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居正讲评《尚书》皇家读本怎么样
《尚书》亦名《书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经典著作。
《尚书》的内容包括我国先秦时代,从尧舜的禅让到夏、商、周三代,距今4000多年到2000多年以前期间,一些帝王的训、诫、诰、命,和君臣之间关于施政方面的讨论记录,以及祈神祭天的祷词之类的文件汇编。本书是明代万历年间大学士(宰相)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万历皇帝讲解”四书”的讲章,经修改后进呈给皇帝在宫内阅读的稿本。
原书是以最通俗的明代白话文写成,加上编注者除了对全文进行新式标点外,另有注释、译文等,更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译文是将《尚书》原文译成现代的白话文,力求忠实原文本意,以期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能够阅读,是很好的入门国学读本。
2.《张居正讲评论语皇家读本》读后感
[《张居正讲评论语皇家读本》读后感]张居正讲评《论语》皇家读本的读后感:我们经常说”经常”,《张居正讲评论语皇家读本》读后感。何谓”经常”?经既常、常既经。”经常”之谓为人处事之圭臬、应事接物之絜矩、世故人情之理道也。华夏经书子集即经,即常。经书子集,经史合参,参经引典。一二字即是一典故、一历史、一哲理。极具浑厚文化底蕴、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字顺文从、气势延绵、隽永透辟,迫人深思,直捣灵魂居处,触及形而上的本和道,助人安顿。少年,人生起步读”三千百”,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成年,将步入社会为人臣,开始做事,研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年,将步入高层为国君,研习《老子》、《庄子》、《易经》。人生各阶段、各阶层皆有浃恰的书读。这些圣贤书传授人文文化。人文文化即做人的文化,阐述做人絜矩,做事圭臬,皆智慧之书,非知识之书。道大道、本道,不道非常道,道几穷尽。其矫首引领人生价值取向,达形而上的精神财富,顾形而下的器,以期自安、安人。世人缘何不讲道理,盖道理皆在古书中,几尽述。我们说”经常”,却言之非常、行之非常。辟如现今父母大都让其学前幼子学英语,只恨自己投错胎做不得外国人,只能寄望后嗣。问其缘何,日女为嫁老外,男为得孔方,仅此而已,终为物质追求。大都…(来自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网友永绥吉劭)当当网上书店网友kugexing读《张居正讲评《论语》皇家读本》有感:在当当买了20几本书啦,这是第一次写评论;之前也读过些许论语,读书的时候学的,或者偶尔在某些书上读到过;但只有读到这本书后,在读到张居正对论语的解释后,才感觉到之前自己对论语的解读实在过于肤浅,有些意思的理解还离义千里,读后感《《张居正讲评论语皇家读本》读后感》。当然,论语当中的部分内容,我个人认为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或者为我们当代的年轻的人所用,但其中一部分内容,尤其是对个人修身,一些处事技巧的讲解,还是非常实用,仔细品味,研读,运用,一定可以受益终生!毕竟时代相差太远,我们不能强求一个几千年前的书籍能够全部为几千年后的我们所用…看完大家的读后感,再来回顾一下《张居正讲评《论语》皇家读本》的主要内容:《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是”四书”中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自秦汉以后为士子常读和必读之书,社会的主流意识,尤其是宋元以后,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这部”四书”皇家读本,是明代万历年间大学士(宰相)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万历皇帝讲解”四书”的讲章,经修改后进呈给皇帝在宫内阅读的稿本。由于万历皇帝即皇帝位时,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所以本书以最通俗的明代白话文写成,加上本书编注者的注解、翻译,更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入门国学的最好读本…下篇:《找朋友系列神奇立体书》读后感文章链接:读后感推荐·《穿PRADA的女魔》读后感·《人生拍卖会》读后感·《瞬间爱情》读后感·《职场不相信眼泪》读后感·《棉花勇闯哈莱姆》读后感·《神箭》读后感·《谭纳的非常泰冒险》读后感·《万历朝鲜战争》读后感·《奴奴花卡卡》读后感·《蝗灾之日》读后感·《中国策》读后感·《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7》读后感·《中国大趋势》读后感·《中国触动全球》读后感·《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学》读后感
〔《张居正讲评论语皇家读本》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3.二程、张居正 讲评论语的书名是什么
1.张居正讲评《论语》皇家读本
2.《经说》8卷,是程颐以义理疏解儒家经典的著作,包括《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8种
3.论语有《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古文论语》二十一篇三种版本。西汉末年,安昌候张禹先学《鲁论》,后习《齐论》,把两者合一,号为《张候论》。张禹是汉成帝的师傅,他的本子为当时一般儒生所尊奉。
(1)《论语注》——东汉末年郑玄
(2)《论语注疏》——即何晏《论语集解》、邢昺《疏》
(3)《论语集注》——宋朱熹
(4)清刘宝楠父子《论语正义》
(4)程树德《论语集释》
(5)杨树达《论语疏证》
(6)杨伯峻《论语译注》
(7) 钱峻《论语浅讲》
4.安如意对诗经·郑风的解读,有什么特点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此处描写恋爱心理,类似篇幅,《诗经》中还有很多,可见诗经的时期的风气十分开放。 而孔子也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至于后来的儒教的发展出现的各种繁琐的非人性的要求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详细可查询其他相关内容。
[题解] 这诗写一个女子在城阙等候她的情人,久等不见他来,急得她来回走个不停。 一天不见面就像隔了三个月似的。
末章写出她的烦乱情绪。 [注释] 1、子:诗中女子指她的情人。
衿(今jīn):衣领。或读为”紟(今jīn)”,即系佩玉的带子。
《颜氏家训•书证》:”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 ” 2、悠悠:忧思貌。
《集传》:”悠悠,思之长也。” 3、宁不:犹”何不”。
嗣(似sì):《释文》引《韩诗》作”诒(贻yí)”,就是寄。音:谓信息。
这两句是说,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 4、佩:指佩玉的绶带。 5、挑达:往来貌。
6、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是男女惯常幽会的地方。闻一多《风诗类钞》:”城阙,是青年们常幽会的地方。
”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牵挂的心。 即使我不去找你,怎么你就不肯找我来? 你那青青的佩玉,我悠悠思念在怀。
即使我不去找你,怎么你就不肯找我来? 我走来踱去多少趟啊,在这城门的楼台上。一天不能见到你啊,漫长得就像三个月一样。
《诗经·郑风·子衿》译注赏析 题解:女子在城阙盼望情人到来。 原 文 青青子衿,①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③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 在城阙兮。
⑤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注 释 ①子:男子的美称。
衿:即襟,衣领。 ②嗣音:传音讯。
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④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
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译 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 如本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
可是我们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 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
(《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
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
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 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管锥编》) (陈如江)。
5.课前三分钟讲古诗
子夜四时歌(秋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日的斜阳流水,雁影蝉鸣,往往给人一种悠远之思,而人世也就祥和在这思绪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晴朗的秋日,是让人欢喜的。农人可以忙于收成,打谷挖红薯,好不热闹;
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得沉黑,兼着那雨滴竹稍,更觉凄凉。
及至重阳过后,秋风一天凉似一天,经霜的红叶,宛如新婚的少妇,艳丽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