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中以小见大的诗句是什么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其实的意思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邦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 ,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2.能以小胜大的诗句有
“以小见大”作为诗歌以及小诗重要的表现手法,形式灵活多样。
其概念是广义的,主要有“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缩龙代尺”、“尺水兴波”四种方法。在诗人的创作实践中,这几种方法往往不单独使用,而是相互交融,共同为拓展诗歌的诗意诗情诗思服务。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歌前两句抒写既寥廓广漠又生命灭绝的无限广阔空间,“千山”、“万径”,呈现的是时空大、雪大、江宽、天寒;而后两句抒写渔翁的伟大精神力量和顽强抗争意志,一叶“孤舟”,一个“蓑笠翁”呈现的是“小”、是“少”。诗歌由空廓的“千山”,写到地面的“万径”,由纵横的“万径”,写到一叶“孤舟”,由“孤舟”又缩小到“蓑笠翁”,又由渔翁缩小到一根钓竿上。
此诗起笔见大,接着化大为小、缩龙成寸,再以大衬小、以万显一,着墨于精神之大,却落笔于形象之小,而又以大背景衬小形象,以小形象显大精神,虽看去如“寸”,但仍是一条“龙”,这就是“妙在愈小而大”(王世贞《艺苑卮言》)。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的独到之处是采用了以小见大,尺水兴波之法。
诗歌从反面落笔,抓住古战场上的一根折戟,并由此引起了感触,兴起波澜,小中见大-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的往事,想到了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了赤壁鏖战中的重要人物;最后又以二乔的命运暗示战争的结局。刘永济在《唐诗绝句精华》中说到: “大抵诗人每喜以一琐细事来指点大事,即如此诗。”
、“写二乔正是写国家大事,且以立意,可以增加诗之情趣。” 另,此诗采用“历史翻案法”,这是尺水兴波之法的一种特殊方法。
“东风不与周郎便”,诗人一改“周 ” 郎妙计安天下”的传统格调,阐述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认为周瑜的成功实出侥幸,发人之未发。诗人把历史上本来已经有了定论的人或事,从反面提出质疑,大做翻案文章,出人意料地另立新说,使诗歌的立意不落俗套,别有新意,启人遐想,发人深省。
采用“历史翻案法”是杜牧咏史诗的一大特点。清人赵翼说过:“杜牧之作诗,恐流于平弱,故措辞必拗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语,无一平正者。”
吴景旭云: “牧之数诗,俱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 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杜牧诗歌的这一特点。
3.王安石的梅花一诗中以小见大指什么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4.以小胜大的诗句诗句
以小见大
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小思《蝉》,《贝壳》席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