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共鸣的诗句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从他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来看,其成就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这首诗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植)应声便为诗曰……”曹植与曹丕为同母弟兄。植少年时即以才华特异为父曹操所赏爱,几被立为太子。及丕继操位建立魏朝,植虽居侯王之位,而备遭忌迫。本诗即是其一次遭受威迫时情思的反映。《世说新语》首句作“煮豆持作羹”,“本是”作“本自”,此据丁晏《曹集铨诗》本选录。
诗的首二句以叙事提起,意谓煮豆而燃起豆茎,漉滤起熟豆来作豆汁。三四两句形容豆在锅中被煮时的景况,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的感情,以豆和萁比喻兄弟间迫害与被迫害的情况。“豆在釜中泣”句,以豆在锅中被煮得鼓起水泡作响,而着以“泣”字描述,极切合诗人此时被压迫的心情,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末二句是由上二句所写情景产生的反思,以萁对豆之相煎熬,控诉兄弟相迫之乖违情理。兄弟之同正如萁豆之同根,燃萁煮豆,事属自然,世所常见。诗人此时满怀被胁迫的激愤心情,矢口而出,说来如此自然贴切,乃使阴狠冷酷如曹丕,闻此亦不免“深有惭色”。而“萁豆相煎”亦遂成为兄弟间互相鱼肉之名喻。
据《诗纪》,此诗亦有仅作四句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辞意颇简切。旧评对二者各有短长。陈祚明评此诗云: “窘急中至性语,自然流出,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可谓持平中肯之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侯门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于颐非常感慨。他对崔郊说:“这个女子虽是我用四十万钱买来的, 但四十万钱算不得什么,你该早就对我讲才是!”于是,于颐亲自作主,将那女子嫁给了崔郊。
2.关于“共鸣”的诗句有哪些
1.《送李山人还玉溪》唐代 顾况
好鸟共鸣临水树,幽人独欠买山钱。
若为种得千竿竹,引取君家一眼泉。
2.《海子上有期》元代 黄清老
金堤晴日共鸣镳,倾盖松阴待早朝。
数尽荷花数荷叶,碧云移过水东桥。
3.《留别凯烈彦卿学士》元代 雅琥
十年帝里共鸣珂,别后悲欢事几多。
汗竹有编归太史,雨花无迹染维摩。
湘江夜雨生青草,淮海秋风起白波。
明日扁舟又南去,天涯相望意如何?
4.《颂古三十九首》宋代 释道枢
一番雨过一番晴,蚕眼已开桑眼青。
鹁鸠树头啼不已,百舌黄鹂相共鸣。
5.《同崔员外秋宵寓直》唐代 王维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
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
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6.《拟试以虫鸣秋》宋代 曾丰
大化转无休,虫那得自由。
暗中谁擘口,闲里共鸣秋。
气感蟾蜍冷,声归蟋蟀愁。
幽闺勤杼柚,远塞急衾裘。
岂不便钳口,而犹强出头。
呶呶竟无益,也胜唤晴鸠。
7.《赠封御史入台》唐代 苏味道
故事推三独,兹辰对两闱。
夕鸦共鸣舞,屈草接芳菲。
盛府持清橐,殊章动绣衣。
风连台阁起,霜就简书飞。
凛凛当朝色,行行满路威。
惟当击隼去,复睹落雕归。
8.《离临安舟中有怀山薮朱文之子聊作五绝以寄》宋代 史尧弼
仙舟轻漾首仍西,我独南征未得归。
相望两鸥空浩荡,何如双鸟共鸣飞。
9.《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唐代 王维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
日比皇明犹自暗,天齐圣寿未云多。
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
10.《摸鱼儿 扬州》 元代 吴存
笑风流、少年杜牧,如今双鬓成雪。
来寻豆蔻梢头梦,二十四桥明月。
人事别。把故国兴亡,欲问无人说。
淮云万叠。但雨外疏钟,烟中断角,到晓共鸣咽。
芜城外,几树西风落叶。销磨多少豪杰。
平山堂上朝中措,天载妙音几绝。
歌一阕。怪水部、梅花怪我心如铁。
才情未竭。待跨鹤重来,缠腰半解,一奏玉笙彻。
3.关于共鸣的诗句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从他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来看,其成就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这首诗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植)应声便为诗曰……”曹植与曹丕为同母弟兄。植少年时即以才华特异为父曹操所赏爱,几被立为太子。及丕继操位建立魏朝,植虽居侯王之位,而备遭忌迫。本诗即是其一次遭受威迫时情思的反映。《世说新语》首句作“煮豆持作羹”,“本是”作“本自”,此据丁晏《曹集铨诗》本选录。
诗的首二句以叙事提起,意谓煮豆而燃起豆茎,漉滤起熟豆来作豆汁。三四两句形容豆在锅中被煮时的景况,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的感情,以豆和萁比喻兄弟间迫害与被迫害的情况。“豆在釜中泣”句,以豆在锅中被煮得鼓起水泡作响,而着以“泣”字描述,极切合诗人此时被压迫的心情,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末二句是由上二句所写情景产生的反思,以萁对豆之相煎熬,控诉兄弟相迫之乖违情理。兄弟之同正如萁豆之同根,燃萁煮豆,事属自然,世所常见。诗人此时满怀被胁迫的激愤心情,矢口而出,说来如此自然贴切,乃使阴狠冷酷如曹丕,闻此亦不免“深有惭色”。而“萁豆相煎”亦遂成为兄弟间互相鱼肉之名喻。
据《诗纪》,此诗亦有仅作四句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辞意颇简切。旧评对二者各有短长。陈祚明评此诗云: “窘急中至性语,自然流出,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可谓持平中肯之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侯门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于颐非常感慨。他对崔郊说:“这个女子虽是我用四十万钱买来的, 但四十万钱算不得什么,你该早就对我讲才是!”于是,于颐亲自作主,将那女子嫁给了崔郊。
4.哪一句诗最能给你我共鸣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陆游.钗头凤 ◆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唐婉.钗头凤 ◆
世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请写出一句引起你情感共鸣的古诗词句子,标明出处并就其语言或构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北宋诗人林逋为时人所知、为后人仰慕,源于它的这首咏梅绝唱《山园小梅》。在此诗中,他将梅花写得超凡脱俗、俏丽可人,写照传神、言近旨远,尤以篇末的“以身相许”式的表白,更是提升了梅的品格,丰实了作品的境界,读来口齿噙香,令人赞叹。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我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我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我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当然,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