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站得高,看得远”的诗句有哪些
1、《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4、《登太白峰》
唐代: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译文:
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5、《登高丘而望远》
唐代: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译文:
登上高丘,向大海遥望。那传说中的东海六鳌,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里去了?那东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里可是日所出的地方。神话中的银台金甄,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秦始皇和汉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场空梦啊。
精卫填海只能是空费木石,鼋鼍架海为梁的传说也没有什么证据。君不见骊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汉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吗?他门的陵墓任凭牧羊的孩子攀来登去,无人来管。
眼看着墓中的金珠宝玉已被盗贼劫夺一空,他们的精灵究竟有何能耐?像这样的穷乓颊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该有如此之下场,他们怎可能会像黄帝那样在鼎湖乘龙飞仙呢?
2.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诗句
再简吴式贤 年代:【宋】 作者:【方回】 郊居纵复远康庄,如许诗名许遁藏.有客远来朝识面,不吾遐弃例登堂.眼高心远乾坤窄,树密泉深上下凉.谁与图成后三笑,陶巾底用间缁黄.游白石岩 年代:【宋】 作者:【楼钥】 我游仙都观独峰,辙迹虽在车不通.鼎湖望极几怊怅,怅无羽翮凌天风.兹来乐成望白石,玉甑突兀摩苍穹.人言真人老聘裔,凿开洞府遗仙踪.无人共登青云梯,跻攀伴我惟枯筇.萦回约略三十里,踏遍万叠高巃嵸.断崖泠泠落残雨,双石凛凛亭孤松.却从山椒下谷口,石栏屈曲遮碧棕.颇疑山高气凝凛,古来积雪今未融.是谁玉斧妙鑴斲,仙洞双辟惊神工.岩深白日尚幽閟,别有石窍开天聪.传闻峰头贮清泚,苔罅涓滴声冬珑.奋身更与上虚阁,海山错立烟蒙蒙.脚底千山行伏龙,手挥五弦俯冥鸿.霜林摇落当玄冬,长啸一览万象空.解衣寄宿旦过寮,魂梦亦堕冰壶中.晓看日出沧海东,蜡炬百万烧天红.眼高不数雁荡雄,行田下笑康乐公.未能辟谷追仙翁,颇亦有意栖琳宫.三山不觉去人远,安期羡门宜相从.骖鸾驾鹤太多事,但欲御气游无穷.陪山泉登芝山和文正公旧韵 年代:【宋】 作者:【释道璨】 培塿视崔巍,眼高如许哉.举头天在上,四面景皆来.渐老成多病,看山又一回.尽供诗世界,霁色为君开.辞东庙途中作 年代:【宋】 作者:【曾丰】 海近微茫白,山穷次第平.固然天远大,加以眼高明.草木惊秋意,松先挠客情.西风莫相恼,归计此回成.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年代:【宋】 作者:【苏轼】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生年不知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诗一笑君应闻.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壶天阁 年代:【宋】 作者:【陈傅良】 凭栏时独立,万象皆见前.若非着眼高,亦是天一偏.马息山 年代:【宋】 作者:【陈造】 猿蹊鸟道且攀隮,暝霭顽苍只尺迷.狠石忽开防地裂,屯云不散讶天低.眼高欲了三千界,梦断犹惊七百梯.回望故山真可指,杜鹃肠断为谁啼.庐山 年代:【宋】 作者:【戴复古】 乘鸾不见李腾空,试与寻真访故宫.黄叶堆边觅行路,紫烟深处望仙踪.眼高天近千山上,身共云栖一壑中.九叠屏风三叠水,更无诗句可形容.。
3.【“站得高看得远”的诗句有哪些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崔涂 【送友人】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申欢 【兜玄国怀归诗】 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李贺 【句】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 张谔 【九日宴】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崔国辅 【九日】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缙 【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王之涣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戴叔伦 【湘川野望】 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朱放 【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武元衡 【登阖闾古城】 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武元衡 【塞上春怀】 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郑絪 【九日登高怀邵二】 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羊士谔 【寄裴校书】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欧阳詹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白居易 【九日寄行简】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 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司空图 【重阳阻雨】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 【九月八日】 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 【白菊三首】 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孙逖 【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高适 【宋中十首】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张琰 【春词二首】 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
4.写站得高看得远的诗句
古代描写站得高看得远的著名诗句有“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等。
(一)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诗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咏泰山的作品,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空间由远而近,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凝望,尾联俯望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而且体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心胸气魄,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后两句写所想。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其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诗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诗人借登飞来峰咏物抒怀的一首作品。诗开篇,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则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诗的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直意为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站得最高,实际上这两句诗富含更加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