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烧烤的诗句有哪些

1、火燎烟熏鲫鱼肉,精工细作翡珠岩

解释:鲫鱼肉是用火烤过用烟熏过,制作这条鱼的过程像在雕刻翡翠一样严谨

作者:淡水吟风

出自:《烧烤》

2、惊看桌满油沾嘴,莫怕人多汗湿衫

解释:吃惊的看着满桌的人嘴边占满了油,不要害怕人多汗打湿了衣服

作者:雁苔

出自:《烧烤》

3、踏春逸兴共烧烤,伴酒欣然品淡咸

解释:踏春一起去烧烤,喝着酒悠然的吃着烧烤

作者:无名氏

出自:《七律》

4、烟绕千峰留五味,香勾四皓出商岩

解释:烟非常的大还带着香味,而香味勾起了所有人的食欲

作者:佚名

出自:《踏春》

5、潜心长技艺,滋味今胜昔

解释:潜心苦练技术,现在坐的菜滋味比以前更好

作者:佚名

出自:《潜艺》

2.适用于烧烤店广告词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1. 上联:烧烘烙烤出真味,

下联:香脆嫩酥流仙涎。

(横批:香飘九州)

2. 上联:和气生财旺如炉中火烧

下联:合法经营盛如箅上炭烤

(横批:和合美美)

3. 潜心长技艺,滋味今胜昔。

4. 烧不尽的美味,烤不完的享受。

5. 烧烤有期待,鸭脖鸡腿带。

6. 纵观美食不老少,本人专门爱烧烤。

7. 大块酒来大块肉,吃得过瘾喝得好。

关于烧烤的句子:

1、我们拿起一碗大蒜和一碗配料,又开始了我们的“顶级烧烤”。

2、年初三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阿姨、哥哥、叔叔一起在我的楼顶烧烤。

3、我们又烤了肉串、香肠、青菜、刀切馒头……真是应有尽有,无所不会呢!

4、烧烤活动使我们尝到了美味无比的佳肴,也使我们感受到了来自乡村的野趣!

5、吃着自己烤的土豆片,虽然味道怪怪的,但在我心里,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了!

6、今天,春光明媚,正是郊游的好天气。我们全家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去太湖边踏春烧烤。

7、今天晚上,我和妈妈齐上阵,对爸爸软硬兼施,迫使爸爸答应了我和妈妈去吃烧烤的请求。

8、焙烤的香味,飘散的炊烟,烧的乌黑的炭火,一切都让人们欲罢不能。这就是我眼中的烧烤。

9、我家进行了烧烤,我的亲戚都来了,特别是厂里的人,我们那里很热闹。我们的主菜是韭菜。

10、烤啊烤,不一会,一条香喷喷的热狗就出炉了,真不错啊,自己动手加工出来的热狗格外好吃。

11、啊!烧烤太好吃啦!特别是我们一家三口自己烧的烧烤,既正宗又美味,有机会,下次还来吃!

12、我的寒假生活有滋有味,特别是大年夜的那个晚上,我和家人在老家的楼顶上烧烤的事,令我回味无穷。

13、开始烤肉了,我拿了几个鸡翅放到烧烤的隔离网上,随着火炭发出的热量,鸡翅慢慢发出了一点儿香味。

14、我们边烤边吃,每个人都吃得很过瘾,把食物一扫而空。到了下午三点左右,我们才结束了新年烧烤会。

15、我最喜欢吃虾了,看到盘中欢蹦乱跳的虾,我挑了只最大的,戳到烧烤棒上,先涂上油,然后放到炉子上。

参考资料

句子大全:

3.关于烤食物的诗句

1、东坡肉: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2、羊肉泡馍:苏轼写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古代称羊肉泡馍为羊羹。

3、腌笃鲜:金农有诗:“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腌笃鲜是江浙一带著名的本帮菜.

4、种菜烹调:宋人有词:“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读jī音,指酸菜)。肥葱细点,香油慢煼(同炒),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这是描写在自家菜园自得其乐的画面,其乐融融,令人向往。

5、撒子: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粔籹读jù nǚ音,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撒子,由中原传到东莞后,为莞人喜爱并成为东莞传统贺年食品之一。其中陆游所说“簇青红”,说明人们还把部分糖环还加上花米红染成好看的红色以示喜庆。

6、刀削面:民间有顺口溜形容“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7、酸梅汤:清代的郝懿行写得《都门竹枝词》写到“底须曲水引流觞,暑到燕山自然凉;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老北京们在儿时常听到手敲冰盏的清脆声音,“泠泠有声,清远而浏亮”,那是卖冰梅汤的在走街串巷。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碗,“透心沁齿,如甘露洒心一般”。

8、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红糖豆沙馅制成,《燕都小食品杂咏》:“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9、煮干丝和水晶肴肉:说起扬州,除了传说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风光,还有扬州大厨们引以为傲的大秀刀功的煮干丝,将豆干劈成片再切成丝的过程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俗语说扬州人早晨皮包水,就是指扬州人早晨去茶楼喝茶再吃上一碗煮干丝。《望江南》词中写道:“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毕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这首词说得正是扬州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