续80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救援工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据了解,目前已有13名矿工获救。那么,13名矿工获救是怎么回事?事故进展如何?为大家整理最新情况如下:

一、13名矿工获救是怎么回事?

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12.14”透水事故截至12月18日2时57分,井下被困18名矿工中,13人成功获救,5人遇难。获救人员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

二、事故进展如何?附最新情况!

(一)杉木树煤矿“12·14”较大事故调查组成立

1、邀省纪委监委参与

12月18日上午,四川芙蓉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杉木树煤矿“1214”较大事故调查组成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经报省政府领导同意,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决定成立四川芙蓉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杉木树煤矿“1214”较大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四川煤监局、应急管理厅、宜宾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并邀请省纪委监委参与事故调查。

12月18日上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医务部干事魏彪接受记者采访对13名矿工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魏彪表示,通过初步筛查,13名矿工情况基本稳定,目前矿工们比较需要营养康复和心理指导。

魏彪介绍,在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的六名受困人员中,有三人出了电解质紊乱的状况,这是由于较长时间没进水进食,流汗过多,营养失衡等相关因素造成的现象,经过后期调节可以恢复。其中一名矿工有轻微一氧化碳中毒现象。

根据初步会诊情况,医疗组准备了重症医学专家、急诊急救专家、心理评估专家、临床营养专家等为矿工进行治疗,经过全面会诊后再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转院或者进一步治疗。

问及矿工们何时可以和亲属相见,魏彪表示需根据患者情况再行判断。

2、井下救援

12月18日上午,搜救队员、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芙蓉队常务副大队长苟忠接受记者采访,还原井下救援的最后时刻。

苟忠说,自14日接到任务后,芙蓉队立即调集了一个分队、30余人,在矿上分四条线路开展井下搜救。

17日晚,水位下降比较快,救援队暂停排水,开始加大排放瓦斯力度,巷道里噪音小了很多。这时候,搜救队员突然听到明显大于以往的管道敲打声,声音很急。搜救队员一边对着钢管喊话,一边敲击,很快,那头回应了,问“还有几个人”,那头清晰地回应一连串的敲击声,一数,十三声!

苟忠判断,这说明被困的十三人都还活着,而且位置比较近了,另外,里面被困的人听不到外面的动静,着急了。

大约凌晨3时,在排水位已经降低到能够看到巷道顶部缝隙的时候,一个PVC的塑料管顺着钢管漂了出来,上面绑着一个塑料袋,袋子里面有一张纸条,手写的“没有上水”等字样清晰可见!

3、13位获救人员意识清晰

救援队信心大增,加快速度排水,不久,就看到对面有微弱的灯光,一位矿工半卧着淌着水过来,“第一个过来的矿工叫刘贵华,他第一句话:还有12人。”“里面是什么情况?”“都生还。”

苟忠说,刘贵华曾是他手下的工人,熟人相见,“感觉刘贵华他非常激动。”因害怕其他被困人员也纷纷潜水过来,造成二次伤害,救援队们一边喊话让他们不要移动,进行语言安抚,请他们保持体能,待水位下降到安全位置,并排除瓦斯等有害气体后,救援队员带着船型担架前往救援。

“他们每个人的意识都非常清楚,全部能够清楚说出自己的名字”,很快,12个人被依次抬放到船型担架上,被救援人员牵引到安全区域,准备升井。

三、安全获救三大原因

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分析,从事故发生到人员被救,经过80多个小时,被困13人全部存活,除了外部科学施救、加紧施救之外,至少还有三个原因。

1、一是井下被困人员经验较丰富,被困期间,轮流打开安全帽上的矿灯,以确保洞内保持光源,在漫长的等待中大家保持了信心。

2、二是被困人员熟悉井道地形,灾难来临时选择了生存几率最大的逃生方向。被困人员逃生到地势比较高的独巷,且有相对充足的空气。被困人员下方有个低洼处且有斜坡,水是漫上去的没有冲击力,给被困人员预留了相对安全的生存空间。

此外,被困人员没有走散,为一次性营救奠定了基础。而人员是否集中,也是前期救援指挥中心最为担心的焦点之一。

3、三是巷道内温度维持在24摄氏度左右,为大家保存体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能安全获救当地政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