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句
题《清明上河图》南街瓦肆隐芦笙,北舍莲花鸭味浓。
(1)龙金桥畔喧嚣涌,(2)汴河两岸杨柳风。丹青始作择端倡,(3)后世临摹慕仇英。
(4)散人村歌扬古韵,雏凤犹胜老凤声。(1)莲花鸭:宋时东京(开封)名吃。
(2)龙金桥:宋时东京(开封)名桥。(3)择端:宋画家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
(4)仇英:明代画家,与沈周、文征明、唐寅 并称“明四家”,曾临摹《清明上河图》传世。清明节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天邑汴梁春色敷,清明品鉴上河图。
八方玉帛财用足,百货丰殷旷世无。影落虹桥人鼎沸,篷张舟楫浪花浮。
精微尽在毫芒内,写就繁华帝王都。
2.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关于中国古代诗人对《清明上河图》赞颂的诗
在我手头的资料中,历代为《清明上河图》题跋者凡13人,实际上可能比这要多.题跋中诗文并举,有的以简约文字记之,有的以诗记述感怀,也有的先诗后文,洋洋洒洒.其中明代李东阳先后两次为该图题跋,是为特例. 较早用诗题跋的是金代的张公药,跋诗系七言古体共12句:“通衢车马正喧阗,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平风物正堪传.水门东去接隋渠,井邑鱼鳞比不如.老氏从来戒盈满,故知今日变邱墟.楚拖吴樯万里舡,桥南桥北好风烟.换回一晌繁华梦,箫鼓楼台若个边.”诗中既有对画家当时声名未传的感叹,也有对沧桑变化、繁华如梦的社会现实的思考.诗句流畅上口,可吟可诵.张公药,字元石,以父荫入仕,曾做过郾城县令,官职不高,喜书画收藏,对长卷深有研读. 稍后一些时候,金人郦权的跋诗与张公药的作品诗体句数相同.这首诗与张公药诗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借图画的观赏之感,直接而有力地批评了宋代的奢靡享乐之风(到了政和及宣和年间尤其严重).“而今遗老空垂涕,犹恨宣和与政和”,“不念远方民力病,都门花石日千艘”.郦权,字元舆,安阳人,金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5)为著作郎,传有《坡轩集》. 金人王、张世积的跋诗各为一首七律.王诗云:“歌楼酒市满烟花,溢郭阗城百万家.谁遣荒凉成野草,维垣专政是奸邪.两侨无日绝江舡,十里笙歌邑屋连.极目如今尽禾黍,却开图本看风烟.”诗人抒发了自己的见解,把宋代繁华不再的原因归结为奸臣当政.张世积诗云:“画桥虹卧汴河渠,两岸风烟天下无.满眼而今皆瓦砾,人犹时复得玑珠.繁华梦断两桥空,唯有悠悠汴水东.谁识当年图画日,万家帘幕翠烟中.”诗中用对比的手法,提醒人们汲取历史教训,通过上下努力,可以使珠玑复得,繁华之梦成真. 金代开了个跋诗的先河,元代几乎无人响应.一直到了明代,才又继续跋诗的传统.其代表人物便是大学士、诗人李东阳.他在继承中有创新,就是诗文并举,先诗后文,这可能与他的政治地位较高(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和才气纵横有关.全诗乃七言古体,有36句之多.该诗一气呵成,一吐为快.诗以画面内容为起笔:“宋家汴都全盛时,万方玉帛梯航随.清明上河俗所尚,倾城仕女携童儿.”然后笔锋一转,开始咏叹画家张择端,字行之间充满了赞赏与同情:“翰林画史张择端,研朱吮墨镂心肝.细穷毫发夥千万,直与造化争雕镌.图成进入辑熙殿,御笔题签标卷面……姓名不入宣和谱,翰墨流传藉吾祖.”诗人还把这历史的罪过归结到以蔡京为首的权奸和嫉贤妒能的小人身上,然而与倒行逆施者的愿望相反,张择端及其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光辉谁也无法磨灭.全诗抒情和叙事相结合,事理相融,读来顺爽,颇有唐诗遗风. 在李东阳之后,还有一位如寿先生也留下跋诗一首,是七言律诗:“汴梁自古帝王都,兴废相寻何处无.独怜徽钦从北去,至今荒草遍长衢.妙笔图成意自深,当年景少对沉吟.珍藏易主知多少,聚散春风何处寻?”这首诗语言简洁,兴废题咏,对《清明上河图》的收藏、传承过程中人物故事感慨兴叹,都如春风过耳一般.此诗当是题咏张氏画卷的上乘之作.可惜除落款有“鹭津如寿”四字之外,作者的身世、生卒年等均已无从查考了.笔者不由得对这位神秘高人举手加额,不胜崇敬.方言。
3.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句
历史是跳动的火苗
更多的是繁复
每个人都可以从中
找出相对应的人影
历史人物满天星星
照见行走的人群
这幅图有六百多个人
我在这幅图的西北角
数的时候 可以在每个人
身上放一粒米
我就是第五百九十九粒
这幅图 看不到
刀光剑影 也没有
容颜彩艳的李易安
没有栏杆拍遍的辛稼轩
有和我一样佝偻着肩
带着店小二帽子的
匆匆行客
“王员外”府前人声喧噪
王员外在书房苦读经书
“正店”的二楼寄宿的书生
正在吟诵“子衿青青”
通途大邑很少见女人的身影
你尾随达官之后
轿子停息之所
有几位“犹抱琵琶”
这时候已经很少有
抱布贸丝的了
在东京什么都可以买到
包括套色的书籍
到了东京你才知道
什么是浮生如梦
这里的手艺人惯用
时间空间作材料
罗盘、云梯、更漏
金蜺和沉香
这幅图好就好在
我们内心的一些平民意识
比如面带忧悒的赶城老者
宋朝是最商业化的朝代
(当然有人不同意)
这幅图种种迹象表明
我们已经使用纸币
汴河水袅娜着垂柳
还有那个拱桥
晖映着我古老的双眸
有时候我有所迟疑
不明白我活在今世
4.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清明上河图》有以下诗句: 1、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朝代:金朝 诗文: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释义: 游人穿着华丽,妆容华贵,儿童看着灯火玩闹嬉戏, 我又是在干什么呢?我也在游人欢乐的笑语气氛之中。
2、玉京曾忆昔繁华 作者:赵佶 朝代:宋朝 诗文: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
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释义: 回忆汴京往昔的繁华,万里山河都属于帝王之家。
奢华的宫殿园林,弦管笙琶的声音日夜不断。花城早已是空寂无人、萧索冷落,虽然身处黄沙漫天的胡地,那繁华如春的汴京仍然时常萦绕在梦中。
家乡在何处,怎么忍心听到那羌笛吹奏凄凉彻骨的《梅花落》。 3、汉上繁华 作者:徐君宝妻 朝代:宋朝 诗文: 汉上繁华,江南上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释义: 南宋时期汉水至长江一带十分繁华,许多人才都保持着宋徽宗时的流风余韵。
绿窗朱户。十里之内全是华美的房屋,元兵一到,刀兵相接,旌旗挥舞,数百万蒙古军长驱直入,歌舞楼榭瞬间化为灰烬。
清明太平的三百余年,制度文物被毁灭的干净彻底,一切都没有了。幸而自己没有被舞北去,还客佳在南方。
分别了的徐郎你在哪里?只有自己独自惆怅,和徐郎也没有理由可以想见了。从今以后,只能魂返故乡,与亲人相会。
扩展资料: 鉴赏: 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几个很有特色的艺术特征:这幅画用笔兼工带写、色彩淡雅、不同的一般界画,即所谓的“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图的方法,真实、简洁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角的典型区域。
作者采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通过“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余,繁而不乱,严密紧凑,一气呵成。
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从宁静的田野到浩渺的河流,再到高耸入云的城郭;从船上的人到街边摊贩展示的商品,再到市场上的标语,丝毫不失。 在画面中,穿插着各种各样的情节,组织的错落有致,同时也很有趣。
5.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
一、《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作者】赵佶 【朝代】宋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
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白话释义:
回忆汴京往昔的繁华,万里山河都属于帝王之家。
奢华的宫殿园林,弦管笙琶的声音日夜不断。
花城早已是空寂无人、萧索冷落,虽然身处黄沙漫天的胡地,那繁华如春的汴京仍然时常萦绕在梦中。
家乡在何处,怎么忍心听到那羌笛吹奏凄凉彻骨的《梅花落》。
二、《满庭芳》【作者】徐君宝妻 【朝代】宋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白话释义:
清明太平的三百余年,制度文物被毁灭得干净彻底,一切都没有了。
幸而自己没有被舞北去,还客佳在南方。
分别了的徐郎你在哪里?只有自己独自惆怅,和徐郎也没有理由可以想见了。
从今以后,只能魂返故乡,与亲人相会。
三、《汉上繁华》【作者】徐君宝妻 【朝代】宋
汉上繁华,江南上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白话释义:
南宋时期汉水至长江一带十分繁华,许多人才都保持着宋徽宗时的流风余韵。
绿窗朱户,十里之内全是华美的房屋。
元兵一到,刀兵相接,旌旗挥舞。
数百万蒙古军长驱直入,歌舞楼榭瞬间化为灰烬。
扩展资料
《汉上繁华》写作背景:
南宋末年徐君宝之妻所写的一首词,词人在词中对自身被掳艰危之现实,着墨尤多,而寄之以对文明的追思之中,对祖国沦亡亲人永别深致哀悼,写南宋文明之繁盛及横遭蹂躏。
徐君宝妻是岳州人,她被元兵俘获至杭,被安置在韩蕲王府。从岳州到杭州,遭到数次侵犯,她都用计得脱。主人因她貌美,不忍杀她。
终于有一天,引得主人大怒,想要用强。徐妻巧言先祭丈夫,再嫁与主人妇。在换妆焚香,祭祀完毕,作词于墙壁上,遂投池而死。
公元1274年(咸淳十年)元兵自襄阳分道而下,不久东破鄂州。公元1275年(德祐元年)三月,南陷岳州,“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长驱直入的蒙古兵占领了繁华绮丽的汉上江南,如风暴横扫落花。
从起笔写南宋文明之繁华,笔锋一转,写元兵大兵南侵,“风卷落花愁”,表达了词人对国破家亡之恨和自身被掳之辱的无限悲慨之情。
笔锋一转,女词人以包容博大的气魄和卓越的识见转写宋代历史文化大悲剧,笔力不凡,也表现了女词人超人一等的思维安位。当女词人作此词时,已被掳至临安,临安被陷之景,其触目惊心悲慨之深,是可以想见的。
6.写一句赞美清明上河图的句子
《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人心中,不仅仅是一幅风俗画卷,
人们已不再停留在它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传奇色彩上,
人们也不再和历史价值的评判上众说纷纭或莫衷一是,
《清明上河图》已成为世界艺术创作绝好的榜样,
《清明上河图》已成为其他艺术门类绝佳的素材,
《清明上河图》也成为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泉源,
《清明上河图》激发起人们无限的创作热情和欲望。
《清明上河图》的传奇、故事、玄妙、充满了遐想。
7.与清明上河图有关的谚语古诗词
窗前月色柔洒
笔墨淡影如纱
绘图一幅墨画
慨叹小巷人家
轻风细雨飘下
又是一地落花
桥上白马轻踏
桥下扁舟木筏
碧空孤雁南下
柳絮随风飘撒
古道苍颜白发
不知心系谁家
行者畅饮美酒
似言不尽的话
栈道屋檐楼下
谁者弹弄琵琶
琴声悠扬断肠
吐诉心中牵挂
青山落日彩霞
榕树鸟儿嘲哳
墨迹行云流水
色调和谐挥洒
独步斜阳西下
灯光倒影繁华
8.清明上河图诗词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份,一部份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有1643人,牲畜208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桥17座,树木170多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有【四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作者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著名画家,宋徽宗时宫廷画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所以被称为《清明上河图》故宫藏本。 第二个版本是吴门四家”之一,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根据“清明上河”这一题材,参照“宋本”的构图结构,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画卷,风格与宋本迥异。“仇本”也是后世众仿作鼻祖,明人笔记载,当时各种以此为蓝本的仿作层出不穷,一时间成为达官豪门相互馈赠的高档礼物。被称为仇英仿本。 第三个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娱乐活动,因此增加了许多丰富的情节,如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等,画的事物繁多,虽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极精之作。这个版本现存于台湾。被称为乾隆年间仿本。 第四个版本是辽宁省公安厅政治部专职画家罗东平,有感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迹残缺,发奋补之,先事临摹得其笔意,复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当时地理位置、风俗民情加以想象,先后历五寒暑遂成全图。被称为罗东平补全本。
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