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月怀远的古诗全文

望月怀远⑴唐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释译文作品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最前面两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滋:湿润,生。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⑸最后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作品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情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都在思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作品鉴赏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

“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

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2.求望月怀远的古诗及解释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多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注释

⑴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⑶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⑷末两句:月光虽可爱,却不能用手抓: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3.望月怀远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如何做到紧扣题目的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海上生明月”紧扣“望月”字,“天涯共此时”扣住“怀远”.起句自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灭烛望月,清光满屋,露重更深,久久伫立,思念远方的人.“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

4.《望月怀远》当时诗人是在哪里作的此诗

大部分认为《望月怀远》的创作原地待考.确实,大部分唐诗研究专著并没有提到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张九龄年谱》(顾建国著)一书在“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的条目下将《望月怀远》收入当年的编年诗.该条目提到 “是年,洪州得白鹿,九龄表献之.另有秋夕望月、望月怀远等诗疑作于洪州任上.” ; “任洪州刺史至是年七月.” 我查了一下,除了这位学者,还有数篇论文采用了“洪州说”.虽然不是100%的肯定,但作为一种比较有分量的学说,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洪州,即今天的江西南昌.。

5.望月怀远中,理应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诗中却出现一“怨

撩动月下的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原诗呈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意流转】 明月自大海的波涛中升起,遥隔千里的我们,天涯海角共同仰望.有情的人在漫长的夜晚悲怨,生起整夜的相思.我熄灭烛光,怜爱满地的月光,披上衣裳走出门,感觉到夜露滋生的清寒.不能把月光捧满手赠给你,回到寝室,只能等梦中与你相会. 【快意解读】 一个人在夜晚睡不着觉,会生起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且看这张九龄睡不着觉都会干什么?他先是在屋子里看见月亮,于是想起了远方的人,可能是父母朋友,可能是妻子儿女……反正他想起了这样一个人,想她也和自己一起看明月升起.想着想着就有点精神恍惚了,他熄灭烛火赏玩月光,不知不觉就从屋内踱到屋外,说明了他对那人思念之切.可是终究不能抓一把月光送给那人,于是又跑回屋子,希望在梦中能有这样的相见并亲手相赠的机会,这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 【佳句回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此句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诗人的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人不仅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给读者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