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阅读答案

硕 鼠

《诗经》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1)给下列字注音。

硕( )

黍( )

女( )

爰( )

(2)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无食我黍( )

②三岁贯女( )( )

③逝将去女( )

(3)对文中“乐土”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没有自然灾害的地方。

B.收成较好的地方。

C.没有老鼠的地方。

D.劳动人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的理想境界。

(4)翻译下面句子。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5)这首诗中硕鼠指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

shu^;sh(;r(;yu2n(2)①“无”通“毋”,不要,别。②“贯”通“惯”,惯养。“女”通“汝”,你。③“逝”通“誓”,决心。(3)选项为D。(4)多年来伺侯你,你却一点儿也不怜惜我。(5)硕鼠指统治者。这首诗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愤怒与控拆。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2.《诗经 硕鼠》大致内容

硕鼠,《诗经》中的一篇,收于《诗经·国风·魏风》,是魏国的民歌,人民用硕鼠讽刺当政者,表达了奴隶的反抗和对理想国度的向往。

原文 《 诗经 ·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shu)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 (yuán) 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mie)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die) 。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gue)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tie) 。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汝,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1] 注释 硕鼠: 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喻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贯: 侍奉。

“三岁贯女”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女,同”汝”,你,这里指统治者。

莫我肯顾 :此处为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翻译时可转为”莫肯顾我“,大意是你不顾我的生活。后文中的”莫我肯德“,”莫我肯劳“均属于此类情况。

顾 :顾念,照顾。 逝 :读为“誓”。

去 :离开。 女 :同“汝”。

是“你”的意思。 适 :到。

去。 乐土 :可以安居乐业的地方。

下两章‘乐国’‘乐郊‘等也是同样的意思。 按:这种地方只是世人的理想,在当时实际是不存在的。

爰(yuán) :于是,在这里。 所 :指可以安居之处。

德 :表示感谢。用如动词,加惠。

直 :同“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应的代价。

劳 :慰问。 “之” :犹其,表诘问语气。

“永号”犹长叹。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 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叹呢? 号: 快活,逍遥。

在上古汉语里,“ 麦” 念mie, “ 德” 念die, “ 国” 念gue, “ 直” 念tie。 莫我肯顾(德/劳): 句式均为宾语前置。

译文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的粮食!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

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的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拼死拼活谁感激。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安乐地。

安乐地呀安乐地,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插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

新乐郊呀新乐郊,自由自在乐逍遥! [1] 赏析 这首诗主旨古今看法分歧不大,古人多认为“刺重敛”,《毛诗序》曰:“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序辨说》曰:“此亦托于硕鼠以刺其有司之词,未必直以硕鼠比其君也。”

今人多认为是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

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 《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全诗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直呼剥削者为“硕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

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

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

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这首诗纯用比体,《诗经》中此类诗连同本篇只有三首,另外两首是《周南·螽斯》、《豳风·鸱鸮》。这三首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物拟人,但本篇稍有不同。

另两篇可以看作寓言诗,通篇比喻,寓意全在咏物中。本篇以硕鼠喻剥削者虽与以鸱鸮喻恶人相同,但《鸱鸮》中后半仍以鸟控诉鸱鸮展开,寓意包含在整体形象中,理解易生分歧;而本篇后半则是人控诉鼠,寓意较直,喻体与喻指基本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诗序》认为老鼠“贪而畏人”,重敛者“蚕食于民……若大鼠也”,对寓意的理解与两千年后的今人非常相近,其理就在此。

《硕鼠》是魏国的民歌,据《毛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

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集传》:“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

两说均可供理解主题时参考。它和《伐檀》一样,都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所不同的是,《伐檀》责问剥削者用的是直呼其名的方式,《硕鼠》则用比喻以刺其政。但《硕鼠》比《伐檀》的斗争性更强。

《伐。

3.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是什么意思

十三经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

注疏是古书注释的体例。注是注释,特指最早的权威的注释。

例如《诗经》是汉人毛亨的注(又称毛传,传是秦汉以前使用的,与注同义)、《周易》是三国魏人王弼的注,《尚书》是汉人孔安国的注(也称孔传,后人认为是三国时期的人伪造的,不过,注的质量非常高)。疏是唐朝时出现的。

因为语言的发展,使唐人不仅看不懂古书,也看不懂前人的注,于是疏便应运而生。所谓疏,就是不仅解释原文,还要解释前人的注。

如《诗经》、《周易》、《尚书》的疏都是唐人孔颖达作的。《毛诗正义》(没有本),正义就是疏的别称。

作者就是孔颖达。唯独《诗经》特殊,多了一个东汉人郑玄的笺。

郑玄非常推崇毛传,他为诗经作注,为了表示对毛亨的尊重,他自谦自己只是对毛传进行一些补充,所以叫笺。

4.十三经有哪些

一,十三经是指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二,十三经的形成过程有一点复杂,简言之,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现在比较通行的是清朝阮元的较刻本。下面简述一下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一)、孔子时期 流传到今天我们可以看见的当年孔子的学生用过的四本课本是 1 《尚书》:现存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集。

2 《周易》: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相传为周文王在监狱所作。 3 《诗经》: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感谢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

4 《仪礼》:研究中国古代礼仪的著作。 (注:孔子教学生的课本本来有六本,到了今天失传了两本,《乐》据说是被秦始皇焚书时焚没了,有人认为《礼记》中第19篇的《乐记》可能是《乐》中的部分残稿,《春秋》在汉朝时还是学院里的课本,但现在也失传了,其文字则散见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部书中。)

(二)、汉朝:五经 经历秦火之后,到汉朝时,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 (三)、唐朝:九经 唐朝时,《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

这六部书再加上原来的《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 (四)、晚唐:十二经 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刻石,内容除了“九经”之外,还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

(五)、五代:十一经 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经》、《尔雅》。 (六)、南宋:十三经 南宋时《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唐朝的“九经”,构成“十三经”。

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三,《十三经注疏》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1 《尚书》:现存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集。

《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2 《周易》: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相传为周文王在监狱所作。《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3 《诗经》: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感谢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4 《仪礼》:研究中国古代礼仪的著作。《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5《周礼》(该书原名《周官》,西汉时在民间发现,创作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在战国时期。)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6 《礼记》(西汉的两位学者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辑的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7《左传》(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是战国初的作品。)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8《公羊传》(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9《谷梁传》(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

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传)《春秋榖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注:《春秋》三传中,《左传》侧重在用史实注释《春秋》,属史学范畴;《公羊传》和《谷梁传》侧重在义理辞章方面注释《春秋》,属于训诂学。所以熟悉《左传》的人多,而了解《公羊传》和《谷梁传》的人就比较少。)

10 《论语》(春秋时孔子弟子对于孔子的语录笔记),《论语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昺,音丙,bing,3声) 11 《孝经》(西汉在孔壁中发现的藏书,可能为春秋时孔子或其弟子曾子所作。)《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12 《孟子》(战国时儒家学者孟子的著作。)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奭,音是,shi4声) 13《尔雅》 战国到西汉的学者编写的一本可以用来学习儒家经典的词典,《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注意:十三经中没有《春秋》这部书。

现在的《春秋》已经失传了,其文字则散见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部书中。该书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

5.赏析《诗经 硕鼠》

【注释】硕鼠:大老鼠。

一说田鼠。 黍:粘米,谷类。

贯:事也。 逝:誓。

直:同值。 劳:慰劳。

永号:永叹。 【译诗】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土有幸福。 那乐土啊那乐土, 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麦!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国有仁爱。 那乐国啊那乐国, 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苗!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慰劳!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郊有欢笑。

那乐郊啊那乐郊, 谁还悲叹长呼号! 【赏析】1.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并以大家所憎恶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

同时发誓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剥削的理想“乐土”。正如当今之人遇有不得志时也要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样。

2. 这首诗主旨古今看法分歧不大,古人多认为“刺重敛”,《毛诗序》曰:“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序辨说》曰:“此亦托于硕鼠以刺其有司之词,未必直以硕鼠比其君也。”

今人多认为是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

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全诗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直呼剥削者为“硕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

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

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

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