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国风.周南 周南是什么意思

《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周朝时期采集的诗篇,因在周王都城的南面而得名,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见《小雅·四月》、《大雅·嵩高》)等,所以诗的编辑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以与其他十三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

喜欢诗经国风周南的话可以到豆蔻诗词网:/sg/shijing/zhounan/

2.诗经 崧高 翻译及赏析

崧高·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作品介绍】 《崧高》是《诗经》里面《大雅》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毛诗序》以为是尹吉甫美宣王,但吴闿生却认为是讥刺。他在《诗义会通》中说:“案《崧高》、《烝民》二诗,微指略同。

皆讥宣王疏远贤臣,不能引以自辅,语虽褒美,而意指具在言外,所以为微文深意。《序》皆未能发其义。

《烝民》语意较显,汉儒犹有知之者,此篇则喻者益少。然二篇笔意相似,惟此为弥隐耳。

先大夫曰:迭称王命,所以深著王之远贤。郑笺云:‘申伯忠臣,不欲离王室。

’最得其旨。殆三家遗说,郑偶采及之,非毛义也。

‘不显申伯’三句,先大夫曰:‘深惜其远去也。崧高 【题解及原文】申伯封于谢,周宣王大加赏赐。

尹吉甫写诗表示赞美,并为申伯送行。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

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王遣申伯:路车乘马。

“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

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

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申伯之德,柔惠且直。

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注释】1、崧(松sōng):山高大貌。嵩山,五岳之一。

《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衡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2、申:《郑笺》:“申,申侯也。

甫,甫侯也。皆以贤知入为周之桢干之臣。”

3、宣:垣(原yuán)。《郑笺》:“四国有难,则往扞(捍hàn)御之,为之蕃屏;四方恩泽不至,则往宣畅之。”

4、缵(纂zuǎn):继承。《郑笺》:“亹亹(伟wěi),勉也。

缵,继也。”《集传》:“使之继其先世之事也。”

5、谢:今河南唐河县南。《正义》:“申伯先封于申,本国近谢;今命为州牧,故改邑于谢。”

6、式:《集传》:“式,使诸侯以为法也。”7、登:《毛传》:“登,成也。”

《郑笺》:“世世执其政事传子孙也。”8、庸:《毛传》:“庸,城也。”

9、彻:治,测定。《集传》:“彻,定其经界,正其赋税也。”

10、私人:《集传》:“私人,家人也。”11、有俶:俞樾《群经平议》:“有俶,形容其厚也。”

12、藐藐:《毛传》:“藐藐,美貌。”13、蹻蹻(绝jué):《毛传》:“蹻蹻,壮貌。”

14、钩膺:套在马胸前和颈上的带饰。《毛传》:“濯濯(拙zhuó),光明也。”

15、莫如南土:《正义》:“因告之曰:我谋度汝之所居,无如谢邑之最善。”16、近(记jì):表语气,犹“矣”。

《郑笺》:“近,辞也。声如彼记之子之记。”

17、迈:《郑笺》:“迈,往也。”18、谢于诚归:《郑笺》:“谢于诚归,诚归于谢。”

19、峙(制zhì):贮备。粻(张zhāng)、遄(穿chuān):粮食。

《集传》:“峙,积。粻,粮。

遄,速也。”20、番番(播bō):《毛传》:“番番,勇武貌。”

21、啴啴(滩tān):《毛传》:“啴啴,喜乐也。”22、周:《郑笺》:“周,遍也。”

23、元舅:《传疏》:“元舅,大舅也。宪,法也。

文武是宪,言申伯既有文德,又有武功,足为法于天下也。”24、揉:顺,使顺服。

《郑笺》:“揉,顺也。”25、诵:胡承珙(巩gǒng)《后笺》:“此章言诵,又言诗,又言风,三者有别,诵者可歌之名。

……诗则其本篇之词,风则其词中之意。” 【白话翻译】 嵩山高大是中岳,巍峨耸立入云层。

中岳嵩山降神灵,申伯甫侯二人生。是那申伯和甫侯,周家栋梁最有名,保卫四方诸侯国,宣扬教化天下宁。

申伯做事最勤敏,周王委他继重任。建设城邑在谢地,南国奉他作准绳。

周王命令召伯虎,去为申伯建新城。建成国家在南方,世世代代掌国政。

周王下令给申伯,要为南国做楷模。依靠谢地老百姓,新的城墙快建筑。

周王又命召伯虎,去为申伯治田土。王命太傅和侍御,家臣迁去一起住。

申伯迁谢大工程,召伯奉命来经营。城墙高大又厚实,宗庙寝殿都建成。

寝庙已成多漂亮,王对申伯行赐赏。四匹马儿多雄壮,胸前带饰闪金光。

王送申伯去谢城,路车四马真漂亮。仔细考虑你住处,天下莫比南土墙。

赐你大圭尺二长,作为国宝永收藏。我的娘舅放心去,确保南方万里疆。

申伯决定要起程,王在郿地来饯行。申伯要回南方去,决心回去住谢城。

天子命令召伯虎,申伯疆土要划清。路上干粮准备好,日夜兼程马不停。

申伯勇武貌堂堂,已进谢邑这地方。随从士卒喜洋洋。

全国人民都欢喜,你是国家好栋梁。申伯高贵显荣光,周王舅父不平常,文德武功作榜样。

申伯具有好德行,温和仁爱又端正。安抚诸侯服万国,天下四方传美名。

吉甫作了这首诗,篇幅宏大语言精。它的含义非常好,赠给申伯表欢庆。

更多《诗经》。

3.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国风: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就是15国风 就是15个地方的民歌 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

周南:《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周朝时期采集的诗篇,因在周王都城的南面而得名,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见《小雅·四月》、《大雅·嵩高》)等,所以诗的编辑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以与其他十三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

4.诗经中的< >< >为何不叫< >< >

“二南”绝大部分诗是来自江汉之间的一些小国,有少量诗篇也远及原来周公旦和召公奭(shì)分治的地区——今河南洛阳一带(注①)。因此“二南”诗的产地大致说来,包括今河南洛阳、南阳和湖北的郧阳,襄阳等地区(注②)。

至于“南”的含义,根据甲骨文,证之以古代典籍,“南”原来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名称,后来才演变为一种地方曲调的专名(注③),古书称作“南音”。“南”这种曲调最初盛行于江汉流域,以后才逐步影响到附近北方的地区。“二南”中的诗就是用“南音”演唱的歌词,自汉以来,虽然“声”渐渐失传了,但是“南”这个名称仍然保留了下来。

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见《小雅·四月》、《大雅·嵩高》)等,所以诗的编辑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召南”,以与其他十三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左传·隐公三年》记君子的话说:“‘风’有《采蘩》、《采苹》”,此二诗均属“召南”。可见“二南”属于风诗,与其他国风一样是地方曲调(注④)。

5.嵩可以组什么词语

呼嵩、

嵩阳、

嵩邙、

嵩京、

嵩华、

嵩溟、

嵩构、

嵩邱、

嵩室、

嵩峻、

嵩山、

嵩洛、

嵩少、

嵩汝、

嵩厚、

嵩高、

华嵩、

嵩衡、

嵩呼、

嵩箕、

嵩岑、

嵩霍、

维嵩、

嵩生、

嵩岱、

嵩崇、

嵩峦、

嵩岳、

嵩阳笙、

嵩山三阙、

嵩阳书院

6.大雅小雅代表诗经的最高成就吗

风、雅、颂。

国风价值最高。

详细如下: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7.诗经中的周南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诗经中的周南指今天的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周公居东都洛邑(即成周),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国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3935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等十一首诗,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

扩展资料:

《诗经》的开篇《诗经周南》、《诗经召南》中的“周南”与“召南”的具体与真实含义,从孔子推崇《诗经》以来,还没有发现对“周南”与“召南”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定论。

这种对“周南”与“召南”意义理解的模糊化与简单的字意解读,不仅体现了现代《诗经》研究者的固步自封与无所作为,每年关于《诗经》的论文虽然有数百篇,大都是彼此相互罗列、引述观点,对《诗经》的深入研究无太大价值,也使得现代人仍局限在2500年前孔子对《诗经》的理解与认识水平。

不能解决《诗经》中“周南”与“召南”的真实含义,就无法读懂整部《诗经》所包含的积极社会意义。现代有关《诗经》研究中关于“周南”与“召南”的论文观点大同小异,基本把“周南”与“召南”理解为地域名称, “二南”是对周公、召公治下南国各小国的泛称,《诗经》中的“二南”作品都是南国地方的民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周南

8.谢道韫的聪颖机智的事有哪些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谢道韫还是个小MM的时候就相当了得.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谢安石.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另一则故事就更经典了,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雪?:)).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谢安大声称善,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