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心 诗经演同袍说的是什么意思

《诗经演》

木心最具古朴色彩的诗集。文字是古典的,观念是现代的。就诗而言,木心依据《诗经》创造性地注入现代内容,写成了《诗经演》,每首十四行,整整三百首。本诗集曾被认作“天书”,今由木心研究专家李春阳倾力注解,读者自此可一品其妙。

《同袍》是木心《诗经演》的第一首诗。按照传统,诗集的第一首诗是重中之重。

同袍

与子同袍,与子同裳。与子同泽,与子偕作。坎其击鼓,坎其击缶。泌丘之道,无冬无夏。子之汤兮,洵有情兮。泌丘之上,泌丘之下。握椒婆娑,泌之洋洋。

木心的前四句“与子同袍,与子同裳。与子同泽,与子偕作。”都直接抄自《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袍、矛、仇,属于上古韵幽部。国际音标拟音[u]

泽、戟、作,属于上古韵铎部。国际音标拟音[ak]

裳、兵、行,属于上古韵阳部。国际音标拟音[aŋ]

韵部相同叫作叠韵。

韵尾相同叫作押韵。

韵部相同,韵尾发声部位相同,叫作对转。有阴阳对转,阴入对转,阳入对转。

韵尾相同,韵尾相同,主元音相近,叫旁转。

主元音相同,发声部位相近,叫通转。

旁转而后对转,叫旁对转。旁对转要慎用,最好不用。只有有古书证据的时候,才用。因为滥用的话,到处是旁对转,无处不转。

如果木心将袍跟裳押韵,采取句句押的方式的话,幽部[u]和阳部[aŋ]不押韵、不对转、不旁转、不通转。

如果他将裳与作押韵,采取隔句押韵的方式话,倒是可以,铎阳对转。虽然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对转。

袍裳根本是不押韵的,那么便假设他采取的是隔句押的方式。

缶,上古韵幽部。国际音标拟音[u]

夏,上古韵鱼部。国际音标拟音[a]

这个是幽鱼旁转。你运气好啊,谁让上古汉语押韵方式方式宽泛呢。

情,上古韵耕部。国际音标拟音[eŋ]

下,上古韵鱼部。国际音标拟音[a]

洋,上古韵阳部。国际音标拟音[aŋ]

情跟下是不押韵的,跟夏也是不押韵的。当然,会有懂行的人,出来说情可以跟汤耕阳旁转。

等等,不是说是隔句押吗?怎么又句句押了?

这说明什么?木心根本不理解诗经的押韵方式,所以,不要说他旧学水平多么高了,他连合格的中文系水平都不到。当然,很多中文系的学生、教授也不到。

其实他哪里知道什么上古韵啊。只不过是抄诗经的句子,还是连着几句几句的抄,而诗经押韵广泛,各种转。并且双句不押,还可以说单句押。所以蒙对的机率多些罢了。

“坎其击鼓,坎其击缶。泌丘之道,无冬无夏。子之汤兮,洵有情兮。”六句直接抄自《宛丘》。

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泌丘之上,泌丘之下”改自“宛丘之上兮”“宛丘之下”。

“泌之洋洋”直接抄自《衡门》“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写诗不是不可以引用化用前人句子,但是将两首诗前后拼合起来,然后说是演。然后一点高妙,都没发现。一首56字的诗,属于作者独创的就6个字,两个泌,一句“握椒婆娑”。握椒婆娑”,一看就不符合《诗经》的表达方式。“握椒”《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郑玄笺:“女乃遗我一握之椒,交情好也。”本来是一握之花椒的意思。木心此处将握椒用为“握着花椒”。“握椒婆娑”的意思,握着花椒婆娑起舞。虽然意思也算通顺,但是语感很差。

2.诗经《七月》的多种注释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①。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②。无衣无褐③,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④。

(一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⑤。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⑥。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⑦。(二章)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⑧。七月鸣(贝鸟),八月载绩⑨。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⑩。(三章) 四月秀葽⑾,五月鸣蜩⑿。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⒀。一之日于貉⒁,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⒂,言私其豵,献研于公⒃。(四章)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17,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18。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⒆。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五章) 六月食郁及(艹奥)⒇,七月亨葵及菽(21),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22)。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23)。

(六章)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24)。黍稷重穋,禾麻菽麦(25)。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26。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27)。(七章) 四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28)。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29)。九月肃霜,十月涤场(30)。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31)。

(八章) ①毛传:“火,大火也。流,下也。

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郑笺:“大火者,寒暑之候也。

火星中而寒暑退,故将言寒,先著火所在。”按“火”即“大火”星,即心宿二。

大火于夏历五月初昏见于东北天空,六月初昏达于正南,七月昏则继向西“流”,即所谓“七月流火”,是暑退将寒之候也。 ②毛传:“一之日,十之馀也。”

“觱发,风寒也。”“栗烈,寒气也。”

按一之日、二之日,即十一月、十二月,犹“十有一月之日”,“十有二月之日”,而简省其文。诗中之月令,“兴”也,即以天时挽起人事,又以月令为分别:一章言耕,二章言蚕,三章言绩染,四章言田猎,五章葺屋御寒,六章点缀时物,七章收获,八章以岁终之庆作结。

每一章主线之外,则各以月令中细事别生波澜,但总由月令放开去,提拢来。然而此虽写实,却又不为实所缚,故无须以“农书”目之,亦不必以夏历、殷历、周历与诗中之月令分别对应,曰一诗而用三历也。

③郑笺:“褐,毛布也。”《孟子·滕文公上》“许子衣褐”,赵岐注:“以毳织之,若今马衣也。

或曰褐,枱衣也,一曰粗布衣也。”按赵注所谓“毳”,指兽毛。

褐原指毛织衣,后又通指粗布衣,即粗麻所织衣。 ④朱熹曰:“于,往也。

耜,田器也。于耜,言往修田器也。

举趾,举足而耕也。”范处义曰:“农夫既兴作,而在南亩,其妇子则为黍食以饷之,田大夫见其如此,所以喜也。”

按三之日、四之日,即一月、二月,便是“因乘上数”(孔疏),取诗之谐也。 ⑤毛传:“仓庚,离黄也。”

按即黄鹂,亦名黄莺。此为传递春消息的应节趋时之鸟。

⑥毛传:“懿筐,深筐也。微行,墙下径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迟迟,舒缓也。

蘩,白蒿也,所以生蚕。祁祁,众多也。”

按用白蒿煮水浸沃蚕子,可促蚕子同时发蚁(孵化),故曰“所以生蚕”。 ⑦毛传:“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

殆,始。及,与也。”

范处义曰:“女子感其所见,念当嫁娶之时,将远其父母,所以伤悲,谓不得久于家。”徐绍桢曰:“此中采桑之人,固有婚姻及时之女,念及将有远父母兄弟之行,则我之在此采桑,能有几时,其心伤悲,固是出于性情之正。

诗言殆及公子同归者,殆,将然之词,亦非谓此采桑之日也。” ⑧朱熹曰:“萑苇,即蒹葭也。

蚕月,治桑之月。”“远扬,远枝扬起者也。

女桑,小桑也。”按条桑,即挑桑,谓“挑拨而取之”(马瑞辰)。

斧斨,可合指一物,也可分言二物。分言,则斧是刃器顶端为銎,竖装在横木柄上;斨则刃器中间开方銎,将木柄横贯其中。

斨之功效较斧为高。猗,戴震曰:“猗然长茂也。”

按桑树特性是副芽多,且舒长迅速,若展开之叶芽受到损伤,副芽便很快长成叶丛来替代;若枝条折断,副芽则迅速长成叶片更肥大的新枝条,以再生方式递补。“蚕月”四句,即言善斩伐而桑益茂。

⑨毛传:“(贝鸟),伯劳也。载绩,丝事毕而麻事起矣。”

胡承珙曰:“伯劳以夏至鸣,冬至去,五月以后皆其鸣时。”“诗则但言其鸣为将寒之候,以起下文载绩,故以七月、八月连言之,不必定指始鸣。”

按绩即绩麻,七月鸣(贝鸟),八月载绩,若言伯劳鸣犹未止,亟制寒衣,可毕功于冬至之前。 ⑩毛传:“玄,黑而有赤也。

朱,深纁也。阳,明也。”

严粲曰:“丝麻既成,或染之以为玄,或染之以为黄,其朱色者尤鲜明,将供公子之衣裳。” (11)葽,苦菜,菊科苦苣荬属。

《夏小正》,四月“秀幽”(幽、葽一声之转),《逸周书·时训》,小满之日“苦菜秀”,《月令》,孟夏“苦菜秀”,可知它是彼时标志时令的植物。 (12)蜩,蝉。

(13)朱熹曰:“获,禾之早者可获也。陨,坠。”

孔疏:“落叶谓之箨。” 14貉。

3.请对诗经,尚书,仓颉三个词做出解释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尚书>; 也称<;书经>;,是战国以前流传下来的一批古代历史记录.其中所记大多是有关政治的一些言论和史事,有的出于当时史官的记录,有些是根据史料的追述.因它是上古之书,所以称为<;尚书>.

仓颉也称苍颉,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仓颉,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仓颉,史皇氏,今河南南乐县西十八公里吴村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4.诗经名句,女孩取名

女孩名:每个名字均有出处与解释,取舍请便。

芳华 亦作“芳花”。香花。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芳蕤 盛开而下垂的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晋陆机 《文赋》:“播芳蕤之馥馥,从青条之森森。” 芳苓 香草名。

指莲。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文选·枚乘》:“漃漻薵蓼,蔓草芳苓。” 慧艳 聪明美丽。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后生一女,稍长,极慧艳。”

慧语 妙语。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明代程羽《鸳鸯牒》:“步非烟慧语谁聆,娇花不赏,飘香坠粉,亦复何疑。” 芳蔼 芳香而繁盛。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芳菲 花草香美的样子。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浩丽 壮丽。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司空图 《成均讽》:“江天浩丽,杳春思于龙舟。”

泓浵 水深广。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明代吕坤《序》:“其既放也,泓浵瀇瀁,若千里悬流,四达而不可穷。” 管彤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澹雅 淡泊高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

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夫画者澹雅之事。” 博艺 博通艺文。

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彬蔚 富有文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

出自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博容 度量大。

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桥玄传》:“懿德高轨,泛爱博容。”

朋友你好,天下父母心,无一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名字无论如何取,最终皆是蕴含着父母对爱儿爱女的殷切希望与谆谆教诲。以上名字仅供你参考,取舍请便,只当交个朋友,但我对你提出的问题我是认真费心回答的,谢谢。

5.诗经 公刘 翻译 谢谢~~~~

[题解] 这是周人叙述历史的诗篇之一,歌咏公刘从邰迁豳的事迹。

第一章写起程之前。第二章写初到豳地,相土安民。

第三章写营建都邑。第四章写宴饮群臣。

第五章写拓垦土田。第六章写继续营建。

[注释] 1、笃:厚。每章以“笃”字起头,赞美公刘厚于过人。

“公刘”,后稷的后裔。公是称号,刘是名。

2、居、康:都训“安”。这句是说公刘在邰不敢安居。

3、埸(易yì)、疆:都是田的界畔。疆是大界,埸是小界。

这句是说修治田亩。 4、积:在露天堆积粮谷。

仓:在屋内堆积粮谷。以上都是叙述在邰地故居的事。

5、糇(喉hóu):干粮。 6、橐(驮tuó)、囊:都是裹粮的用具,就是口袋。

囊有底,橐无底(盛物则结束两端)。 7、辑:和。

用:犹“而”。这句是说公刘要使人心和谐,国族光大。

8、干:盾。戚、扬:都是武器,斧类。

9、爰:犹“于是”。方:始。

启行:开辟道路。 10、胥:相察,和《大雅o绵》(Y-077)篇 “胥宇”的“胥”相同。

斯原:指豳(今陕西邠县)地的原野。 11、庶、繁:言陆续随公刘迁来的人多了。

12、顺:安,和。宣:通“畅”。

这句连下句是说众人情绪和畅,安于新土,没有长叹的人。 13、巘(演yǎn):不连于大山的小山。

这句和下句写公刘上下山原,相察地势。 14、舟:通“周”。

周,环绕,带。这一问句的作用是引起对于公刘身上佩件的描写。

15、鞞(俾bǐ):刀鞘上端的饰物。琫(绷běng):刀鞘下端的装饰。

容刀:佩刀。这句是说用玉、瑶装饰鞞、琫. 16、逝:往。

百泉:众泉。 17、溥(谱pǔ):大。

18、觏(够gòu):见。京:豳之地名。

当在南冈之下。 19、师:都邑之称,如洛邑亦称洛师。

京师就是京邑。京师连称始见于此,后来才成为天子所居城邑的名称。

20、于时:即“于是”。处:居住。

21、庐、旅:二字同义,寄。疑原作“庐庐”或“旅旅”,和上下文一律用叠字。

以上二句是说使常住的人有住处,远来暂居的人有寄托处。以下二句描写众人笑语欢乐。

22、依:言安居。上章“处处”是众民定居。

这里“斯依”是君长定居。 23、跄跄(枪qiāng):行动安适貌。

济济:庄严貌。 24、筵:竹席,铺在地上。

俾筵就是说使众宾就席。几:坐时凭倚的用具。

25、登:谓登席。依:谓凭几。

26、造:犹“比次”。曹:群,指众宾。

席位是按尊卑排定次序的,众宾坐定以后次序就很清楚了。 27、豕(使shǐ):猪。

28、牢:猪圈。 29、酌之:言使众宾饮酒。

匏(刨páo):匏爵。一匏破为二,用来盛酒,叫做“匏爵”。

30、宗:宗主。君之宗之:就是为之君为之宗。

之指众宾,也就是众臣,与上文一致。 31、溥:广。

既溥既长:言土地开垦面积已很大。 32、景:日影。

这里作为动词,言测日影定方向。冈:登冈。

33、阴:山北。阳:山南。

34、其军三单:“单”读为“禅”,更代。言成立三军而用其一军,更番相代。

35、度(夺duó):测量。 36、彻:治。

以上三句似谓使三军轮流度测隰(席xí)原,从事治田。 37、阳:日。

山的西面夕时见日,所以叫夕阳,正如山东叫朝阳。这句是说扩展种植的土地,开辟山的西面。

38、豳(彬bīn):古邑名,也作邠,故城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允:实在。

荒:大。这句是说豳人的居地确是很广大了。

39、馆:建房舍。这句是说造宫室。

40、乱:于水的中流横渡。 41、厉:即砺,糙石,用来磨物。

锻:又作“碫(段duàn)”,椎物之石。砺、锻都是营建时需要的东西。

42、止基:言居处的基址。理:治理。

43、有:犹“众”。这句是说来居住的人众多。

44、皇:涧名。这句是说人夹皇涧而居。

45、过:涧名。溯:向。

这句说或面向过涧而居。 46、止、旅:常住者和寄住者。

密:安。这句是说止居的人众多。

47、芮:亦作“汭(锐ruì)”,水流曲处岸凹入为汭,或叫做“隩(遇yù)”,凸出为“鞫(居jū)”。之:犹“是”。

芮鞫之即:就是说就水涯而居。或许有陆续迁来的人,所以再作一番安顿。

[余冠英今译] 好心的公刘,他不敢安居只顾忙。忙着修田界,忙着谷上仓。

干粮收拾好,各种袋子装。他要团结大众争荣光。

大伙儿张开弓,盾牌、长矛、板斧都扛上,迈开脚步向远方。 好心的公刘,看准了这块地。

人民越聚越多,个个都觉满意,没有一个人叹气。他一会儿上山冈,一会儿下平地。

腰里带着啥东西?玉石多么美,装饰刀鞘的头和尾。 好心的公刘,走向众水泉,观看广大的平原。

他登上南冈,发现了叫做京的地方。就在京邑的旷地,长住的安了身,寄居的有了房。

到处有谈笑,到处闹嚷嚷。 好心的公刘,在京邑安家停当。

臣僚们走来严肃安详。叫他们就竹席、就矮几,身靠矮几坐席上,次序分明列成行。

把猪赶出圈。用瓢舀酒浆。

让大家有吃又有喝,做大家的君主和族长。 好心的公刘,开辟土地宽又长,观测日影上高冈,勘察山南和山北,看看流泉去哪方。

成立三军轮班用,洼地平地都丈量,开出田地产食粮。丈量展到山西方,豳人的土地真宽广。

好心的公刘,在豳又把房屋建。横渡渭水河,把磨石采又把碫石搬。

房基墙脚都修筑,人多力众真可观。皇涧两岸都住满,顺着过涧向上展。

定居大众都安顿,一直住到芮水湾。

6.报任安书的作品注释

太史公:太史公不是自称,也不是公职,汉代只有太史令一职,且古人写信不可能自称公。

钱穆认为,《史记》原名是《太史公》。牛马走:谦词,意为象牛马一 样以供奔走。

走,意同“仆”。此十二字《汉书·司马迁传》无,据《文选》补。

意思是司马迁为了《史记》一书像当牛做马一样活着。 曩(nǎng)者:从前。

望:埋怨。 流俗人:世俗之人 罢:同“疲”。

驽,劣马,疲弩:比喻才能低下。 侧闻:从旁听说。

犹言“伏闻”,自谦之词。 身残处秽:指因受宫刑而身体残缺,兼与宦官贱役杂处。

钟子期、伯牙:春秋时楚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知音。

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篇》。

随、和:随侯之珠和和氏之璧,是战国时的珍贵宝物。 由、夷:许由和伯夷,两人都是西周早期被推为品德高尚的人。

点:玷污。 会东从上来: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三月,汉武帝东巡泰山,四月,又到海边的不其山,五月间返回长安。

司马迁从驾而行。 卒卒:同“猝猝”,匆匆忙忙的样子。

季冬: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汉律,每年十二月处决囚犯。

薄:同“迫”。雍:地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设有祭祀五帝的神坛五畤。

据《汉书·武帝纪》:“太始四年冬十二月,行幸雍,祠五畤。”本文当即作于是年,司马迁五十三岁。

不可讳:死的委婉说法。任安这次下狱,后被汉武帝赦免。

但两年之后,任安又因戾太子事件被处腰斩。 宫刑:一种破坏男性生殖器的刑罚,也称“腐刑” 。

“卫灵公”二句:春秋时,卫灵公和夫人乘车出游,让宦官雍渠同车,而让孔子坐后面一辆车。孔子深以为耻辱,就离开了卫国。

事见《孔子家语》。这里说“适陈”,未详。

“商鞅”二句: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变法革新。景监是秦孝公宠信的宦官,曾向秦孝公推荐商鞅。

赵良是秦孝公的臣子,与商鞅政见不同。事见《史记·商君列传》:“赵良谓商君曰:……今君之相秦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

“同子”二句:同子指汉文帝的宦官赵谈,因为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同名,避讳而称“同子”。爰同“袁”。

爰丝即袁丝,亦即袁盎,汉文帝时任郎中。据载,文帝坐车去看他母亲时,宦官陪乘,袁盎伏在车前说:“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奈何与刀锯之余共载?”于是文帝只得依言令赵谈下车。

事见《汉书·袁盎列传》。 竖:供役使的小臣。

后泛指卑贱者。 忼慨:慷慨。

待罪:做官的谦词。辇毂下:皇帝的车驾之下。

代指京城长安。 惟:思考。

搴(qiān):拔取。 乡:通“向”。

厕:参加。下大夫:太史令官位较低,属下大夫。

外廷:汉制,凡遇疑难不决之事,则令群臣在外廷讨论。末议:微不足道的意见。

“陪外廷末议”是谦词。 维纲:国家的法令。

闒茸(tǎróng):下贱,低劣。 卬:同“昂”。

信:同“伸”: 乡曲:乡里。汉文帝为了询访自己治理天下的得失,诏令各地“举贤良方正能直言切谏者”,亦即有乡曲之誉者,选以授官,二句言司马迁未能由此途径入仕。

周卫:周密的护卫,即宫禁。 戴盆何以望天:当时谚语,形容忙于职守,识见浅陋,无暇他顾。

李陵:字少卿,生活在汉武帝在位年间,西汉名将李广之孙,善骑射,官至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贵族,战败投降,封右校王。后病死匈奴。

俱居门下:司马迁曾与李陵同在“侍中曹”(官署名)内任侍中。 趣舍:向往和废弃。

趣,同“趋”。 衔杯酒:在一起喝酒。

指私人交往。 媒孽:也作“孽”,酵母。

这里是夸大的意思。 王庭:匈奴单于的居处。

强:同“强”。胡:指匈奴。

卬:即“仰”,仰攻。当时李陵军被围困谷地。

旃:毛织品。《史记·匈奴列传》:“自君王以下,咸食肉,衣其皮革。

披旃裘。” 左右贤王:左贤王和右贤王,匈奴封号最高的贵族。

沬:以手掬水洗脸。 弮:强硬的弓弩。

上寿:这里指祝捷。 怛:悲痛。

款款:忠诚的样子。 士大夫:此指李陵的部下将士。

绝甘:舍弃甘美的食品。分少:即使所得甚少也平分给众人。

睚眦:怒目相视。 沮:毁坏。

贰师:贰师将军李广利,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李陵被围时,李广利并未率主力救授,致使李陵兵败。

其后司马迁为李陵辨解,武帝以为他有意诋毁李广利。 理:掌司法之官。

囹圄:监狱。 聩:坠毁。

李陵是名将之后,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以女妻陵而贵之。自是之后,李氏名败。”

茸:推置其中。蚕室:温暖密封的房子。

言其象养蚕的房子。初受腐刑的人怕风,故须住此。

剖符:把竹做的契约一剖为二,皇帝与大臣各执一块,上面写着同样的誓词,说永远不改变立功大臣的爵位。丹书:把誓词用丹砂写在铁制的契券上。

凡持有剖符、丹书的大臣,其子孙犯罪可获赦免。 文史星历:史籍和天文历法,都属太史令掌管。

蝼螘:蝼蚁。螘,同“蚁”。

易服:换上罪犯的服装。古代罪犯穿赭(深红)色的衣服。

木索:木枷和绳索。 鬀:同“剃”,把头发剃光,即髡刑。

婴:环绕。颈上带着铁链服苦役,即钳刑。

腐刑:即宫刑。 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中语。

穽:捕兽的陷坑。槛:关兽的笼子。

鲜:态度鲜明。

7.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什么意思

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8.《长歌行》、《七步诗》、《出塞》的注释、译文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

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

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今译] 自秦、汉以来,边疆一直都在无休止地进行战争,月照关塞,自然想到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只要龙城飞将军李广在,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阴山一步。

[注释] “秦月”、“汉关”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龙城飞将: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

右北平,汉郡名。辖今河北省蓟县以东、辽宁大凌河上游以南地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营州,营州旧治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县)。

这里说“龙城飞将”,是化用典故,指北方边地的名将。 阴山: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兴安岭相接,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天然屏障。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词:龙城飞将:指汉代大将卫青、李广。 胡马:敌人的军队。

阴山:山名,在今内蒙中部。 这首诗讽刺戍边将士的无能,以致外敌常来侵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

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