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诗经秦风晨风的理解鉴赏800字的[1月7日晚前]
《晨风〉的内容,自古以来颇有争论,有人认为是弃妇诗,也有人认为和《权舆》一样,是失势贵族的诗,这里把它按后者的说法作一分析,这首诗以“鴥彼晨风,郁彼北林”和“山有苞栎,隰有六驳”“山有苞棣,隰有树檖”起兴,实则是以鸟向高处飞来喻自己与君主的关系,而结尾却是“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由此看来,则《晨风》与《权舆》一样,表现的都是贵族对被君主抛弃的哀叹,但是《晨风》较之《权舆》则显然这种感情更直露一些,若总结《晨风》《权舆》《黄鸟》这三首诗的“怨愤”,则能够发现,其怨愤的对象都是秦国的国君,在秦的高度君主集权下,这种怨愤显然对于作者来说是危险的,但是这种感情却要得以宣泄,于是便有了这样“压在地下的火山”一样的作品,我们可以用“悲凉”来评价《晨风》《权舆》,而《黄鸟〉则显然应该称之为悲壮之极了。这些诗,连同早期的《车邻》中“今者不了,逝者其亡”,占了秦风十首的半数,可见秦人是有意识的在创作这样富有“悲剧美”的作品,因此我们说,悲剧美,是秦人审美追求的一个特色。
2.《诗经·晨风》的全文谁知道呢
《诗经·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注释】:
鴥:音玉,鸟飞快的样子。
钦钦:忧思难忘的样子
檖:音遂,山梨
【赏析】:
《晨风》抒写对君子的思念,表达了对君子忘怀的忧虑。诗以鸟飞投林,山有林木起兴,象征与君子的契合,与归宿,因而“未见君子”才会忧心,才会忧虑,反复咏叹,正是同一主题的复唱,也正是情深意切的表现出。
3.晨风的《诗经·秦风·晨风》诗篇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栎,隰有六驳。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1)鴥(yù):鸟疾飞的样子。
晨风:鸟名,即鹯(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2)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
(3)钦钦:朱熹《集传》:“忧而不忘之貌。”(4)苞:丛生的样子。
栎(lì):树名。(5)隰(xí):低洼湿地。
六驳(bó):木名,梓榆之属,因其树皮青白如驳而得名。驳即“驳”字。
(6)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7)树:形容檖树直立的样子。
檖(suí):山梨。 鹯鸟如箭疾飞行,飞入北边茂密林。
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情难平。怎么办呵怎么办?你竟把我忘干净!山坡栎树真丛错,洼地梓榆真斑驳。
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难快乐。怎么办呵怎么办?你把我忘实在多!山坡长满那唐棣,洼地挺立那山梨。
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似醉迷。怎么办呵怎么办?你已把我全忘记![1] 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
其实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这首诗的内容实有揶揄嘲弄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况味。
朱熹《诗集传》说此诗写妇女担心外出的丈夫已将她遗忘和抛弃,这比起《毛序》“刺秦康公弃其贤臣说”、朱谋玮《诗故》“刺弃三良说”、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秦穆公悔过说”等,相对而言较为通达,可作参考。全诗三章,章六句。
首章用鹯鸟归林起兴,也兼有赋的成分。鸟倦飞而知返,还会回到自己的窝里,而人却忘了家,不想回来。
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两句,很可能是杜甫《望岳》中名句“决眦入归鸟”所本。
从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忧伤苦涩。再细细思量,越想越怕。
她想:怎么办呵怎么办?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话的质朴语言,表达出真挚感情,使人如闻其声,如窥其心,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从“忘我实多”可以揣测他们间有过许许多多花间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负得深,这位“君子”实在是无情无义的负心汉。
不过诗还是表达得相当蕴藉的,细细咀嚼方能品味。五代冯延巳脍炙人口的《鹊踏枝》词“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当系从此诗翻出。
“山有……隰有……”是《诗经》常出现的起兴成句,用以比况物各得其宜。上古时代先民物质生活尚不丰富,四望多见山峦坑谷正是历史的必然。
那颙望着的女子瞥见晨风鸟箭样掠过飞入北林后,余下所见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栎树和洼地里有树皮青白相间的梓榆。三章则换了两种树:棣和檖。
之所以换,其主要作用怕是在于换韵脚。万物各得其所,独有自己无所适从,那份惆怅和凄凉可想而知,心里自然不痛快。
三章诗在表达“忧心”上是层层递进的。“钦钦”形容忧而不忘;“靡乐”,不再有往事和现实的欢乐;“如醉”,如痴如醉精神恍惚。
再发展下去,也许就要精神崩溃了。全诗各章感情的递进轨迹相当清晰和真实可信。
朱熹为了自圆其说,《诗集传》还特意举了例证说:“此与《扊扅(眼移)》之歌同意,盖秦俗也。”《扊扅歌》的本事是这样的:百里奚逃亡后当上了秦相,宴席时厅堂上乐声齐奏。
有个洗衣女佣说自己懂得音乐,于是操琴抚弦而奏,并唱道:“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
今富贵,忘我为!”百里奚听后询问,方知是失散的妻子,于是夫妻团圆。朱熹用秦俗来证秦风,也颇有说服力。
不过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不必泥于一说。方玉润《诗经原始》说:“男女情与君臣义原本相通,诗既不露其旨,人固难以意测。”
说得很圆通,让人自己去心领神会。高亨《诗经今注》云:“这是女子被男子抛弃后所作的诗。
(也可能是臣见弃于君,士见弃于友,因作这首诗。)”这后面两个“也可能”,补充得很有意思。
《韩诗外传》和《说苑-奉使篇》载赵仓唐见魏文侯时引及此诗,还用来表达君父忘记臣子之意。因此,关于此诗的主题,还是有继续发掘的余地的。
4.《诗经·豳风·鸱号》赏析
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赏析】
这是一首童话诗,全诗以拟人化的手法,借一只母鸟自诉艰辛危苦,寓寄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感慨和不平。首章写母鸟对迫害它的鸱鹗的警告;第二章写母鸟趁天晴加固窝,以便抵御自然灾难和人祸;第三章写母鸟为建窝而劳累不堪;第四章写母鸟为窝未建成而忧惧。通篇都是深忧危苦之词,诗人想必是有所寄托的,但具体所指已无法知道了。旧注家根据《尚书·金縢篇》,说是周公向成王表白自己心迹而作的。然于诗义不合,不足信。
5.【《诗经·国风·周南·樛木》原文及赏析
【原文】 樛木 南有樛木⑴,葛藟累之⑵.乐只君子⑶,福履绥之⑷.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⑸.乐只君子,福履将之⑹.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⑺.乐只君子,福履成之⑻. 【注释】 ⑴樛(jīu 纠):下曲而高的树. ⑵葛藟:葛和藟两种蔓生植物;或以为葛藟即藟,野葡萄之类.累(léi 雷):攀缘,缠绕. ⑶只:语助. ⑷福履:福禄也.绥:安也. ⑸荒:掩;盖;覆. ⑹将:扶助也;或释为“大”. ⑺萦(yínɡ 营):缠绕. ⑻成:就也;到来. 【译文】 南有弯弯树,攀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安享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覆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大有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缠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永驻幸福了. 【作品鉴赏 】 《诗经》中的“兴”语往往兼有“比”义,《樛木》就是如此.“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从这一解说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后二章每章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章相近,运用的是“国风”常用的“叠章”形式.以反覆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造成浓浓的感情.故从“兴”之引起的“所咏之词”看,这乃是一首为“君子”祝“福”的歌,当无可疑. 读者自然还会发现,这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也非常形象.故从各章之“比”义看,这也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 倘若再推进一层,问一问“君子”究竟有何“福”可“祝”,判断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是因为“君子”刚得了贵子,还是封了高官,抑或是娶了新妇,似乎都有可能.为了作出较为接近诗意的判断,还得回头考察诗中的比兴之物.据许多学者考证,“国风”比兴,常以花草、藤蔓、雌鸟、牝兽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雄狐之类喻男子.其中尤以树木喻男、花草喻女更为常见.如《邶风·简兮》的“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又如《郑风·山有扶苏》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都是如比.至于《唐风·葛生》叙妻子对亡夫的哀恋,更有“葛生蒙楚(荆树),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之语,以葛藤与荆木的相互依存,抒写了女主人公失去夫君的凄伤之情.明白了这一特点,则《樛木》进一层的比兴之义亦可迎刃而倘若此诗中的“樛木”,喻的是青年男子的话,那么缠绕樛木的翠绿“葛藟”,则正比喻着他的美丽新娘.由此检验《毛诗序》旧说,以为此乃歌咏“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之作,就觉得与诗意隔膜太多;而方玉润《诗经原始》、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推测此诗“似于夫妇为近”、“喻妇人之托夫家也”,才真正猜着了这首祝福诗的旨意. 于是读者透过反覆叠唱的诗行,便恍然置身在三千多年前一场热闹的婚礼宴席上:秋日的黄昏宾客毕集,辘辘的车音自远而近.性急的孩童早从村口奔来,嚷叫着:“接新娘的车子到啦!”欢乐的鼓吹由此压过喜悦的喧声齐鸣.当幸福的“君子”搀扶新娘下车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便是青年男女们一遍又一遍的热烈歌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快乐的新郎脸红了,羞涩的新娘心醉了、当她斜倚着新郎姗姗移步的时候,读者便会发觉,那情境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荒之、萦之)”来比拟、形容,竟是无比的传神.而油然升起在众宾客心间的祝福之情,倘若不用再三的叠唱,就不能宣泄得如此兴奋和浓烈.男女嫁娶是亘古以来人生的重要喜庆.而《樛木》,正以如此兴奋和浓烈的激情,表现了中华民族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习俗. 详见百科: /ShowLemma.e?sp=l9092083&ch=w.search.baike.unelite。
6.《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赏析
原文: 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本诗由于只是表现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具体内容,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译文取闻说作男词。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本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拙作《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本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7.求李白《侠客行》和《诗经》中的《晨风》全文
侠客行①
赵客缦胡缨②,吴钩霜雪明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④。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⑥,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⑦。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⑧。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⑨。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⑩。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⑾。
全文及注释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鴥(音玉yù):急飞。晨风:鸇(沾zhān)鸟。一种鹞鹰。
钦钦:忧愁的样子。
苞:丛生的样子。栎(历lì):落叶乔木。隰:低湿的地方。六:形容多,非实数。一说假借为蓼,长的样子。驳(音伯bó):树名,一名驳马,梓榆类树,其皮青、白相间如骏马。一说赤李树。
棣:即棠棣,又名唐棣、郁李、常棣。一说梨树。檖(音遂suì):树名,又名山梨。
8.诗经晨风蕴含的儒家礼教观是什么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儒家礼教:核心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夫为妻纲】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其实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这首诗的内容实有揶揄嘲弄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况味。朱熹《诗集传》说此诗写妇女担心外出的丈夫已将她遗忘和抛弃。那她就失去了生活的依靠
【信】“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如果女子的丈夫真的已将她遗忘,就违背了与女子的誓言。如果这只是女子的胡乱猜疑,可见她对自己丈夫的不信任,也就违背了夫为妻纲的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