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的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
其基本特点有:1、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2、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3、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4、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一、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但诗歌却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式。
任何作品,包括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在内,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或者没有激情就不可能产生艺术,但诗歌却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即使是叙事诗也带有抒情的特色。
也就是说,诗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虽说诗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蕴藏于艺术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的,但离开感情,我们就很难捕捉住诗的形象。
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对诗歌的把握方式也应该是情感式的。二、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这一点同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有显著的区别。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简单地这么说: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思”和“情”都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观世界、客观物象,这两方面在诗中是融合在一起的,达到了“偕”和“妙合无垠”的境地。
意象和意境的创造都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但这物和景又跟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成的,是经过诗的升华的。但意境的特征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从有限达到无限,从具体升华到空灵,它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去思考和领悟诗人寄寓诗中的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可以从诗人的具体描写中去捕捉,而意境则须于笔墨之处得之。诗的意象和意境,不仅浸润进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而且还常常体现出诗人不同的气质与个性。
跟王维诗中的意象与意境那种深微、细腻、含蓄的特点不同,李白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就显得开阔、宏大、奔放,这跟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和飞动的艺术想象力是分不开的。不同的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不同的生活感受,而且体现了不同的个性和气质。
三、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中国古代诗歌,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词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个字的居多;古体诗和排律比较长,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形式的精练和意蕴的深厚,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这里将精练和含蓄并列在一起算作一个特点,因为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意思才能称为精练,光是话说得少是不能算精练的。
所以精练总是同含蓄相关。但精练并不等于就是含蓄,有一些率直的诗,直抒胸臆的诗,表现手法上并不含蓄,但表现的意思比较丰富,也应该算是写得精练的。
四、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中国古典诗歌有一部分本来是配乐歌唱的,如汉代的乐府诗和魏晋至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都是入乐的,唐宋以后的词和散曲也是配乐歌唱的。
词本来称为曲子词,也有称乐府的,如苏轼的词集就题为《东坡乐府》。这些诗歌作品本来都有与之相配的曲谱,但绝大多数曲谱都没有流传下来。
尽管如此,它们的音乐美仍然可以从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体现出来。第二层意思是,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讲究音乐美的。
特别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和词曲,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参差变化,讲究节奏和对偶,讲究平仄和押韵,总之从各方面造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的音乐美感。一般来说,一首诗的声情(由音乐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文情(由文词的意义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总是和谐一致的。
所以古人读诗很讲究吟诵,就是从音乐的角度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欣赏古典诗歌,懂得一点古典诗词格律方面的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扩展资料:诗歌重回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有着历史的和文化的原因。在中国文化中,诗歌有特殊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是“诗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释义: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中国古代是以“诗”来教化文明的。故“诗教”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也因此,诗歌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一。
有人甚至称:西方有《圣经》,中国有《诗经》。诗歌在中国从来关乎心灵。
学者胡晓明就说过:“中国诗是中国文化最具有心灵价值的创造。”钱穆则认为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类似宗教的作用,既可传递个人心灵微妙感受、抒发性灵,还可规范伦理、教化人性、慰藉人心。
林语堂也认。
2.古代诗歌的特点
编辑本段 古代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着和其他体裁截然不同的特点。
归结为五个方面: 1,竖起性是诗歌的最基本特点。诗总是表达强烈情感的。
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表现的是屈原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精神;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现的是宽广胸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的是他对上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读者欣赏过程中总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言为心声,诗歌更是真情所致,自然流露。 2,诗歌通过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
诗歌的情感常常能聚和蕴含在艺术形象之中。较之其他文学作品,诗歌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典型性。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顾身陷困境、依然无时无刻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让后人感佩不已。 3.诗歌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
王昌龄在《诗格》里说:“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的意境,是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但是,诗人笔下创造的物和景,已经和生活的面貌不完全相同了,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色彩景和物。是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凝结,也是诗人气质和个性的流露。
而且,写景即为了抒情,景与情不可分割,往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妙合无垠,便是诗人追求的境界。
4,古典诗歌具有精炼合含蓄的特征。诗歌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它不但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更含有情感的美感。
而中国的古代诗歌最擅长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就是古代诗歌极精炼的特点。 精炼和含蓄总是相关的。
但精炼不等于含蓄,直抒胸臆就不算含蓄,不直接表达情感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 5.古代诗歌具有音乐美。
古代诗歌有一部分原先是配乐歌唱的。 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更体现在它的语言上。
如果语言具有声律美的规律,无疑会增加诗的美。其中绝句和律诗的格律大致相同,即字数一定,句数一定,平仄有固定格式,一般原则上要押韵,诗歌就是这样利用这种语言因素,从各个方面入手,例如,讲究句式整齐或变化,讲究节奏和对仗,讲究平仄和押韵,从而形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美。
3.古代诗歌的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
其基本特点有: 1、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2、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3、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4、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 一、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但诗歌却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式。
任何作品,包括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在内,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或者没有激情就不可能产生艺术,但诗歌却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即使是叙事诗也带有抒情的特色。
也就是说,诗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虽说诗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蕴藏于艺术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的,但离开感情,我们就很难捕捉住诗的形象。
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对诗歌的把握方式也应该是情感式的。 二、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这一点同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有显著的区别。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简单地这么说: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思”和“情”都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观世界、客观物象,这两方面在诗中是融合在一起的,达到了“偕”和“妙合无垠”的境地。
意象和意境的创造都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但这物和景又跟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成的,是经过诗的升华的。 但意境的特征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从有限达到无限,从具体升华到空灵,它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去思考和领悟诗人寄寓诗中的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可以从诗人的具体描写中去捕捉,而意境则须于笔墨之处得之。 诗的意象和意境,不仅浸润进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而且还常常体现出诗人不同的气质与个性。
跟王维诗中的意象与意境那种深微、细腻、含蓄的特点不同,李白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就显得开阔、宏大、奔放,这跟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和飞动的艺术想象力是分不开的。 不同的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不同的生活感受,而且体现了不同的个性和气质。
三、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中国古代诗歌,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词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个字的居多;古体诗和排律比较长,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形式的精练和意蕴的深厚,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这里将精练和含蓄并列在一起算作一个特点,因为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意思才能称为精练,光是话说得少是不能算精练的。
所以精练总是同含蓄相关。 但精练并不等于就是含蓄,有一些率直的诗,直抒胸臆的诗,表现手法上并不含蓄,但表现的意思比较丰富,也应该算是写得精练的。
四、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中国古典诗歌有一部分本来是配乐歌唱的,如汉代的乐府诗和魏晋至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都是入乐的,唐宋以后的词和散曲也是配乐歌唱的。
词本来称为曲子词,也有称乐府的,如苏轼的词集就题为《东坡乐府》。 这些诗歌作品本来都有与之相配的曲谱,但绝大多数曲谱都没有流传下来。
尽管如此,它们的音乐美仍然可以从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体现出来。 第二层意思是,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讲究音乐美的。
特别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和词曲,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参差变化,讲究节奏和对偶,讲究平仄和押韵,总之从各方面造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的音乐美感。 一般来说,一首诗的声情(由音乐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文情(由文词的意义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总是和谐一致的。
所以古人读诗很讲究吟诵,就是从音乐的角度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欣赏古典诗歌,懂得一点古典诗词格律方面的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扩展资料: 诗歌重回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有着历史的和文化的原因。在中国文化中,诗歌有特殊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是“诗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释义: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中国古代是以“诗”来教化文明的。 故“诗教”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也因此,诗歌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一。
有人甚至称:西方有《圣经》,中国有《诗经》。 诗歌在中国从来关乎心灵。
学者胡晓明就说过:“中国诗是中国文化最具有心灵价值的创造。”钱穆则认为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类似宗教的作用,既可传递个人心灵微妙感受、抒发性灵,还可规范伦理、教化人性、慰藉人。
4.古代诗歌著名诗人的特点
古代诗人的风格(举例)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 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的幽寂静穆; 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 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 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 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晏殊。
5.求我国古代有名诗人的诗歌的艺术特点
白居易诗歌特点是讽谕性极强,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主观就是直接表述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
王维 王维诗歌的特点很明确——“诗中有画”。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来反映作者在隐居生活中的思想感情的。
李白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很明确,就是最典型浪漫主义。李白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杜甫 杜甫的诗歌被历代公认为“诗史”。
杜甫是一个极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展示了这一时期的历史。
在众多的叙事诗中善于选择并概括典型事件,抓住细节刻画人物,通过个别的来反映一般现象。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是明白说出。
这是杜甫叙事诗的最大特点,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领。因为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克制自己激动的情绪,具有冷静的头脑。
韩愈 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一,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话说,就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气势磅礴。特点之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柳宗元 柳宗元游历当地的山水,在与友朋的交往中,也常常登山临远,摹山范水,写下了许多关于山水的诗歌。这些山水诗,由于创作的时间不同,作者的心态不一,从意象上是从清秀澄明到奇崛险怪,从情感上是从忧伤到绝望,由此也就构成柳宗元山水诗的演变轨迹。
刘禹锡 刘禹锡的诗歌崇尚风骨,而比较重视诗歌的乐感,讲究音乐美的盛唐诗风特点。他努力掌握民歌曲调,音调浏亮,节奏鲜明。
同样的真实的讽刺政治,寓意深刻,辛辣犀利。从他各类诗歌创作的总体上看,刘禹锡具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和卓越见识,对于社会政治观察敏锐。
刘禹锡也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因此他的诗常融形象与哲理于一炉诗歌的特点和他的主观感情分不开。诗以意为主。
王勃 王勃的诗歌的特点在于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自己独特的风格,主观继承了“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浪漫风格。
骆宾王 他的诗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
6.古代各个朝代的诗人的作诗特点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
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
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7.诗人诗歌特点
孟浩然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
柳宗元性格激切、执着,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很难解脱出来,诗作大都染上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作品于淡泊中呈现出幽怨冷峭的风格;
戎昱 其诗语言清丽婉朴,铺陈描写的手法较为多样,意境上大多写得悲气纵横
齐己的诗行神兼备,诗画融合,就艺术创造性而言,已超越前人。
陈羽诗歌多壮美,也不舍人情,语言自然雄浑。
姜夔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比较少。特点是辞句精炼,风格不庸俗。词藻较好!
白居易,主题、题材集中,诗文字浅显,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许浑诗的气象通常高远苍凉,感慨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悲剧美,同时又引人哲思,带来更高层次的思考。
陈与义诗,多反映时事、抒发感愤的作品,情绪大多表现得直率而强烈。诗歌韵律多样,结构疏密有质,兼具清新淡雅与雄浑悲壮的特色。
8.中国古诗歌的特点
【古风】 诗体名。
即”古诗”、”古体诗”。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
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四言诗】 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
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 诗体名。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
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 诗体名。
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
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
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 诗体名。
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 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
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於盛唐。
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 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
都有许多讲究。由於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a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 、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的[2] ,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3].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
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它们就等於半首律诗。
这可以归入近体诗。[4]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於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於近体诗。
乐府和绝句,有些属於古体,有些属於近体。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外,还有所谓杂言。
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别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
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甚麽理论根据的。
中国诗词乃中华文化浓缩的精粹,也是世界诗词花圃中的一朵奇葩。其流传年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