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生活的古诗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李清照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3.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龙门 杜甫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哉。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6.客旧馆 杜甫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7.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8.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水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5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6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9新晴望野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0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有关农村生活的古诗词】
采桑【南北朝】民歌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归园田居【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过山农家【唐】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刈稻了咏怀【唐】杜甫稻获空云水,川平对石门.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唐】唐彦谦为笑江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得地又生金象界,结根仍对水田衣.支公尚有三吴思,更使幽人忆钓矶.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唐】杜甫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题农父庐舍【唐】丘为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农家【唐】颜仁郁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农家望晴【唐】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农父【唐】张碧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早秋宿田舍【唐】曹邺涧草疏疏萤火光,山月朗朗枫树长.南村犊子夜声急,应是栏边新有霜.田家即事【唐】储光羲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拨食与田乌,日暮空筐归.亲戚更相诮,我心终不移.田家即事【唐】储光羲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高机犹织卧蚕子,下坂饥逢饷饁妻.杏色满林羊酪熟,麦凉浮垄雉媒低.生时乐死皆由命,事在皇天志不迷.田上【唐】崔道融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插田歌【唐】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观村人牧山田【唐】钱起六府且未盈,三农争务作.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禾黍入寒云,茫茫半山郭.秋来积霖雨,霜降方銍获.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顾惭不耕者,微禄同卫鹤.庶追周任言,敢负谢生诺.田家即事【唐】权德舆闲卧藜床对落晖,翛然便觉世情非.漠漠稻花资旅食,青青荷叶制儒衣.山僧相访期中饭,渔父同游或夜归.待学尚平婚嫁毕,渚烟溪月共忘机.淇上田园即事【唐】王维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田家即事【唐】祖咏旧居东皋上,左右俯荒村.樵路前傍岭,田家遥对门.欢娱始披拂,惬意在郊原.馀霁荡川雾,新秋仍昼昏.攀条憩林麓,引水开泉源.稼穑岂云倦,桑麻今正繁.方求静者赏,偶与潜夫论.鸡黍何必具,吾心知道尊.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两句含有生活哲理的古诗诗句越多越好】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题目】琴诗(宋 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题目】拟古 (明 钱宰)【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题目】论诗 (清 赵翼)【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题目】草 (唐 白居易)【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哲理】说明世界上。