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静女古今异义词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
1、一词多义
其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其:形容词词头,多么。
之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虚词
俟我于城隅
于:介词,在。
3、通假字
爱而不见
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说怿女美
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自牧归荑
归:通“馈“,赠送。
匪女之为美
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这里指代“荑草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1366336”。
《国风·邶风·静女》(周代)作者:无名氏,
《国风·邶风·静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扩展资料
作品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诗经·邶风·静女
2.诗经邶风静女中的静女是什么意思
静:娴雅安详。 静女:端庄貌美的女子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
《诗经·邶风》篇名。为先秦时代邶地民歌。写情人幽会,互赠信物。欧阳修《诗本义》:“《静女》一诗,本是情诗。”可谓一语中的。《毛序》:“《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朱熹《诗序辩说》云:“此序全然不是诗意。”批评得很对。但他又说“此淫奔期会之时”,却充满了腐朽的道学气息,总不及欧阳永叔说得明白贴切。
3.求诗经中的静女,氓的知识归纳
通假字:
静:同“靖”,文雅和善。爱:同“薆”,隐藏。
见:同“现”,出现。说:通“悦”,喜爱。
女:同“汝”,指彤管。归:通“馈”,赠。
匪:同“非”,不是。女:通“汝”,指荑。
古今异义:氓:古义指民众,百姓,课文指“那个人;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宴:古义指欢聚,今义指宴会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夙兴夜寐”中的“夙”和“夜”,分别指在早晨、在晚上
使动用法:“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中“贰”“二三”。
形容词用作名词:“三岁食贫”中的“贫”,贫苦生活
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子无良媒,判断句
通假字
于嗟鸠兮(于——吁,叹息) 犹可说也(说——脱,脱身)
隰则有沣(泮——畔,边岸) 不可说也(说——脱,摆脱)
自牧归荑(归——馈,馈赠) 匪女之为美(女——汝,指荑)
说怿女美(说——悦,喜欢)
爱而不见(爱——薆,隐藏;见——现,出现)
(3)词类活用
①泣涕涟涟(动词活用为名词,泣——眼泪)
②来即我谋(副词活用为动词,即——就,接近)
(4)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否定判断与肯定判断)——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
②倒装句 士贰其行——士行其贰[主谓短语中谓语前置]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介词宾语前置]。
③省略句
a. (尔)匪来贸丝[省主语] b.(我)送子涉淇[省主语]
c.(我)乘彼垝垣[省主语] d.兄弟不知(之),咥其笑矣[省动词宾语“之”,指代“我的情况”“我的处境”].B(我)与子同袍[省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