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出塞》的诗句是
前出塞九首 作者: 杜甫 其一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其二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其四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其五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其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其九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其中广为流传的名诗:前出塞(其六) 杜甫挽弓(1)当挽强(2),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3),立国自有疆(4)。
苟(5)能制侵陵(6),岂(7)在多杀伤。注释:1.挽弓:拉弓。
2.强:指坚硬的弓。拉这种弓要用很大力气,但射的远。
3.亦有限:也应该有个限度。4.自有疆:本来应该有个疆界。
5.苟:如果。6.制侵陵:制止侵犯,侵略。
7.岂:难道。【译文】: 用弓就要用强弓,用箭就要用长箭,要射敌人,先要射敌人的马,要抓敌人,先得抓敌人的头。
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都有自己的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成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题解】: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
《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
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
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
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
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
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 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
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
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写边疆战斗生活的。唐人写边塞诗常以”塞”为题。
杜甫写有《出塞》曲多首,先写的九首称《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后出塞》。天宝末年,边将哥舒翰贪功于吐蕃,安禄山构祸于契丹,于是征调半天下。
巨大的战争灾难和负担落到了人民的头上。《前出塞》通过集中描写一个战士戍边十年的过程,反映了唐王朝发动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
这组诗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抓住人物特征,着重心理刻划,结构紧凑,层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这里选的是第六首。
诗中既表达了反对穷兵黩武的意向,也表示出通过政治手段解决边疆问题的主张。《杜诗详注》云:”为当时黩武而叹也。
张綖注:章意只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兴语,下四句申明不必滥杀之故。”这首诗的语体”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杜诗说》)。
2.前出塞古诗的意思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注释]:
挽弓:拉开、开弓。
擒:捉、拿。
[译文]:
用弓就要用强弓,用箭就要用长箭,要射敌人,先要射敌人的马,要抓敌人,先得抓敌人的头。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都有自己的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成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题解]:
这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十分有韵律,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回味。
3.前出塞的古诗原文
前出塞九首
作者: 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4.《马诗》《前出塞》的词和作者
【前出塞 】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前出塞 】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马诗二十三首】李贺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骐驎.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香襆赭罗新,盘龙蹙镫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旋风.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5.《前出塞》的诗句是
前出塞九首 作者: 杜甫 其一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其二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其四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其五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其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其九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其中广为流传的名诗:前出塞(其六) 杜甫挽弓(1)当挽强(2),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3),立国自有疆(4)。
苟(5)能制侵陵(6),岂(7)在多杀伤。注释:1.挽弓:拉弓。
2.强:指坚硬的弓。拉这种弓要用很大力气,但射的远。
3.亦有限:也应该有个限度。4.自有疆:本来应该有个疆界。
5.苟:如果。6.制侵陵:制止侵犯,侵略。
7.岂:难道。【译文】: 用弓就要用强弓,用箭就要用长箭,要射敌人,先要射敌人的马,要抓敌人,先得抓敌人的头。
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都有自己的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成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题解】: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
《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
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
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
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
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
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 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
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
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写边疆战斗生活的。唐人写边塞诗常以”塞”为题。
杜甫写有《出塞》曲多首,先写的九首称《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后出塞》。天宝末年,边将哥舒翰贪功于吐蕃,安禄山构祸于契丹,于是征调半天下。
巨大的战争灾难和负担落到了人民的头上。《前出塞》通过集中描写一个战士戍边十年的过程,反映了唐王朝发动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
这组诗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抓住人物特征,着重心理刻划,结构紧凑,层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这里选的是第六首。
诗中既表达了反对穷兵黩武的意向,也表示出通过政治手段解决边疆问题的主张。《杜诗详注》云:”为当时黩武而叹也。
张綖注:章意只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兴语,下四句申明不必滥杀之故。”这首诗的语体”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杜诗说》)。
6.前出塞的诗句
前出塞九首 作者: 杜甫 其一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其二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其四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其五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其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其九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7.前出塞的诗句和作者什么朝代说清楚
《前出塞九首》是唐代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九首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了杜甫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第一首,征夫诉说初出门辞别父母的情事;第二首,接前诉说上路之后的情事,亡命亡不了,吞声也没用,不如索性把命豁出去练上一手;第三首,征夫诉说一路之上心情的烦乱,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第四首,征夫诉说在路上被徒长欺压和驱逼的情事;第五首,征夫诉说初到军中时所见到另一面的黑暗,当初满想舍命立功画像麟阁,这时看来也不容易;第六首,征夫诉说他对战略的看法;第七首,征夫诉说他在大寒天的高山上筑城戍守的情事;第八首,征夫诉说他初次立功的过程和对立功的态度;第九首,征夫总结了他“从军十年馀”的经历。组诗尖锐地讽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兵士和百姓带来的苦难。
前出塞 杜甫
前出塞九首
其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其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其五: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其九: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杜甫这九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士兵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尖锐地讽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兵士和百姓带来的苦难。
第一首叙述自己初别父母被迫远戍的情景。第二首叙说上路之后的情景。离家已远,死生难料,只好索性豁出性命练习武艺。第三首,诉说自己一路上心情的烦乱,故作自励之语以求自解。第四首,描写自己在路上被军吏欺压和驱逼的情景。第五首,自叙初到军中时的感慨:官兵对立,苦乐不均,身为奴仆,难树功勋。第六首,征夫诉说他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实际上是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明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观点。第七首,征夫诉说他大寒天在高山上筑城和戍守的情况。第八首,征人诉说自己初次立功的过程和对待功劳的态度。第九首,征人自叙他自己从军作战十余年的经历。前四首写出征,重在刻划离别之情;后五首写赴军,重在刻划以身许国。
这九首连章体的组诗,“借古题写时事,深悉人情,兼明大义”,主题鲜明,内容集中,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有许多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