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对于国人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争议最大的鱼类了。
其一,由于罗非鱼的无法在野外过冬,北方食用的罗非鱼基本靠南方长途运输,价格价格居高不下,某些超市鲜活罗非鱼的能买到每斤30元以上。其二,罗非鱼作为最具入侵能力的外来物种,在南方水系攻城略地,成为绝对的优势鱼种。
钓鱼佬可能一整天都只能钓到罗非鱼,不知道的还以为去了罗非鱼渔场,甚是头疼。其三,罗非鱼是中国引进培育的最成功的鱼种之一,每年出口欧美收入非常诱人。
2020年中国罗非鱼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以上,年出口美国13万斤以上,成美国餐桌上的“香饽饽”。
为什么在罗非鱼面前,我国吃货们集体“哑火”了呢?其实也不是不吃,只是因为种种偏见和认识不足,罗非鱼往往被冠以“垃圾鱼”的名号,被划到了廉价鱼类的范畴内,南方朋友见多了也不屑吃了。
而北方花大价钱买条“垃圾鱼”确实说不过去,而罗非鱼的美味,只有尝一尝才能体会的到。
罗非鱼,曾是热门的引进品种
罗非鱼,是一种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的口孵非鲫属鱼类,因为人类的干预已经被杂交成多个鱼种,由于体型和外貌有点类似于鲫鱼,所以又有“非洲鲫鱼”的别称,不过,罗非鱼属于鲈形目,而鲫鱼属于鲤形目,两种鱼类可是一点关系都扯不上。
早在1957年,罗非鱼从越南被引进到广东养殖,在此之后我国也分多批从国外引进不同品种的罗非鱼,从刚在我国扎根,罗非鱼就展现了超乎寻常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
罗非鱼的食性很杂,水底各种植物、藻类、有机碎屑,以及各种小动物,只要能入口的基本来者不拒,“能吃就能长”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罗非鱼身上。
像鲫鱼基本一冬龄以上才能性成熟,但是罗非鱼只需要6个月就可以繁殖下一代。
当然,罗非鱼早熟的代价是它们的产卵数量并不多,一条大概100克的雌鱼一年只能产1000-1500枚卵,而这个数量级还不到鲫鱼的十分之一,但是罗非鱼有个秘密武器,雌鱼会将鱼卵含在嘴里孵化,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鱼卵的孵化率,完全弥补了数量的劣势,同时节省下来的能量继续长肉。
繁殖快长肉快,不管从哪个方面都决定了它是优秀的经济鱼种,上世纪罗非鱼在南方大热的时候,北方却因为寒冷的冬季只能眼红,于是一些电厂开发出在冷水塔中饲养罗非鱼,凉水塔是火电厂用来冷却做完功之后的热水的,完全解决了冬季加热鱼塘的问题,这也让北方人也吃上了肉多刺少的罗非鱼。
刺少肉多的罗非鱼
罗非鱼口感细腻,富含蛋白质,一直有着“白肉三文鱼”、“21世纪之鱼”之称,加上生长周期,主要食素,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也相对较低,这些种种优点其实还都不是罗非鱼最大的优势,在一众淡水经济鱼种中,没有没有肌间刺才是罗非最大的优势,也得益于这一特点,罗非鱼才彻底的打开了美国人的胃口。
说起肌间刺,我国最多被食用的鲤鱼、鲢鳙、青鱼、草鱼、鲫鱼都属于鲤科,而鲤科鱼类最大的特点就是鱼肉中密密麻麻的小刺,这些肌间刺主要作用是支撑肌肉和协助肌肉传导力量,由于鲤科鱼类进化的并不算高级。
所以这些肌间刺它们摆脱不掉,而这一问题也长久的折磨着食用它们的人,人们在羡慕顶级吃货的“左边吃鱼右边吐刺”的吃鱼绝活时,也不要忘了他们也曾被鱼刺卡过喉咙。
然而,吐鱼刺这种基本技能在美国却吃不开,美国人并不接受一块鱼肉上有着密密麻麻的鱼刺,所以他们很多用海鱼来替代河鲜,美国五大湖亚洲鲤鱼泛滥成灾,味道吃不习惯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因为刺太多了。
因为对河鲜的偏见,让美国很多家庭在21世纪初还不知道罗非鱼的存在,但是对于大多数工薪阶级来说,味道鲜美的海鱼价格并不算便宜。
于是当罗非鱼第一次在美国市场出现时,立刻被美国千家万户所接受,仅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罗非鱼的人均消耗量达到了1.25斤,仅次于虾、鲑鱼和金枪鱼。
在国内遇冷的原因
美国已经占据着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进口国第一把交椅很多年,我国罗非鱼的饲养规模也非常庞大。
但是我国生产的罗非鱼严重依赖出口,内需严重不足,在我国,鲤科的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和鲫鱼占据着淡水鱼市场的70%以上。而且每种鱼类的消费量在200万吨以上,整个淡水鱼市场非常巨大。
然而意外的是,看着满江满湖的罗非鱼,人们却反而提不起食欲来,即便是刺少肉嫩,人们也愿意选择口感第一层次的鲤科鱼类,其原因,我们还要从其强悍的生存能力说起。
生命力强的食材,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没有娇嫩的食材受欢迎,存在人们心里的直觉往往会判断,娇嫩的食材需要更优质的饲养环境,罗非鱼的顽强,恰恰走进了这个“怪圈”。
自从罗非鱼引进之后,漏网之鱼逃回自然水域后,立即牟足干劲重整旗鼓,依托各种生存上的优点,让罗非鱼很快成为了南方淡水一霸,挤压着其他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
珠江水产研究所就贴出过一组数据,在南方某些水域中,罗非鱼的捕捞量占到了总渔获的60%以上,其旺盛的摄食欲,会毫不犹豫的被钓鱼佬做的鱼窝吸引。
以至于出门祈求不“空网”的钓鱼佬们结果钓了一整天罗非鱼,那感觉比“空网”还难受。
物以稀为贵,加上罗非鱼什么都吃,被谣传成“垃圾鱼”,罗非鱼在人们的心中地位越来越低,甚至捕捞上来的罗非鱼,会和清道夫鱼一个待遇。
而且,罗非鱼体内的土腥味也是被拒吃的一大原因,不过土腥味的产生与鱼本身无关,而是和生长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腐质较多、污染较重的水体,会滋养很多的细菌和藻类,而这些进入鱼的体内产生的化学物质,土腥味就出来了。
现阶段,人工养殖的罗非鱼已经攻克了“土腥味”难题,不然出口美国,挑剔的美国人是不会买账的但是很多人只要吃到一次带有土腥味的罗非鱼后,就再也不会买第二次了,久而久之,吃罗非鱼的人越来越少。
可见,在罗非鱼问题上,主观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