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草”的读音是什么
拼音:gǔ shī cǎo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2.草白居易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lí)离(lí)原(yuán)上(shàng)草(cǎo) 一(yī)岁(suì)一(yī)枯(kū)荣(róng) 野(yě)火(huǒ)烧(shāo)不(bú)尽(jìn) 春(chūn)风(fēng)吹(chuī)又(yòu)生(shēng) 远(yuǎn)芳(fāng)侵(qīn)古(gǔ)道(dào) 晴(qíng)翠(cuì)接(jiē)荒(huāng)城(chéng) 又(yòu)送(sòng)王(wáng)孙(sūn)去(qù) 萋(qī)萋(qī)满(mǎn)别(bié)情(qíng)。
3.古诗青青河畔草字词拼音
作者:汉无名氏朝代:汉朝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原文: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索书],其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拼音解读:
【yǐn mǎ zhǎng chéng kū háng 】 qīng qīng hé pàn cǎo ,mián mián sī yuǎn dào [1]。 yuǎn dào bú kě sī [2],xiǔ xī mèng jiàn zhī [3]。 mèng jiàn zài wǒ bàng ,hū jiào zài tā xiāng [4]。 tā xiāng gè yì xiàn ,zhǎn zhuǎn bú xiàng jiàn [5]。 kū sāng zhī tiān fēng ,hǎi shuǐ zhī tiān hán [6]。 rù mén gè zì mèi [7],shuí kěn xiàng wéi yán [8]! kè cóng yuǎn fāng lái ,yí wǒ shuāng lǐ yú [9]。 hū ér pēng lǐ yú ,zhōng yǒu chǐ sù shū [10]。 zhǎng guì dú suǒ shū [11],qí zhōng yì hé rú : shàng yán jiā cān fàn [12],xià yán zhǎng xiàng yì [13]。
4.大班语言教案古诗《草》
大班古诗主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4-3-18 11:25:02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朗读古诗的兴趣。
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材料准备
电脑课件;轻音乐。
活动流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电脑课件,讨论:“画面里都有什么?”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初步欣赏古诗。
二、反复聆听作品,学习古诗
1、反复跟着电脑听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2、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三、交流讨论、表演、表现
1、集体大声的朗读古诗。
2、分小组进行比赛朗读古诗,比一比那组朗读的有感情。
3、讨论:古诗里都讲了什么?小草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你要学习小草的什么精神?
活动延伸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到前面表演古诗。
5.草古诗怎么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 离离:繁盛的样子。
2. 原:原野。
3. 荣:繁盛。
4. 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简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6.草的古诗怎么写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注释】本诗又题《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7.古诗草的故事
关于古诗《草》的故事 [ 2009-02-26 │ By: 07级1班 ] 《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因这首诗受到过当时一位老诗人的赞赏和鼓励。
下面具体讲一讲这个故事。 白居易是唐朝的大诗人,他从小就爱学习,识字很早,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
十六岁时,为了求得名师指点,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有一天,他带着诗稿去拜访诗界老前辈顾况。
顾况当时在京城任职,又是有名的诗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推荐,日后定能有所作为。白居易把自己的诗作恭恭敬敬地递上去,顾况接过来扫了一眼,看到署名是“白居易”,就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米价很贵,在这里居住下去可不太容易呀!” 白居易一听,心里禁不住突突乱跳,心想:“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的诗写得不好吗?”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说:“请老前辈指教!” 顾况并未答话,他翻开诗稿仔细地看起来,越看越感到惊奇,特别是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语文课本中的《草》删掉了后面四句),竟不禁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看到这里,禁不住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他又把头转向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日后一定能成大器!你在长安居住下去是不难的,刚才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白居易得到顾况的赏识,心里非常高兴,学习写诗的劲头更大了。为了写好一首诗,他常常废寝忘食,反复吟诵,仔细推敲,看文字上是否贴切,音韵上是否优美,一首诗改了又改,不厌其烦。
他的诗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明白如话,通俗易懂。他每写一首诗,常常去村头、小院念给那些不识字的老婆婆听,看她们能不能听明白。
如果有难懂的字眼,白居易就马上改,直到老婆婆能听明白为止。因此,白居易的诗雅俗共赏,在社会上流传很广。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村夫,男女老少,都喜欢他的诗。人们把他的诗刻写在名胜古迹处,旅店酒楼里,乡镇屋墙上,甚至还传到了国外,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关于古诗《草》的故事 [ 2009-02-26 │ By: 07级1班 ] 《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因这首诗受到过当时一位老诗人的赞赏和鼓励。下面具体讲一讲这个故事。
白居易是唐朝的大诗人,他从小就爱学习,识字很早,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十六岁时,为了求得名师指点,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
有一天,他带着诗稿去拜访诗界老前辈顾况。 顾况当时在京城任职,又是有名的诗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推荐,日后定能有所作为。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作恭恭敬敬地递上去,顾况接过来扫了一眼,看到署名是“白居易”,就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米价很贵,在这里居住下去可不太容易呀!” 白居易一听,心里禁不住突突乱跳,心想:“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的诗写得不好吗?”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说:“请老前辈指教!” 顾况并未答话,他翻开诗稿仔细地看起来,越看越感到惊奇,特别是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语文课本中的《草》删掉了后面四句),竟不禁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看到这里,禁不住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他又把头转向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日后一定能成大器!你在长安居住下去是不难的,刚才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白居易得到顾况的赏识,心里非常高兴,学习写诗的劲头更大了。
为了写好一首诗,他常常废寝忘食,反复吟诵,仔细推敲,看文字上是否贴切,音韵上是否优美,一首诗改了又改,不厌其烦。他的诗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明白如话,通俗易懂。
他每写一首诗,常常去村头、小院念给那些不识字的老婆婆听,看她们能不能听明白。如果有难懂的字眼,白居易就马上改,直到老婆婆能听明白为止。
因此,白居易的诗雅俗共赏,在社会上流传很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村夫,男女老少,都喜欢他的诗。
人们把他的诗刻写在名胜古迹处,旅店酒楼里,乡镇屋墙上,甚至还传到了国外,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因这首诗受到过当时一位老诗人的赞赏和鼓励。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白居易是唐朝的大诗人,他从小就爱学习,识字很早,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
十六岁时,为了求得名师指点,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有一天,他带着诗稿去拜访诗界老前辈顾况。
顾况当时在京城任职,又是有名的诗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推荐,日后定能有所作为。白居易把自己的诗作恭恭敬敬地递上去,顾况接过来扫了一眼,看到署名是“白居易”,就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米价很贵,在这里居住下去可不太容易呀!” 白居易一听,心里禁不住突突乱跳,心想:“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的诗写得不好吗?”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说:“请老前辈指教!” 顾况并未答话,他翻开诗稿仔细地看起来,越看越感到惊奇,特别是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竟不禁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