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杂诗的意思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1)著花未:开花没有。 【译诗】 你从故乡来,该知道故乡事,请告诉我,你来时我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 【赏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守拈来,自然天成。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读这首诗使人联想到唐代名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落第长安》)两首诗不但字句相似,声韵相近,连那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心情也有共通之处。
然而二诗的意境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又有着极为明显的不同。
那位名诗人写的是一个落第的举子羁留帝京的心情,具体情事交代得过于落实、真切,使诗情受到一些局限。比较而言,倒是这位无名诗人的“杂诗”,由于手法灵妙,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旧山虽在不关身”,也就是“家园好在尚留秦”。常诗既说到“长安”又说“留秦”,不免有重复之累;此诗说“不关身”也是因“留秦”之故,却多表达一层遗憾的意味,用字较洗炼。
“且向长安过暮春”与“且向长安过一春”,意思差不多,都是有家难回。常诗却把那原委一古脑儿和盘托出,对家园的思念反而表现不多,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后的沮丧;《杂诗》作法正好相对。诗人割舍了那切实的委一古脑儿和盘托出,对家园的思念反而表现不多,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后的沮丧;《杂诗》作法正好相对。诗人割舍了那切实的具体情事,而把篇幅让给那种较空灵的思相情绪的刻画。
“一树梨花一溪月。”那是旧山的景色、故乡的花。故乡的梨花,虽然没有娇娆富贵之态,却淳朴亲切,在饱经世态炎凉者的心目中会得到不同寻常的珍视。虽然只是“一树”,却幽雅高洁,具备一种静美。尤其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之中,那一树梨花简直象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三句不仅意象美,同时具有形式美。“一树梨花”与“一溪月”的句中排比,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律,对表达一种回肠荡气的依恋怀缅之情有积极作用。从修辞角度看,写月用“一溪”,比用“一轮”更为出奇,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有一箭双雕的效果,而且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非常生动形象。
这里所写的美景,只是游子对旧山片断的记忆,而非现实身历之境。眼下又是暮春时节,旧山的梨花怕又开了吧,她沐浴着月光,静听溪小潺湲,就象亭亭玉立的仙子……然而这一切都“虽在不关身”了。“不知今夜属何人?”总之,是不属于“我”了。这是何等苦涩难堪的心情啊!花月本无情,诗人却从“无情翻出有情”。这种手法也为许多唐诗人所乐用。苏颋的“可惜东园树,无人也著花”(《将赴益州题小园壁》)、岑参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都是著例。此诗后联与苏、岑句不同者,一是非写眼前景,乃是写想象回忆之境,境界较空灵;一是不用陈述语气,而出以设问,有一唱三叹之音。
《杂诗》不涉及具体情事,而它所表现的情感,比常建诗更深细,更带普遍性,更具有兴发感动的力量,能在更大范围引起共鸣。这恰如清人吴乔所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风、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围炉诗话》
不知你找的是什么杂诗
2.杂诗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杂诗”指作者随机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或者不好定题目,类似于诗人常用的“无题”。它可以作为单首诗名,也可以作为组诗名,比如《杂诗三首》。自汉魏以来,以“杂诗”为题的诗渐渐增多,内容多是慨叹人生或离别相思的。
“杂诗”还有一个不常用的解释就是:杂七杂八体裁的诗,如回文诗、打油诗、宝塔诗等等。
“古诗”多指古体诗,一般来说唐朝及唐朝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唐朝之后的诗,符合古诗格律和韵律的也可能称“古诗”。古诗的主流是五言律诗(含绝句),还有就是七言诗。
“古诗”的另外一种解释就是鸦片战争以前的诗都叫“古诗”。
3.古诗《山中杂诗》的意思是什么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 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 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意译】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山中杂诗 映入眼帘的——是暮色里蔼蔼的山岚,陷入竹隙的——是落日缓缓的画卷。 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从窗口缓缓飘出的是一丝淡淡的云岚。
【赏析一】: 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
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赏析二】: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
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
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
“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就象是摄影,摄取同一物象,却各人有各人的角度。
而一帧成功的作品,总是能取新颖巧妙的角度,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吴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4.古诗《己亥杂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己亥杂诗·第二百二十首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5.古诗《已亥杂诗》的解释
已亥杂诗 (一)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
《己亥杂诗》(二)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注释〕
1.龚自珍:近代杰出文学家。
2.浩荡句: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3.吟鞭句:吟鞭,即马鞭;东指,出城门向东;天涯,天边。本句说当自己出了北京城门,便从此与朝廷隔绝,也就如远至天涯屯。
4.落红:落花。
6.《杂诗》陶渊明这首诗的古诗诗意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本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坎坷的经历造就了陶渊明对待世俗和人生与众不同的态度,因此,这首诗起笔就以人生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读来使人感到伤感,令人心痛。然而,诗人陶渊明又不同于那些寻常之人,屈服于世事,而是执著地在生活中追求温暖的朋友之爱,崇尚快乐,劝解人们“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尤其令后人感叹不已的是是人在作品的结束之时,以经久不衰致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警醒世人:时不我待,人当少时及时勉励自己,着实使人为之感奋。
全诗如朋友触膝长谈,朴实无华,丰富的人生哲理却深深地蕴含于其中,催人奋发,令人省思。
7.古诗湖上杂诗的诗意
原文
【清】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译文
葛岭的花都在二月开放(作者闲来无事,在湖滨郊游踏青),一路上游人络绎不绝,都说想做神仙,而我的心境与他们的不一样,我并不羡慕神仙,只是羡慕那些少年。
赏析
青春是最令人如痴如醉的,但是年华如水,青春易逝,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逝去的脚步呀!“不羡神仙羡少年”这句诗,明显流露出作者对青春的渴盼,希冀中又隐藏着一股难言的惆怅和无奈的心情。
袁枚33岁父亲亡故,便辞官回家养母,悠闲地在“随园”生活近50年。他想年轻,想回到有思想有抱负的时候,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而不是仅仅的悠闲地生活,可是现在已垂垂老矣,只有羡慕年轻人的份了。
中心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的诗,诗人采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郊游踏青的闲情,表达了作者对青春的渴盼,对年轻的希冀,希冀中又有隐藏着一股难言的惆怅和无奈。
8.古诗《杂诗》的赏析
杂诗
【作者】王维 【朝代】唐
译文对照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 注释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赏析
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淡绝妙绝”。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体味精妙。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