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沈祖棻的《唐人七绝诗浅释》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及心得体会的

这是一本古典诗歌作品分析的书.它将唐人七言绝句中脍炙人口的作品,分类排比,编成若干组,每组就一、二个问题,从思想内容、题材主题,语言风格、艺术手法、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比,写得比较通俗活泼,不拘一格.本书有助于古典文学爱好者培养欣赏能力,也可作为教学的辅助参考材料.一、赠苏书记二、山行留客三、回乡偶书(二首之一)四、凉州词 五、凉州词(二首录一)六、送魏二七、长信秋词(五首之三)八、闺怨九、从军行(长首录四)(烽火城西)十、又(琵琶起舞)十一、又(青海长云)十二、又(大漠风尘)十三、出塞(二首录一)。

2.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

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甘肃省武威市)的黄河达1000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

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

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3.沈祖棻的《浣溪沙》什么意思

1、意思(白话翻译):

记得年年芳草萋萋之时,我们在春天流连忘返,那些吟诵,那双清亮的眸子,那个难忘的我——兜兜转转地融入了岁月的深处。

三月鲜花依旧如此明亮,但鼓声攒动,战云密布,人们再也没有悠闲听风弄月的时间了。

只有我一个人在扬花飞舞、落絮杂陈的环境里,带着忧郁的表情孤独地登楼远望,唉,只望见桔黄的残阳西下。

暮色氤氲,晚风扶摇,那一线线凄凉的斜晖,就像是一线线密集的刺目的春愁扑面而来啊。

2、原文及出处:

现代沈祖棻 《浣溪沙》

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

鼓鼙声里思悠悠。 三月莺花谁作赋?

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扩展资料

《浣溪沙》的创作背景:

此篇一九三二年春作,末句喻日寇进迫,国难日深。世人服其工妙,或遂戏称为沈斜阳,盖前世王桐花、崔黄叶之比也。祖棻由是受知汪先生,始专力倚声,故编集时列之卷首,以明渊源所自。

因了“有斜阳处有春愁”的妙句,沈祖棻在词坛赢得了一个“沈斜阳”的别号,出处就是汪东先生对这首词的一段评语:“后半佳绝,遂近少游。世人服其工妙,称之沈斜阳。”

沈祖棻才情绽放,通过女性独特的笔触,追溯到国家危机的微妙感受和凄凉,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宏伟,深刻和精彩。美丽而迷人的家园的沦丧,让人感到越来越悲伤。

4.关于重聚的诗歌

《喜迁莺·乱后渝州重逢寄庵、方湖两师、伯璠》

年代: 现代 作者: 沈祖棻

重逢何世?剩深夜、秉烛翻疑梦寐。掩扇歌残,吹香酒酽,无奈旧狂难理。听尽杜鹃秋雨,忍问乡关归计。曲阑外,甚斜阳依旧,江山如此。

扶醉。凝望久,寸水千岑,尽是伤心地。画毂追春,繁花酝梦,京国古欢犹记。更愁谢堂双燕,忘了天涯芳字。正凄黯,又寒烟催暝,暮笳声起。

《重逢故人》

年代: 宋 作者: 释文珦

不见生公四十秋,中间多少别离愁。

重逢宁用伤头白,难得相看尽白头。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再逢昼公》

年代: 唐 作者: 齐己

竟陵西别后,遍地起刀兵。彼此无缘著,云山有处行。

久吟难敌句,终忍不求名。年鬓俱如雪,相看眼且明。

《江西再逢周琏》

年代: 唐 作者: 贯休

六七年不见,相逢鬓已苍。交情终淡薄,诗语更清狂。

未得丹霄便,依前四壁荒。但令吾道在,晚达亦何妨。

5.《早早》这首诗的内容

你说的是这个吗?沈祖棻的《早早诗》:

汝独爱家家,膝下百回绕,

喜同家家睡,重愁家家抱。

关心唤吃药,饮茶试凉燠。

分食与家家,儿自不嫌少,

惟愿快长大,为婆洗衣袄。

随母休沐归,相亲复相扰。

夺帚争扫地,脱衣喊洗澡。

玩水瓶时灌,弄火锅空烤。

倒罐更翻篮,到处觅梨枣。

帐竿当竹马,手杖满地捣,

凌空学杂技,一跌意未了。

吓人装老虎,怒吼势欲咬。

打狗踢苕猪,不怕舞牙爪。

偷攀自行车,大哭被压倒。

婆魂惊未定,儿痛身已好。

一响转安静,向人索纸稿,

移凳伏书桌,画鱼又画鸟。

积木堆高低,皂泡吹大小,

三餐端正坐,家家喂饭饱。

饮河期满腹,美馔视藐藐。

不喜著新衣,敝服曳缁缟。

阿母责顽劣,此语使儿恼。

鸡鸡不洗脚;上床胡乱搞,

狗狗不睡觉,半夜大声吵。

我是最乖儿,家家好宝宝。

6.沈祖棻的个人经历

1909年1月29日出生在苏州一个世代书香之家。

曾祖父沈炳垣是清咸丰内阁大学士,咸丰皇帝的老师;祖父沈守谦精于书法,与画家吴昌硕、词人朱孝藏为友。沈祖棻中学就读于上海。

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1931年转学至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学习,当时系中名师云集,学风蔚盛。

沈祖棻得益于家庭熏陶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的写作才能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时院长汪东对她的《浣溪沙》词微婉深刻地反映“九·一八”事变后的民族危机感到惊奇,给予她热情的勉励。

同时,沈祖棻也开始了她的新文学创作。青春的梦想、细密的心理、纤柔的诗情,在她的各种文体形式的尝试中尽情地舒展着,散见于当时刊物的新诗、散文、小说、独幕剧等,初步显示了她的文学才华和创作风格。

沈祖棻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她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蕴积。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一辈即精于书法,与近代名士吴昌硕、朱孝臧常有往来。

她从小受到良好基础教育,除学习一般的国语、英语、算术等课程外,还学过山水国画、西洋画和苏州的刺绣,小小年纪就能在家庭的赏月联句时吟成五言排律。她上的是名牌大学――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南京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又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是当时有名的才女,也是中国大学早期培养的少数女研究生中的一位。

她的老师们是国学大师的阵容,几乎每一位都是学富五车的学者和知名教授,而他们的名字在被厚尘掩没了多年后现在也一个个地重现了原有的光辉。他们是:黄侃(季刚)、汪东(旭初)、吴梅(矍安)、汪国垣(辟疆)、胡光炜(小石)、胡俊(翔冬)、商承祚(锡永)、刘国钧(衡如)、刘继宣等。

沈祖棻的作品不是没有创新,没有影响,曾经得到许多名家的高度评价和读者的热爱。还是个中学生时,她就发表过小说、散文,还得过奖。

她写历史小说、新诗,是“青年作家脱颖而出,生气勃勃地登上文坛中” (《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年―1937年第五集的《编后记》)的一个。她的历史小说《辩才禅师》与老舍的名篇《月牙儿》等同列于《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年――1937年第五集中,她的新诗集《微波辞》也于1940年在重庆出版,其中的一些篇章还被谱成歌曲传唱。

她更以词人闻名。当学生时填的一首《浣溪沙》,因其中显现出忧国情怀和杰出才华,受到大师们的称赏,一句“有斜阳处有春愁”而被人称为“沈斜阳”。

在抗日战争的鼙鼓声中揭开扉页的四百首《涉江词》更是现代词作的精品,从形式的运用发展到内容的广泛深刻无不创新,再加上她与宋代女诗人李清照几乎相同的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境遇,从而被方家视为“当代李清照”!晚年的她在古体诗歌创作上又独树一帜,历经磨难的“涉江人”又蘸着最后的心血写作了《涉江诗》。沈祖棻是作家、诗人,也是学者、教授。

她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多少学生痴迷于她的讲课,多少年后回忆起来也难以忘怀。

她的论文、专著,不仅以知人论世的方法,介绍文学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潮流,更有发前人所未发的细致分析。她也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高手。

读她的《宋词赏析》、《唐人七绝浅释》,过去不懂古诗词的人会被轻松地领进门,本来就爱诗词者的领悟力会更上一层楼。如今,甚至中学课本里也收入了她赏析古诗词的篇章。

沈祖棻的诗词与其它作品,她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都应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中华文化的遗产精华。可是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好像对此视而不见,忽略而不谈。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过去被称为鸳鸯蝴蝶派的,专写言情作品的作家,甚至汉奸文人的作品都一阵阵地翻出来热闹了一番,而充满忧国忧民之情怀,又具有高度艺术欣赏价值的沈祖棻的作品在文学史的研究中仍然遭受某种冷遇,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甚至不平!难道她的作品以古体形式为主是一个正当理由吗?难道她已离开人世也是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吗?而所谓“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论调更是没有道理。近年来,沈祖棻的作品单行本、选集和她的《宋词赏析》、《唐人七绝浅释》等其它著作一出再出,一印再印,有的印数达到几十万册,充分证明了她的读者群的广泛和作品的魅力。

沈祖棻著作有:《妥协》、《暮春之夜》、《洋囡囡》、《神秘的诗》、《辩才禅师》、《茂陵的雨夜》、《马嵬驿》、《苏丞相的悲哀》等。附:沈先生最著名的小诗一首——《别》我是轻轻悄悄地到来象水面飘过一叶浮萍我又轻轻悄悄地离开象林中吹过一阵清风你爱想起我就想起我象想起一颗夏夜的星你爱忘了我就忘了我象忘了一个春天的梦 你来,在清晨里悄悄地来,趁太阳还没有照上楼台;你经过草地时不要踌躇,小心碰掉一颗亮的露珠。

让一切的人都没有睡起,我一个人在晓星下等你;轻轻地告诉你昨夜的梦,梦里有一阵落花,一阵风。你来,在黄昏里缓缓地来,趁晚霞还在山峰上徘徊;你经过树林中不要留恋,随着归鸦来到我的门前;太阳落了也不要用灯笼,我们正需要那一点朦胧。

这时你该为我吟一首诗,但莫说别离,也莫说相思。你来,在静。

7.一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别》—沈紫曼 我是轻轻悄悄地到来 象水面飘过一叶浮萍 我又轻轻悄悄地离开 象林中吹过一阵清风 你爱想起我就想起我 象想起一颗夏夜的星 你爱忘了我就忘了我 象忘了一个春天的梦 这首诗形式和内容都是那么完美。

从形式上看,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234303730虽是新诗,却得旧体格律诗的精髓,同时又有创新,全诗八句,按abac,dbdc交错押韵,音律和谐,错落有致,可谓新格律诗中难得的佳作。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描写的意境很美,婉约而不见消沉,缠绵又不失豁达。

浓浓的情意,寓于洒脱的胸怀,恰似疏梅淡竹,在月白风清的夜晚,轻轻摇曳,那种依依的摇曳,是与朋友作别?还是与恋人分手?这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摇,摇出了一种婀娜的景致,又摇出了一种刚劲的骨力,在不经意间打开人的心扉,让人经久难忘。 沈紫曼何许人也?从此我便注意上了。

书上语焉不详,很多现代文学作品选本都未选这首诗。84 年我曾以此就教于华中师范大学一位教现代文学的老师,他也姓沈,但也不知沈紫曼为谁。

后来我还看到两个现代诗歌选本上选过这首诗,在作者简介中都说“沈紫曼,生平不详。1936年5月上海仿古书店出版的《现代女作家诗歌选》收有她的诗。”

可惜她另外的诗我至今未读到过。 近日,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居然在学者沈祖棻的简介中,发现沈祖棻曾用笔名紫曼,这才大悟:那一个把现代诗写得让人过目不忘的沈紫曼,原来就是旧体诗词大家沈祖棻!她和丈夫程千帆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学问家,不光编过许多有分量的诗词选本,还写过不少诗词佳作。

这真让我吃惊,同时也让我感悟,尽管新诗这一艺术形式主要源自向西方的学习,却可以从中国传统诗歌中借鉴许多宝贵的东西。可以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沈氏这样的大家。

我曾对一位写新诗的朋友说过:“写旧诗的人可以不读新诗,但写新诗的人决不能不读旧诗。”这应该有一定的道理吧。

下面我将沈祖棻的简介录出,说不定有的朋友也象我一样曾探过沈紫曼之谜呢! 沈祖棻(1909-1977) 女,字子芯,笔名紫曼、绛燕。海盐人,出生于苏州,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后在上海坤范中学、南洋女子中学就学。民国1930考入上海中央大学商学院,一年后转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学习,一面从事诗歌、小说等创作,一面潜心于古典文学的学习与研究。

“九·一八”事变后有感于民族危机,写《浣溪沙》一阕:“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展现才华,此后创作了许多诗词的名篇,成为千古少见的大家。

著名诗人汪东评价其作品:“诸作皆风格高华、声韵沉咽,韦冯遗响,如在人间,一千年无此作矣。”34年中央大学毕业,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

42-46年,先后在成都金陵大学、华西大学任教。解放后,她先后在江苏师院、南京师院、武汉大学任教。

1957年丈夫程千帆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遭受屈辱和苦难。

1977年6月在武昌不幸遭车祸去世。沈祖棻诗词和文章用生命心血谱写,风格深沉,境界高洁,兼擅各体,形式上十分优美,内容上反映时代,达到艺术性与社会性的和谐与统一。

其长篇五古《早早》诗尤为人称道。作家舒芜评说:“我不知道李清照而后真正凭文学成就上了文学史的女词人还有几位,但沈祖棻肯定是一位,而晚年她又自解包缠,舍词而诗,终于写出《早早》这样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空前未有的佳作。”

祖棻亦擅小说创作,其短篇小说以历史题材为主,以旧题赋新意。其新诗,在自由中讲求锤炼,别具韵味。

其古典诗词研究,多具真知灼见,剖析常发人之所未发。著有《涉江词》、《沈祖棻创作选集》等。

8.一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别》—沈紫曼

我是轻轻悄悄地到来

象水面飘过一叶浮萍

我又轻轻悄悄地离开

象林中吹过一阵清风

你爱想起我就想起我

象想起一颗夏夜的星

你爱忘了我就忘了我

象忘了一个春天的梦

这首诗形式和内容都是那么完美。从形式上看,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234303730虽是新诗,却得旧体格律诗的精髓,同时又有创新,全诗八句,按abac,dbdc交错押韵,音律和谐,错落有致,可谓新格律诗中难得的佳作。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描写的意境很美,婉约而不见消沉,缠绵又不失豁达。浓浓的情意,寓于洒脱的胸怀,恰似疏梅淡竹,在月白风清的夜晚,轻轻摇曳,那种依依的摇曳,是与朋友作别?还是与恋人分手?这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摇,摇出了一种婀娜的景致,又摇出了一种刚劲的骨力,在不经意间打开人的心扉,让人经久难忘。

沈紫曼何许人也?从此我便注意上了。书上语焉不详,很多现代文学作品选本都未选这首诗。84 年我曾以此就教于华中师范大学一位教现代文学的老师,他也姓沈,但也不知沈紫曼为谁。后来我还看到两个现代诗歌选本上选过这首诗,在作者简介中都说“沈紫曼,生平不详。1936年5月上海仿古书店出版的《现代女作家诗歌选》收有她的诗。”可惜她另外的诗我至今未读到过。

近日,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居然在学者沈祖棻的简介中,发现沈祖棻曾用笔名紫曼,这才大悟:那一个把现代诗写得让人过目不忘的沈紫曼,原来就是旧体诗词大家沈祖棻!她和丈夫程千帆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学问家,不光编过许多有分量的诗词选本,还写过不少诗词佳作。这真让我吃惊,同时也让我感悟,尽管新诗这一艺术形式主要源自向西方的学习,却可以从中国传统诗歌中借鉴许多宝贵的东西。可以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沈氏这样的大家。我曾对一位写新诗的朋友说过:“写旧诗的人可以不读新诗,但写新诗的人决不能不读旧诗。”这应该有一定的道理吧。下面我将沈祖棻的简介录出,说不定有的朋友也象我一样曾探过沈紫曼之谜呢!

沈祖棻(1909-1977) 女,字子芯,笔名紫曼、绛燕。海盐人,出生于苏州,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后在上海坤范中学、南洋女子中学就学。民国1930考入上海中央大学商学院,一年后转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学习,一面从事诗歌、小说等创作,一面潜心于古典文学的学习与研究。“九·一八”事变后有感于民族危机,写《浣溪沙》一阕:“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展现才华,此后创作了许多诗词的名篇,成为千古少见的大家。著名诗人汪东评价其作品:“诸作皆风格高华、声韵沉咽,韦冯遗响,如在人间,一千年无此作矣。”34年中央大学毕业,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42-46年,先后在成都金陵大学、华西大学任教。解放后,她先后在江苏师院、南京师院、武汉大学任教。1957年丈夫程千帆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遭受屈辱和苦难。1977年6月在武昌不幸遭车祸去世。沈祖棻诗词和文章用生命心血谱写,风格深沉,境界高洁,兼擅各体,形式上十分优美,内容上反映时代,达到艺术性与社会性的和谐与统一。其长篇五古《早早》诗尤为人称道。作家舒芜评说:“我不知道李清照而后真正凭文学成就上了文学史的女词人还有几位,但沈祖棻肯定是一位,而晚年她又自解包缠,舍词而诗,终于写出《早早》这样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空前未有的佳作。”祖棻亦擅小说创作,其短篇小说以历史题材为主,以旧题赋新意。其新诗,在自由中讲求锤炼,别具韵味。其古典诗词研究,多具真知灼见,剖析常发人之所未发。著有《涉江词》、《沈祖棻创作选集》等。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